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2020-10-21王祎雪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红楼梦

王祎雪

摘要:本文以“脂批”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等字句为出发点,从设置情况与运用要求两个方面浅析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的结构时重点关注的艺术手法之一——“伏笔照应”。

关键词:草蛇灰线;脂砚斋;《红楼梦》;伏笔照应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是一种埋伏笔的方法,指的是在行文过程中有意设置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环境、人物或是情节,对后文内容的发展起着暗示、预兆或因果作用,也称“伏笔”、“伏脉”或“伏线”。它帮助小说环环相扣,既使得文本本身呈现出含蓄蕴藉之美,又在结构上使得故事发展严密紧凑,处处扣人心弦。在《红楼梦》之前的章回小说中,“情节结构大多是单线式的,即以主要人物和中心故事为核心,按时间先后顺序向前推动情节”[11],而《红楼梦》是一本网状结构的小说,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人物关系繁复庞杂,“伏后应前”[12]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伏笔照应”的设置情况

《红楼梦》中的伏笔照应情况有很多,据笔者统计,在八十回的《石头记》中,脂砚斋批注出的伏笔(包括应笔)有九十余处,大量分布在第一回到第五十回中,仅寥寥位于后三十回中。对于这些伏笔,脂砚斋为我们进行了一一揭示,并在结构意义上将伏笔照应的设置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伏下”环境

在《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中,有一僧一道答应携带通灵宝玉“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便有脂砚斋批这四处地方分别是“伏长安”、“伏荣国府”、“伏大观园”、“伏紫芸轩”。这里一僧一道二位仙人并未直言“邦”、“族”、“地”、“乡”是何处,但一一与其对应的地方却在后来的行文中慢慢浮现出来,既显得仙凡有别,又暗示出天上人间这两界实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整部奇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

(二)“伏下”人物

贾府人物众多,形形色色,容易令人眼花缭乱。于是在开篇几回,曹雪芹巧妙借用伏笔掠影一些人物,让这些人物在后文的出场更加顺畅。脂砚斋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样的妙处,并对此一一作出细心批示。

在第三回中,贾母将鹦哥给了新入府的黛玉,又提到袭人从前也是贾母房里的婢女,原来叫做珍珠,有甲戌侧批“前鹦哥已伏下一鸳鸯,今珍珠又伏下一琥珀矣”。《红楼梦》中描写的丫鬟名字别具匠心,多是成双成对的排列组合,如四春的大丫鬟分别为抱琴、司琪、侍书、入画,对应琴棋书画。脂砚斋注意到这一命名原则,认为由“鹦哥”、“珍珠”便可以看出“伏下”第二十回才正式出现的“鸳鸯”与“琥珀”。脂砚斋注意到这一命名原则,认为由“鹦哥”、“珍珠”便可以看出“伏下”第二十回才正式出现的“鸳鸯”与“琥珀”。

这一点在后文中也有很多。比如第四回写李纨出场,便有甲辰夹批“先伏下李纹、李绮”,第五回写秦可卿提及自己兄弟许久没来,有甲戌眉批“伏下秦钟”等。这些伏笔与后文相呼应,使得情节含蓄婉转,也为下文做好了铺垫,让整部书更加浑然天成。

(三)“伏下”情节

脂砚斋明确指出,红楼梦中的伏笔多是用于“伏下”情节。

《红楼梦》第十八回写元妃省亲,作为此书中最隆重繁盛的大型庆典,标志着贾府已经进入了烈火烹油鲜、花着

(下转443页)

(上接442页)

锦之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脂批可知,其中太监点的四出戏中,《豪宴》为《一捧雪》第五出,《乞巧》出自《长生殿》第二十二折《鹊桥密誓》,《仙缘》为《邯郸梦》第三十出《合仙》,《离魂》是《牡丹亭》第二十出《闹殇》的舞台本,各自皆有特殊的含义。《一捧雪》写富商莫怀古因家有稀世奇珍而被迫害,流亡在外的故事,这一出伏笔贾府人等未来的境遇——家亡人散财空;《长生殿》写李杨爱情故事,以杨妃盛宠之后惨死马嵬坡伏元春去世;《邯郸梦》写卢生黄粱一梦,伏笔宝玉顽石所化,最终又还原为顽石;《牡丹亭》中的《离魂》一出写杜丽娘为爱而死,暗合后文的黛玉之死。

总的来说,就是这样以某样事件、人物伏下后文的环境、人物,用简单的动作或情节的流畅带动故事本身,为之后的文章做铺垫,而后的文章又准确呼应之前的铺垫形成贯穿始终的目的,从而让读者在读到后面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二、“伏笔照应”的运用要求

正如林纾曾说过:“行文之伏笔,则备后来之必应者也”[13],对此,脂砚斋不仅重视其用途,也总结出了伏笔的运用要求。

(一)伏笔的数量

1.“特为一回浮线”——关于多笔一伏

第十四回,写凤姐打理宁府出殡一事,宵衣旰食,不得片刻休息。有庚辰侧批“此为病源伏线。后文方不突然”。第十九回,荣宁二府为元妃省亲一事劳心劳力,体力不支,有己卯夹批“伏下病源。”第四十三回,写尤氏调笑平儿,道“(银子)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有庚辰夹批“伏下后文‘短命”。第四十四回:贾琏偷情一事被凤姐无意撞破时,书中特意描写道凤姐脸色不好,便有庚辰夹批“此一句便伏下病根了”。在第七十八回中,王夫人闲谈之中问起凤姐是否还在服用丸药之时,凤姐儿道“大好”,有庚辰夹批“总是勉强”。虽然《石头记》八十回并未写到凤姐之死,但是脂砚斋在以上五回的批语中明确指出是在“伏下”病根,并暗示身体的每况愈下。

同样也有探春“兴利除弊”一事,从第二十七回探春捧太太打壓生母赵姨娘(庚辰眉批:这一节特为“兴利除弊”一回伏线。)到第三十七回探春倡议创建海棠诗社(己卯:作者已伏下回“兴利除弊”之文也。),多处伏笔,只为促进铺垫一个才华出众、精明强干的奇女子形象,为后文第五十六回中“敏探春”兴利除弊埋下伏笔。

多次伏笔呼应后来的一件事情,这样写的好处在于使事情发展具有连贯性。

笔者将“特为一回浮线”之类脂批总结为“多笔一伏”。

2.“伏下多少后文”——关于一笔多伏

在《红楼梦》中,有部分情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虽只寥寥数笔,就照应到后来许多事情。脂砚斋在第十九回批注袭人之母时,曾用“一树千枝,一源万脉”(己卯夹批)八个字,比喻曹雪芹笔下的某些事件具有放射性的作用,这具体体现在伏笔运用上,就是脂批“伏下多少后文”、“总为后文浮线”、“总为后文伏笔”、“伏下后文所补未到多少文字”、“伏下后文多少地步”等表现出的“一笔多伏”。

在第十九回中,袭人的家人见袭人不愿从贾府中被赎回家,便暗自赞许贾府对下人从来都是“恩多威少”,有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伏下多少后文”,又想道贾府中即使下人也比寻常人家的小姐过得好些,有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夹批“又伏下多少后文。先一句是传中陪客,此一句是传中本旨。”脂砚斋着重在此点出为伏笔,是看出了曹雪芹的反讽意味,引导读者反观贾家如何苛待下人,刻薄寡恩,伏下《石头记》八十回中诸事:第三十二回金钏抱冤投井;第七十四回入画被逐;第七十七回司琪、晴雯、四儿、芳官被赶,这都是无辜的花似的女孩儿,却在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里无辜被牵连,桩桩件件皆反映出在封建社会中,上层主人对底层仆奴的绝对掌控与冷漠无情。

(二)浮线的长度

分析脂批,我们不难看出,若应笔与伏笔之间章回跨度超过10回,脂批就应用“千里伏线”“后数十回”等字樣表述,无此字样的两者多是跨在10回之内。这表示脂砚斋清楚地认识到了浮线的长度问题,并对此作出了区分,虽不足够明确,但意义重大。

1.“又伏下一事”——浮线在咫尺之内

在第四十八回中,宝钗向薛姨妈讨要婢女香菱时,有庚辰夹批“闲言过耳无迹,然又伏下一事矣。”这里看似只是宝钗觉得园子空,想要个女孩子陪伴,实际上伏的就是紧邻下文香菱“淘气”,“得陇望蜀”,要宝钗教她作诗。这样的超短线伏笔,使得事件发展行云流水,充满趣味。

这种就近伏笔就是这样从情节结构的一个微不起眼的小部分着手安排,一环紧紧扣着下一环,比较显而易见,让人读来沾沾自喜。

2.“千里浮线”——浮线在千里之外

脂砚斋在继承前人理论中实现了创新,更加注重伏笔对人物归宿、故事最终结局的暗示与照应,也更加系统丰富,其所论“伏”的范围之广、长度之长,在古典小说评点中是极其少见的。

第四十一回写到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中发生的情节,“大姐儿”要见板儿手里有佛手便也要,有庚辰(戚序)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继而写“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有蒙府侧批“伏线千里”,然后,板儿把玩佛手,有庚辰(戚序)夹批“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在第四十二回中,刘姥姥为凤姐之女取名“巧哥儿”,有蒙府侧批“作谶语以影射后文。”《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中便已经伏下了巧姐的归宿,又在对第四十一回与四十二回叙“柚子”与“佛手”的评点中道破巧姐与板儿日后必有关系。可以说是遥相呼应,匠心独运。

综上所述,曹雪芹通过熟练地伏笔照应使小说结构真正达成了酷似生活本来面目的“高级形态”[14],脂砚斋就不辞劳苦地将其一一点出,既使情节不脱落又不突兀,提升阅读体验感,又从重重叠叠的谶纬结构中梳理出脉络,对后人续书、了解丢失草稿、恢复《石头记》后四十回原貌有指点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著,脂砚斋评.红楼梦脂汇本(上、下)[M].长沙:岳麓书社,2011.

[2]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孙眉.《红楼梦》脂批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2.

[5]元彩红.《红楼梦》脂评小说批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4.

[6]叶晋良.从脂砚斋评语看《红楼梦》的叙事方法[J].才智,2012(14):216.

[7]刘琳.浅析脂砚斋反俗套的小说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8]覃光文.论脂评[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2).

[9]蓉生.《红楼梦》伏笔艺术漫议[J].成都师专学报,1991(01):57-61.

[10]牛艳平.试论《红楼梦》中的伏笔[J].语文学刊,2010(01):18-20.

[11]石麟.《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派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3页.

[1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71页.

[13]林纾.《春觉斋论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17页.

[14]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61页.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梦》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冯其庸的论文
冯其庸的序跋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于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