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防工程中的防化通风设计研究

2020-10-21秦山

名城绘 2020年1期
关键词:管理建议人防工程重要性

秦山

摘要:人防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战时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凸显其战备效益,而且还可以运用于商业、仓储、娱乐等方面,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所以,就需要对人防工程中的通风系统进行完善,必要时还应合理设置其功能。当然,还必须对平战功能转换、战时控制方法进行创新,以便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其价值。本文主要对人防工程中通风设计的重要性、通风战时转换原则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还对防化通风的设计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防工程;防化通风设计;重要性;管理建议

1、防风通风设计的重要性

在人防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人防工程设计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为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在保障人身安全方面的作用最为显著。而之所以建设人防工程,主要是为满足战争时期的要求,所以,就需要合理设计防化通风,目的是为更好的保障大众的安全。对于大型人防工程而言,必须合理设置送回风口,通常都会采取上送上回的方法,以免出现侧送侧回的现象,在此过程中,还必须运用直片式散流器,且气流射角不超过40度,便于气流进入人员活动区域,进而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符合特殊时期的要求,保障城市的安全。所以,设计时必须科学进行划分。

2、人防工程防化通风战时转换的原则

依照人防工程防化级别的不同,可将人防工程战时通风方式划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如果防化等级为甲、乙、丙,就应设置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以及隔绝内循环通风;第二,假设防化等级为丁,就应设置清洁式通风和隔绝式通风;这是因为设计防化通风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更好的转换人防通风方式,尤其是在遭受生物、化学武器袭击的情况下,更应提高防化通风的设计水平,具体原则如下:(1)当警报拉响时,表明人防工程受到核生化武器的袭击;人防工程四周遭受核生化武器袭击初期;外部空气受到影响,且滤毒设备无法正常工作时;通风孔口被堵塞或者是通风设备被破坏时;人防工程的附近出现火灾;通风系统转换为隔绝式防护又或者是内部循环通风;(2)查看人防工程四周被沾染的程度或者是化学毒剂的浓度,因而就需要检验滤毒设备是否可以正常工作,而且还能自动转入滤毒式通风;(3)在通风过程中,如果滤毒设备中吸入放射性灰尘、化学毒剂时,且剂量超过标准,通风阻力就会加大,所以,就应在第一时间转回隔绝式防护,并及时找到根源,将其处理好。等更换除尘滤毒设备以后,还应对其进行检查,只有在明确其性能以后,才可以转换为滤毒式通风;(4)当查明化学毒剂或者是生物战剂以后,必须将通风管道、密闭阀门、滤毒室、口部通道以及扩散室等洗消干净,等检查合格以后,才允许转换为清洁式通风。在此期间,还必须依照通风转换原则,以便可以尽快满足人防工程的战时要求。

3、防化通风设计关键点分析

3.1 选取适宜的防化通风设备

通常情况下,一般会运用到以下几种设备,比如:通风机、油网滤尘器、过滤吸收器等。所以,当选取油网滤尘器时,必须在符合规范的基础下,尽可能挑选阻力比较小的滤尘器,以此来减少通风系统的阻力。而当选取过滤吸收器时,额定风量不应超过过滤吸收器的风量。最常用的通风机主要有两种形式:手摇或脚踏电动两用风机、电动风机。如果是在无法保证战时动力的情况下,就应选取前者,目的是为满足战时滤毒通风的要求;可若是有动力保障,就应选取后者,如此一来,机房占地量就会减少,而且还可以提高运转水平;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选取离心风机以及混流排风机。当前,选取风机时,还必须综合考虑战时清洁送风量、系统受阻力大小等,选取符合要求的滤毒送风机。

3.2 设计出入口防化通风

假如人防工程的单元面积小于 1000 平方米,就需要在临近连通口旁边设置一个出入口,同时还应在直通地面设置一个战时出入口;在指挥工程中,必须设置多个直通地面的进出口,且出入口的数量不允许少于 2 个,进出口通道的高度不超过 2.5 米,宽度不超过 2 米;相反,假设人防工程的单元面积超过 1000 平方米,进出口必须设置两个以上,而且一个进出口必须直通地面,其他进出口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0米,就连朝向也应不同。例如,某人防地下车库的防化通风设计,地下总共两层,一层为商场,二层为地下车库,然而,因为商场和地下车库不是同一个设计师设计的,故设计时间也不同,加上设计之前没有进行交流,致使同一个方向的竖井都为排风排烟井。

3.3 设计油网滤尘器

依照通风标准,如果战时与日常生活同用一个通风系统,就需要事先计算出该系统的通风量。在上述情况中,日常生活的新风量最大,因而就需要选取适宜的滤尘器,并依照风量展开设计。油网滤尘器有以下几种安装方法,比如,管式、立式。管式一般只允许拼接四个滤尘器,当滤尘风量不超过 5000 立方米每小时,就应采取管式进行安装;反之,如果滤尘风量大于 5000 立方米每小时时,就需要运用立式安装方法。此外,如果需要进行立式安装,就应提前将滤尘器安装在滤尘室的隔墙,以免受到冲击波的影响。

3.4 设计滤吸收器

当设计人防工程时,相關标准已明确规定过滤吸收器的额定风量不允许超过设备自身的风量。所以,当选取风机与过滤吸收器时,必须在满足风量的前提条件下,合理设置机房,假如机房的面积符合要求,就需要采用同一种类的风机、过滤吸收器。如果是在两个或者是三个过滤吸收器中选取一个时,就应将相同型号的设备并联安装在一起,确保每一个过滤吸收器通过的风量保持一致,避免出现透毒现象。可若是过滤吸收器需要采用上下堆叠的方法进行安装,必须严格控制过滤吸收器之间的距离,目的是为方便设备日后的拆装。

3.5 设计防化排风

无论是战时干厕还是防毒通道,都会设置战时排风系统,只不过它们所处的位置较为特殊,因此,就需要独立设置排风系统。又因为战时排风系统难以凸显日常通风系统,有些甚至还出现通风管打架的情况,究其根源,就是因为地下车库层的高度不合理,不利于戰前风管的正常施工又或者是人在干厕中容易受到高度的影响。该种问题出现的几率比较大,表面上不影响,实际上却会影响人防工程的战时防御,所以,就需要设计人员引起重视。另外,还应定期校核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这是因为在人防工程中,不管是冷冻机还是防排烟通风机房在选址时,都应综合考虑工程的布局情况,虽然有些没有用的角落,但却占据了机房的面积,如果是站在人防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光需要满足疏散的需求,而且还必须密切关注换气的次数,一般来说,二等隐蔽最小的换气次数应为一个小时 40次,且其他种类的地下室每小时应为 50 次。如果防毒通道的面积比较大,就需要及时增大通风量,否则无法满足换气要求。

3.6 变电设施的设计

如果医院、掩体或者是防护机构等的总面积超过5000 平方米的人防工程,就应在人防工程的内部配置柴油变电站,而且柴油发电机的数量不应低于两台,以此来供电要求。可若是发电机组的功率不超过 120 千瓦,就可以采用移动电站的方法;相反,一旦电机组的功率超过 120 千瓦,就需要配置固定设备。此外,当设计机房通风时,经常会运用冷却空气的方法,确保机房可以迅速散热;当计算通风风量时,温差 = 机房内温度 - 机房外温度,而且机房内最高温度不允许超过 40 摄氏度。与此同时,当选取排风设施时,应尽可能选取防爆型风机,而且还应确保储油间的换气次数可以满足要求,通常会将排风支管和排风主管相连,并在和墙体隔开的位置安装一个自动阀门,以此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4、对人防工程防化通风设计加强管理的建议

为减少核辐射、爆炸等生化武器带来的损害,确保人防工程内部的空气可以循环流通,同时还能保障大众的人身安全,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防工程的通风设计质量,并适当调整测算温度以及温度系数,必要时还应配置空气流通设备。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内容表现出来。

4.1 提高防化通风设备的设计质量

依照人防工程设计规范标准以及防化通风设计要求,制定出合理、科学的防化通风设计方案,以此来提高通风设备的设计质量。例如,当设计甲乙级防化通风过滤装置时,必须采用精确度高的过滤设备,同时还应密切监测有毒气体,保证不出现遗漏现象。

4.2 合理测算温度和湿度系数

人防工程的施工设计方必须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培训,目的是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水平,同时还需要合理测算温度与湿度指标系数,坚决不允许随意设计防化通风设备,等设计工作结束以后,还应及时将测算结果和具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便可以及时做出调整,提高设计质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国内人防工程的防化通风设计也得到完善,单从人防工程的划分来说,为更好的防护物资、人员等资源,必须最大限度发挥其经济价值。在此期间,设计人员必须对人防工程的防化通风设计关键点进行优化,同时还应对其加大研究力度,争取将破坏程度降低到最小范围。据调查资料显示,当人防工程遭受袭击时,其出入口最容易被破坏,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出入口时,必须将其作为设计重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是为制定出最优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郑洁.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风格的演变趋势分析与探讨[J]. 工程经济,2015(12):44-48.

[2] 龚永炎. 浅谈具有人员掩蔽功能的人防工程防护通风设计[J]. 城市建筑,2014(4):14.

[3] 孙贵川. 人防工程战时防护通风设计中工程漏风量取值分析及计算方法探讨[J]. 四川建筑,2013,33(6):231+228.

(作者单位:河南中核五院研究设计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管理建议人防工程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与建议
优化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谈博物馆固定资产的管理
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