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SMART原则”制定学习目标

2020-10-21孙兴君岳彩林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3期
关键词:造句原则单词

孙兴君 岳彩林

设立目标看似简单,但实际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大家在设立目标时常常会犯一些简单的基本的错误,比如过于理想化、与客观情况相差甚远、很难去落实执行,进而很容易导致目标变成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制定目标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过制定目标这样的经历,但是如果要把这件事上升到技术的层面上,我们就特别有必要来学习一下这样一个原则:SMART原则。这个原则由管理学大师Peter Drucker提出,最早出现在Peter Drucker 1954年出版的著作《管理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一书中。这个SMART原则,包括了设定目标的五个基本原则:(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3)目標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4)目标必须和其他计划具有相关性(Relevant),(5)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下面逐一举例说明:

SMART原则一 S(Specific)——明确性:这里的明确性是指要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清楚准确地说明要达成的标准。例如:早晨用10分钟时间背写5个单词及其含义,并用每个单词造句。而不能是这样的目标:每天早晨多背多记。多背什么?多记什么?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做的时候也就不知道到底该干什么。明确的目标,能够让学生头脑清楚,做起事情来有条不紊,大大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

SMART原则二 M(Measurable)——衡量性:衡量性就是指设定的目标在数量上应该是明确的,而不应该是那种模糊不定的。如果制定的目标在数量不明确,那么就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实现了多少,或者到什么状态才算是实现了目标。例如:用四十分钟时间完成数学周清试卷三道大题的改错,而不能设定这样的目标:完成数学周清试卷的改错。做几道什么样的题目改错,才算完成呢?根本无从谈起,也就无法对目标实现多少进行衡量。

SMART原则三 A(Attainable)——可实现性:目标是可以让执行的人来实现、达到的。如果对于设定目标实现的难度太大,或者根本无法实现,那么这样的目标就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只能让学生一次次地增加挫败感,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慢慢地也就会没有了自信。我们可以帮助指导学生制定跳起来“摘桃”的目标,而不能让学生制定跳起来“摘星星”的目标。例如:一周时间内,每天复习一遍错位相减求和公式,每两天做一道错位相减的题目,用两种方法检验计算结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这样的目标就是可行的,学生通过尝试和训练,完全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的很好。然而,如果对于一个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定出这样的目标:下次月考中,语文成绩达到150分。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一个目标,学生也就只能望洋兴叹,毫无动力去做这样的事,目标也就变得没有意义。

SMART原则四 R(Relevant)——相关性:目标的相关性是指实现这个目标与其他目标实现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的实现没有一点帮助,或者帮助不大,那么这个计划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例如:“早晨用10分钟时间背写5个单词及其含义,并用每个单词造句”这个目标可以帮助后面这个目标的实现,“中午使用已识记的5个单词,花20分钟的时间编写一段话。”当然这里也包含了对于大目标或长远目标的拆分,小目标或短期目标的实现,最终是为了大目标或长远目标的实现。例如:把一周的复习内容画块到周一至周日每天复习的内容,这样只要把这七个小目标实现,就实现了这一周复习的大目标。

SMART原则五 T(Time-based)——时限性:目标设定的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例如:用两节晚自习时间,完成《数列》这一章知识点和方法的思维导图,每一种方法用一道典型例题来呈现。根据学习任务的权重、学习任务的轻重缓急,拟定出完成学习目标的时间要求,监督人老师或家长可以定期检查学习计划的完成进度,及时掌握学习计划的落实情况,以方便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以及根据学习内容的异常情况变化及时地调整学习计划。

以上是我对利用“SMART原则”制定学习目标的一些认识,希望对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造句原则单词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从造句入手学写话
单词连一连
看图填单词
造句
造句
Playing with / i? /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我们是这样造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