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2020-10-21张宗田

青年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情趣动力道德与法治

张宗田

摘要: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如何激发学生生活情趣,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应尽生活的义务等。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培养、情趣、动力、思想

少年儿童道德品德的形成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形成学生良好品德行为。才可以达到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的要求。所以,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其走进社会。以下是我在上《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一些感悟:

一、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的情趣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是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个方面,围绕学生个人生活中的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大板块,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道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目标上构建教学内容。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实质上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从小懂得珍爱生命,积极愉快地生活,有应付挑战的勇气,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所以,思想品德课要让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造、创新能力。

如:我上《我们的生命》一课 ,我让学生感悟到我们的生命从初生时的嗷嗷啼哭,到张开小嘴牙牙学语;从歪歪扭扭的小脚印,到成长为一名小学生,这其中凝结了多少的关爱与付出。我还充分利用挂图、幻灯、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 。

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什么时候学会了走路?什么时候开始换牙?等等,让他们感悟家庭的温馨,我还通过学生自由讨论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同时我给他们讲讲可歌可泣的爱心事迹,让他们感情用事到如果一些人不幸患上了疾病,我们健康人献出一分爱心就可以使他们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生命得到延续。

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解决自己的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如让孩子知道上、下楼梯慢慢走、靠右走,不从高处往下跳、不拿尖利的东西、不跟陌生人回家……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又如我上《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应急措施,如:游泳抽筋时的自救方法,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方法等等,还可以进行别开生面的模拟抢救的活动。同时当孩子在学习上、集体劳动中(值日生)、课外活动中所取得的一丁点儿成绩,作为品德与生活的老师应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真诚的语言适当给孩子以表扬、鼓励。这种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

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动力

新课程程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方式多样,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元化,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这一切都在于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叶澜教授强调“只有关注学生潜在性、才会去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这就需要一种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课堂气氛,需要给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人生的直接生长提供发展的“空气”、“阳光”和“水”,需要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寓有生命的个性化的过程。

教学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各种校外的资源,让学生动手进行调查,或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学习、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实践能力。如:我教学三年级上第八课《安全记心中》这一课,课前师生共同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在讨论这个话题时,首先由老师用大量的调查资料、数据及图片用课件的形式展示由于交通安全出现事故而丧失生命,让学生为之震惊。然后请学生把收集到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或自己身边的有关交通事故所见所闻进行交流展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上台把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展示交流,如马路上的交通安全标记,交通事故的悲残场面,然后让学生讨论该如何进行防范,使学生懂得交通规则和安全防范错措施。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引导学生求知欲望,使课堂充满人文精神的氛围,让学生心情愉快、敢想、敢说、敢问。新的课程标准就是为了改变原思想品德课僵化呆板封闭的状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追求知识的主动还给学生。

三、激发学生应尽生活义务的思想

孩子作为有生命的个体,同样拥有他们所应尽的生活义务,现时也拥有他们应该享有生活的权利来体现生活的价值。在家庭应启发学生知道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很多的心血,我们正在长大,要学着为父母分担家务,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有始有终地做好自己能做的每一件事。培养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学会感激。如我教《关心你,爱护他》这一课,让学生懂得长辈们年轻的时候,为了家人和社会作了很多贡献,现在,他们还在尽自己所能地做事,他们的付出给我们的美好生活打下了基础,我们真要尊重他们。

在学校我们应引导孩子逐步感受到学校生活是有一定规则的,而且是每个人都必须尽力做到的义务,例如:出操、上课、课外活动、体育锻炼等等。在活动中应该守秩序、讲文明。在班级这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是爱护班级荣誉的行为。同伴之间有困难和问题,应该主动关心帮助。

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觸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从小关心家乡建设、热爱家乡,引导他们初步建立生态意识,在行为上注意爱护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护花草、树木、植物,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只有在他们充分尽到他们所应尽的生活义务的时候,他们才可能尽情享受到生活的权利,体味生活中美好的滋味。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道德与法治》必须根植于现实生活和儿童特殊的生活世界。只有从衣食住行、玩与乐开始,帮助儿童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真正内化为孩子作为“人”的品质素养!。

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塑造美好的人格是我在教学中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2018年8月第一版。

[3]、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四次印刷出版的《法治》。

[4]、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各册教材。

猜你喜欢

情趣动力道德与法治
爱情趣数字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阳光动力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动力船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四格情趣
把美好的想像转化为动力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