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的准确率

2020-10-21夏娟梅

青年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竖式计算题加减法

夏娟梅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计算题是数学必不可少的题目之一。随着年级越高,知识点越多。计算能力就极为重要,尤其在有点难度的考试中,因为计算产生的差异极为明显。有的人又快又准,有的人又慢又不准,这就是区别。如何提高计算题的准确率,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看法:

一、打好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在一年级的时候打好计算基础,尤其是20以内的加减法,必须要做到烂熟于心,因为不管是几位数加减几位数,它每一步计算的其实都是20以内的加减法,在训练学生时也不需要准备很多题型,时间也可以不固定,可以随时随地口头让孩子们口答,这样也可以训练学生的专注度。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家校联合起来,效果应该更好。往往有好多家长和孩子说计算粗心出错,那为什么1+1不会出错,因为很熟练了,所以计算出错还是不熟练。

二、在竖式计算时的书写格式、习惯很重要。

在笔算中往往好多学生因为没有把要进(借)上去的那个数写出来,所以在后面的计算中就把要进(借)的数给漏了。还有个别学生的书写不乱,造成数位对不齐,在后面的加减过程中就出错。数字要写规范,数据写不清,辨认失误。如0与6、3与8、4与9、7与1等容易认错。打草稿时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竖式,出现上下粘连,左右不分,再加上相同数位不对齐,既不便于检查,又极易看错数据。所以一定要养成有序排列竖式,认真书写数字的良好习惯。

三、要对计算引起足够的重视

很多同学总认为计算题比应用题容易得多,对一些法则、定律等知识学得比较扎实,计算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其实,计算正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例如,计算一道像37×54这样简单的式题,要用到乘法、加法的运算法则,经过四次表内乘法和四次一位数加法才能完成。至于计算一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需要用到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四则运算的法则等大量的知识,经过数十次基本计算。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稍有粗心大意就会使全题计算错误。因此,计算时来不得半点马虎。

四、混合运算要明确运算顺序。

混合运算在做每一道题之前观察数据特点很重要,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1、不能简便计算的,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切记掉进陷阱里。例如38.5-10.5×0.8,有的同学一看38.5-10.5=28,然后再算乘法,这道题就弄错了,运算顺序错了。

2、可以简便计算的,一定要正确灵活的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比如在计算12.13+7.15-1.13+2.85时,这道题是可以简便计算的,个别学生也能观察出来,但在交换数据的位置时,把数据前面的符号给漏了,为我们经常说数字走到哪?它前面的符号要一起跟到哪(带着符号一起搬家)。再比如计算7.2×4.6+46×9.28时,这道题也是可以简便计算的,个别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看不出来,不够灵活。

五、不断训练学生的数感。

有一些特殊的数与数的组合学生要熟记,比如在简便计算中,让学生要熟记看到125就要想起8(125×8=1000),看到25要想起4或8(25×4=100、25×8=200),熟记一些分數和小数的互化、熟记π、2π、3π、4π·····9π,1-25的平方,1-10的立方等。如果学生熟记了这些,在计算中如果要运到可以直接拿来,既节省时间,又提高计算准确率。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贯彻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只要认真钻研,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竖式计算题加减法
力学计算题
图画里的加减法
速寻关系式巧解计算题
一道化学计算题的守恒多解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初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解读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弄脏的竖式
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