APP下载

浅谈建设数字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

2020-10-21高晏庆

神州·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化馆服务体系数字化

高晏庆

2015年文化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阵地,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各地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通过数字化服务发展理念,更新互联网+文化馆发展模式,增加互联网+文化馆服务项目和内容,以满足群众享受文化的实际需要。

一、数字文化馆建设意义

(一)数字文化馆建设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以往,政府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从政府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大包大揽,较少从人民群众自身的角度来考虑。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追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民需求的有效对接。充分运用网络等新媒体,提高服务的便捷性是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

(二)数字文化馆建设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

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将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利用、降低文化服务成本,打破馆际壁垒,实行区域联通。数字文化馆依托互联网这个广阔的网络平台而构建,以其先进的网络模式、强大的数字网络平台、多通道的信息渠道,突破时空、场馆、受众的局限全面提升了文化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便利化”,促使文化馆从原有的单一阵地服务,创新为体验式、快捷式、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构建起一个科学的、数字化、立体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数字文化馆建设是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时代良机和历史机遇

近年来,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尤其是在资金方面得到较大的投入。数字文化馆建设是时代赐予文化馆事业发展的前所未有的良机,是文化馆职能转变、内容革新,个性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四)数字文化馆建设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趋势

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文化馆模式已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并越发显示出了其单一性和滞后性。建设数字文化馆的提议应运而生。一方面,数字文化馆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文化馆服务设施、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单一的问题,也解决了传统文化馆服务供给主观倾向严重而无法满足群众需求的问题。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和信息技术,群众的文化消费方式也随着信息化的融入而变得越来越依靠网络和数字媒介,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服务方式的彻底革命。

二、数字文化馆建设现状

(一)基础设施日益健全,但设备资源共建共享不足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对文化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文化馆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基础设施逐步健全,当前各级文化馆基本上都具备了数字化服务的能力。但是,由于各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战,其在资源数量、技术保障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文化资源体量庞大,但数据存储面临困难

随着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深入,各类以文字、图片、光盘等保存的文化影像资料,逐步转化为数字资源,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速将越来越快。根据国家一级馆的创建要求,各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中都要配备存储、网络等设备,为数字文化服务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存储容量要达到10TB级。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26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全国有3311个文化馆,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对基层文化馆来说,在数据存储和管理方面大都面临着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

(三)建设过程百花齐放,但缺乏资源集成的统一平台

各级文化馆纷纷建立专业数字服务网站,在后台数字文化资源的支撑下,通过网络让用户实现实时的使用和分享。但是,由于各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大都独立开展,缺少对各级各类文化馆进行整合的平台,馆与馆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还很难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四)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信息化专业人才仍然匮乏

数字文化馆建设,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知识,对各类专业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据了解,除省、市级文化馆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外,区县级因为编制的原因,很难招录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国家政策并没有普及文化馆自主招收信息化人才。因技术对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即时对文化馆原有人员进行培训,也难以满足数字文化馆建设、维护和管理的要求,无法提供稳定的文化服务,成为制约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最大的短板,严重制约着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

三、数字文化馆建设需求

(一)数字文化馆业务工作的现实需求

调查发现,市民对文化馆工作最迫切的要求是及时获取与自己切身相关的文化惠民信息,其次是如何方便地参与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活动。而建设数字文化馆,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信息资源优势、文化信息资源特色向群众提供较为专业和全面的文化信息资源的查询,并提供远程教学服务,以及文化配送服务。通过文化馆数字平台还可以提供一些惠民文化活动和公益培训的在线报名,以方便快捷的方式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数字文化馆服务内容需求

1.群文资源数字化

文化馆拥有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数字文化馆的核心内涵即在于将这些优秀的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通过技术手段,将原来只留存于馆内一些纸质文化资源(如书法、绘画、摄影作品等)进行数据采集录入,并对这些资源信息进行二次加工,以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的姿态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从而真正地把文化馆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

2.公共文化信息网络化

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以往都是通过传统告知、文件下发、组织安排等方式进行传播,其受众面小,有局限性,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制约了公共文化事业的持续性发展。通过信息化、网络化的数字文化馆平台建设,可以改善这一信息传播现状,打破地域壁垒限制,并在数字文化馆中构建可靠的互动信息平台,让群众在消费文化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制造文化信息,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提升对数字文化馆网站的关注度,同时也有利于丰富文化资源总量,促进数字文化馆的建设。

猜你喜欢

文化馆服务体系数字化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