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判别夜间云的观测
2020-10-21陈西德西
陈西 德西
摘 要:云的观测对于分析未来天气演变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地面观测人员最难目测的是夜间云的观测,只有通过密切监测,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正确掌握夜间云的观测。
关键词:夜间云;观测
一、前言
云的观测对于分析未来天气演变有着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地面观测人员最难的目测项目之一的是云的观测,尤其是夜间云的观测难之而难。不过尽管云的外形特征各异、形成原因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只要观测人员下苦功熟记云的概念和特征,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正确掌握夜间云的观测并不困难。
二、密切监视傍晚云的发展规律,为夜间的观测打下基础
要正确判定夜间云,在傍晚的时候,应当仔细观测一下天空云的分布情况,了解当天傍晚云的发展与变化规律。如果傍晚云的性质稳定,变化不大时,则夜间可能持续。如果白天是对流云,就要根据傍晚云是发展还是衰退来决定夜间可能会演变为什么云。另一方面,根据白天云状演变规律,结合天气状况、气
象要素或气压来分析其以后可能会出现的云状,做到心中数,为夜间云的观测打下基础。在入夜以后,认真监视云南的变化,以确实掌握云的演变过程。
三、细心观测,星月判别云幕
在朦胧的夜色中进行云状观测时,应先进入观测场停留片刻,目视放大适应黑暗的环境渐渐看清天空的状况方可进行观测。其观测方法是:
1、在有月光夜晚,由于月光是自上而下照射,所以云愈高愈白,相反云愈低愈黑.无月光的夜晚,当云底受到地面灯光照射时,由于地面灯光是自上而照射,所以云愈低颜色愈白,相反云愈高愈黑。在无月光而云底没有受到灯光照射时一般均为黑色。
2、在无月光或月光微弱时的夜晚,充分利用星光来判定夜间云是最好的依据。由于星光的有无与模糊程度、疏密情况和天空中是否有云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星光的疏密情况来判断云的大小和间隔,从星光的光亮程度可以确定出天空中有云无云及云层厚薄高低。有云处,通常不见星光或仅见个别较亮和星光;无云处星光闪烁发亮,天空呈蓝紫色。有薄云和高云时星光隐约可见,有中低云时,仅在云的空隙处露出星光。根据云的厚薄、高低结合云幕状况来确定天空中存在的是层状云还是块状云。
3、还应结合各种气象要素的变化及伴随的天气现象来判定天空中具体是什么云状。若有雨雪下降时,可以根据雨雪下降的大小、强度变化等来确定在天空中具体是什么云状,这样一步步地深入分辨,才更有得于对云作出准确的判断。
四、分析云的特征,正确区别各类云状
1、薄云高云。星光位置分明,卷云很薄时,星光也可以透过,这种情况往往容易给人造成错觉,误认为碧空无云;但碧空无云时,不仅星光闪闪四射,有耀眼的感觉,并且星光布满全天。有薄的卷云时,星光的周围虽也有光,星星呈灰白色,没有闪闪发光的感觉,而且也稀疏零散。
2、厚的高云和薄的高积云。星光较模糊或隐约可见。
3、卷云、卷积云。一般呈灰白色,云厚处只能看到较明亮的星光;云薄处必须仔细分辨才能看出一些卷云的特征,但卷云在月亮周围经常不完整的“晕”,而卷积云则没有“晕”出现。
4、厚的中云或薄的低云。星光隐约可见或星光不能通过。
5、卷层云。一般呈灰白色。云薄时,星光稍微模糊且分布均匀;云薄时,大部分星光看不见,只能看到几个亮度较大的星星且光点模糊。在月亮周围常有完整的“晕”,隐约可见云的结构,星月光呈乳白色。
6、高积云。云块呈黑色或灰白色,云层颜色深浅相同,透光高积云的云隙处星光闪烁可见,云薄的部分星光隐约可见,云厚的部分不见星光。蔽光高积云则全部不见星光,仔细观察才能分辨出云层颜色深浅程度不同。
7、高层云。云呈黑色,一般不见星光,仔细观察可分辨出云底比较均匀与地平线间有一条分界线。
8、层云。因这种云很低,受地面灯光照射经常呈灰白色,若地面灯光较强烈时,云底呈白色或略有些黄色。云底模糊不見星光,或薄时隐约见到个别星光。
9、积云。好像孤立的黑色物体,悬挂在空中,垂直发展旺盛长的积云像耸立的山峰一样。
10、层积云和卷云的区别。烟幕出现在下风方,看出与地面平行,移动很快,而云并不一定出现在下风方,它与地面常呈斜交,移动没有烟幕那样明显。
五、认真区分有无云,莫把银河当卷云
在夜间观测云时,尤其要注意卷云与银河的区分。有的观测人员在观测云时之所以把银河误认为是卷云,是因为对观测站夜间星光的分布不熟悉的缘故,一旦熟悉了夜间星光的分布情况,即可发现卷云与银河有如下明显:
1、银河是一条横过天顶附近的弧带,它总是慢慢地速度比较均匀地向西移动着,短时内不易它的移动。而卷云分布很不规则亦不局限在天空某一位置,
其移动情况短时间内可以觉察出来。
2、无月光时银河是白色呈带状,有时也有分枝,而卷云呈黑色,分布很不规则。
3、有月光时,不见银河,即所谓月明星稀,而卷云则呈灰白色。
六、结语
虽夜间云的观测极度困难,但我们观测人员只要熟记或掌握云的定义、特征、演变规律,善于总结经验,密切监视云的发展变化和有关气象要素来加以准确判断,所以能够做到这些困难自然会迎刃而解。
上述叙述的是本人从事业务岗位上多年工作经验得出来的,但有些观点是不一定正确。因此,请各位专家、学者提出批评和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