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20-10-21陈筱涵黄思行
陈筱涵 黄思行
摘要:近年来,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越发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研究不断问世,新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他们自身,更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1],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工作呼声日益高涨。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困扰;心理教育;测评系统;大学生
0 引言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萌芽,多年来,党和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家长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压力越大。如今的人们生活在一个高科技的时代,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要时刻紧抓机遇,迎接挑战;不断面对挫折,越过障碍。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大学生更是希望,是未来,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的前提保障,影响到我国新时代人才群体的总体质量。因此,促进大学生信息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重视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在心理辅导或咨询中发现严重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学生,要将他们及时转介到专业治疗[1]。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与时俱进时代发展要求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无论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还是丰富完善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偶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设计与研究的“心情温度计”是一个致力于动态关注现阶段各个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平台,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工作,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实时掌控和了解,拥有一条完整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教育引导的流程链。
1 平台简介
“心情温度计”是一个专门监测、掌控和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网络平台,向各大高校提供实时动态检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服务并向学生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实现一套方便使用者进行测评的完整检测机制。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心情温度计”的设计采用学生、学校、心理专家“三位一体”的模式,架起学生与心理健康专家间的沟通之桥。从测评之前的广泛动员、宣传引导、虚拟试评,测评时生成个人温度计报告、预约访谈机制、实时监控平台,到测评后生成总体分析报告、相关心理讲座的开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实时、全面的了解,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教育,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
2 平台环境分析
2.1 政策环境
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测评工作从1996年开始,距今已有23年时间,国家教育部也颁发了许多关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件,举办工作论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上至成立教育部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后,下至支持大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现代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已有研究证明[1],在个体的素质构成中,个体的心理素质始终占据着首要地位和基石,新时代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更为全局性规划。
2.2 市场环境
近年来,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研究也层出不穷。纳玲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指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学校的主要任务,而且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2]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新时代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当代大学生也更需要心理指导。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是高校德育工作所应致力的目标。
2.3 平台独特与创新分析
2.3.1 平台优势
“心情温度计”拥有着一条完整的实现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教育引导的流程链。对于管理员层方面也有严格的划分,每个学院会分配到一个特定的管理员账号, 学院负责人可以随时登陆其账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查看,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加强关注和引导,并且根据该类学生的自身意愿,将信息推送给心理咨询专家,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未然,做到对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使学生们能够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并且学校也能通过“心情温度计”上反馈出的学生当前阶段的心理状况,开设心理教育课,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2.3.2 平台创新与特色
2.3.2.1 简便性
“心情温度计”设计之初,在问卷方式上摈弃以前传统线下繁琐的问卷测评模式,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测评,极大减轻后期大量数据处理及分析的復杂程度,采用线上“普查测评”与线下“心理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的心理测评结果资料进行记录、统整合追踪,简便、快捷并实用的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追踪问题。
2.3.2.2 指导性
使用者每次在“心情温度计”平台进行测评完成时,系统会自动为使用者生成一份个人温度计报告,在本次测评全部结束时,系统根据测评结果进行权威分析、精细计算生成一份完整分析报告,以便能够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真正、真实、科学的参考依据,指导学校开展一系列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讲座、相关学生社团等,针对、有效、科学的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困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和完善。
2.3.2.3 完整性
“心情温度计”的创意来源于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社会和谐发展迫切的现实呼唤,也是社会的现实需要。学生在平台上进行定期线上测评后,学校及心理专家可实时动态在平台上监测学生的测评情况,筛选出有心理困扰学生情况,重点关注,以学校作为“枢纽”,提供给学生与心理专家一个沟通的桥梁,对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约谈、引导,减轻学生内心矛盾与冲突,排忧解难,设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实时掌控学生心理的“晴雨表”,更大程度上保障学生远离情绪负重状态。
3 平台与服务
3.1 “三位一体”服务模式
“心情温度计”采用的是学校、学生和心理专家三位一体(Trinity System)的模式,其核心就是学生通过学生端登录网站进行线上测评,测评后根据结果显示,以学校作为与专家沟通的枢纽,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与心理专家进行线下面谈,解决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
“三位一体”模式图
3.2 服务分类
3.2.1 面向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着国家、社会、学校、家长高度期望值的群体,加之青年期心理起伏波动大,时期的特殊性,极易出现大学生发展与家长期望值不平衡的矛盾,往往容易出现心理落差。
“心情温度计”提供给各大高校学生一个能实时对自己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的平台,根据测评后生成的个人测评报告,学生可以主动向辅导员、心理专家进行相关心理咨询,减轻学生内心负担,开发身心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3.2.2 面向学校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一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占据扼要位置,因此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实效性的先行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是谋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通过“心情温度计”学院管理端能够实时、有效对本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实时掌控和了解,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从中筛选出有一定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力求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
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情温度计”提供一个随时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平台,学校能更好的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把握学生动态并及时干预,根据学生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的心理需求,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根据实施情况开设不同类型的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大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调节学生的心理功能,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4]
3.2.3 面向心理专家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队伍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其一是队伍构成,主要侧重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的力量及利弊分析,及各学科背景人员在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角色分配与协调。[5]因此心理专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同样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但大部分心理咨询室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通过“心情温度计”,提供给学生、老师和心理专家们一个沟通的桥梁。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4 项目意义
4.1 理论意义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占据越发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价值重大、意蕴颇深、需要深入挖掘的领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老师和心理专家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心情温度计”,能加强对学生们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掌控,并加强老师、学生和心理专家的沟通与交流,做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与预防,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2 平台影响力及价值体现
当今时代是一个社会飞速发展、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面对如此繁杂的世界,肩负着民族复兴、国家强盛重大任务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驗。江泽民同志说过:“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目前,已有累计72000人次使用“心情温度计”平台,其中学校、学院以及心理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指导累计569人次,通过后期生成的完整测评报告,高效指导学校层面开展相应主题讲座、开设相关课程,全面、有效的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动态掌控和指导。
“干预指导”截图
参考文献:
[1]教社政厅[2002]3号.2017.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
[2]张大均主编,《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5-66页.
[3]纳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9.
[4]张继如著,《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3-14页.
[5]余双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何以能够从事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从事心理咨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0,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