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学的科学之路

2020-10-21唐小涛

青年生活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休谟康德理性

唐小涛

摘要:“在康德看来,休谟式的怀疑本质上是对人类理性的无能的承认,他提出了问题却不能解决问题,而只是回避了问题” 。就根据上述对康德的说法,休谟对于整个人类思想、人类理性的完全解构使得任意一个彻底的休谟主义者都是立于不败之地的,这在于他可以对于任何与之辩论的思想观点从其根本上加以解构。对于一个连人类理性都加以怀疑的人来说,只有超脱于人类的范畴,才能怯除他的怀疑,使其信服,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关键词:康德;理性;怀疑论;休谟

一、哲学的科学之路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序的开篇即抛出了一个人类理性的无法回避的命运,或者可以说是特性:“它为一些它无法摆脱的问题所困扰;因为这些问题是由理性自身的本性向自己提出来的,但它又不可能回答它们;因为这些问题超越了人类理性的一切能力。” 这段话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人们有时候会探讨有关自我、生死和存在的问题。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存在?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有上帝?究竟是什么促使着我们在思考?我们虽然偶尔执着于思考这类问题,但思考无果后绝大多数人选择了放弃思考,而将目光停留在经验世界,不断地为了所谓的现世目标而逃离了这些根本性问题。那么人类是否将无法认知这个世界,我们眼前的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可以被解构的呢?休谟的怀疑论或许能够提供一些答案。休谟的功力在于他以一套系统的观点,解构了当时科学的基石:因果关系。于是科学的大厦轰然倒塌,“太阳晒”与“石头热”,“天下雨”与“地上湿”被解构成两个独立的事件,因果关系被解释成人类的习惯使然,具有极强的主观性,这样彻底的怀疑论甚至惊醒了康德,对《纯粹理性批判》的写作也造成很大的影响。

然而,康德并不笃信休谟的怀疑论。在序言中,康德说道:“最初,形而上学的统治在独断论者的管辖下是专制的。不过,由于这种立法还带有古代野蛮的痕迹,所以他就因为内战而一步步沦为了完全的无政府状态,而怀疑论者类似于游牧民族,他们憎恨一切地面的牢固建筑,便时时来拆散市民联盟。但幸好他们只是少数人,所以他们不能阻止独断论者一再地试图把这种联盟重新建立起来,哪怕并不根据任何在他们中一致同意的计划。” 这样的表述其实是两不偏帮的,从这其中已经能够看出康德其实是渴望融合经验论和唯理论思想的影子。

但是康德积极地回应了这些纷争,“我找到了迄今使理性在摆脱经验的运用中与自身相分裂的一切谬误得以消除的办法” 。从这可以看出康德自己对科学的信念一直都非常地坚定,在康德看来科学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这在他看来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其实我们谈论一个观点的时候首先得说明是基于哪位哲学家的立场,这一点很重要。

二、哥白尼式革命

“哥白尼式革命”这一概念是由康德提出的,这可以说是康德认识论的出发点。“这里的情况与哥白尼的最初观点是同样的,哥白尼在假定全部星体围绕观测者旋转时,对天体运动的解释已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了,于是他试着让观测者自己旋转,反倒让星体停留在静止之中,看看这样是否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传统观念中,对象是脱离于观念而客观存在的,人类不断地加深对对象的认识,使自己的观念能符合客观的实际。即世上的万物都是脱离于人类而独立存在的,它们的存在与人类的意识是没有任何关联的。我们应该去认识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上所存在的万千事物。我们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而在康德这边恰恰相反,我们认识的对象,某个特定的物体,它脱离了我们的认识是否存在是不可知的。而我们所认识,所经验到的整个物质世界只是表象。正如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或许并不是它们自身真正的颜色。人类所能感知到的颜色是由物体所反射的波长来决定的。而波长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中又经历了人眼的处理。我们所看到世界的色彩与动物所看到的世界的色彩是不那么相同的。但是谁的感知是对的呢?或许说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没有颜色的呢?

在西方哲学史上,哥白尼式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思路,站在了不一样的角度去思考困扰着人们的问题。康德批判性地发展了自笛卡尔以来的西方哲学,引领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影响了一大批后来的哲学家,在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有学者提到:“康德哲学的重大理论贡献可以说是其所发动的“哥白尼式革命”,因为它开启了对“理性”这一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的直接批判。同时,康德哲学是在对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危机和认识论危机的思考与回答中形成的,这意味着“哥白尼式革命”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更具有重构形而上学世界观和内在价值取向的意义。”

三、对“先验”概念的理解

从康德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康德并未声称有先于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他認为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但不认为所有知识都产生自经验。对此康德这样解释:“尽管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以经验开始的,但它们却并不因此都是从经验中发源的。” 这里康德解释了并非一切知识都是我们依赖经验获得的,即使是那些经验性的知识。举个例子来表达我所理解的经验性的知识。假设有一个幼童正在搭积木,他先竖起了两个柱体当做支撑,然后在这两个柱体上又放了一块来扁平的积木来当做横梁,如果这个时候他要抽掉一块作为支撑的立柱,那么我们可以不用等他抽掉就知道,上面的横梁会随之倒塌。也就是说我们先天的知道房子会倒塌。而不必真的去通过做实验或者说真的去看到房子倒塌来获取经验。但我们并不能完全先天地获知这一点,还必须通过经验获知物体是有重量的这一知识,因而才知道如果抽去它们的支撑物,它们就会倒下来。

四、小结

有些人会怀疑人类将永远无法认识这个世界的种种真相,真相都是相对的;也有人会怀疑人类永远无法完全认识到自身,这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因为如果陷在一个环境之中,我们很多时候非常难跳脱出来去感受全貌。或许,只有超脱了人类的存在,才有可能真正的认识人类以及这个世界本身。

参考文献:

[1][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 译.杨祖陶, 校.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2]《纯粹理性批判句读(上)》邓晓芒,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3]吕世荣.从认识论到形而上学:康德哥白尼式革命的实质及其意义[J].世界哲学,2019(05):72-80.

猜你喜欢

休谟康德理性
欲望膨胀
休谟之死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不信教者”大卫·休谟:死如其生
“文人”休谟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康德调钟
漫画
漫画
重视解题反思 深化数学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