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教学中熟语教学研究—以泰国广肇学校为例

2020-10-21李娜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法

李娜

摘  要:本文以泰国广肇学校初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当前泰国广肇学校初高中学生的熟语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分析学生学习熟语出现的偏误和原因。为学生提供学习熟语的建议以及教材编写的修改意见并总结出一套熟语教学法。

关键词:新实用汉语课本;熟语教学;教学法

一、引言

汉语熟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想要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就必须掌握熟语。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来看教材种类繁多参差不齐。

从口语教学、词汇教学、文化教学的角度来说汉语熟语都具有特殊地位。因此,汉语熟语教学对于从事对外汉语教育的工作者,也是非常有必要对汉语熟语做深入研究的。

二、《新实用汉语课本》熟语统计分析

《新实用汉语课本》是刘珣老师主编,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共六册,其中其中1——2册为初级阶段3——4册为中级阶段5——6册为高级阶段。教材为以英语为母语或者媒介语的学习者学习汉语而编写的一套综合性教材。

(一)《新实用汉语课本》熟语统计

文章统计《新实用汉语课本》系列教材共有6册,初级阶段熟语共 3个熟语、中级阶段共19个熟语、高级阶段共80个熟语。其中成语79个、惯用语9个、俗语5个、谚语5个。《新实用汉语课本》系列教材中成语所占有的比重,最大其次是惯用语、俗语、谚语。成语相是我们最为熟悉也是接触比较多的,而且以书面语出现的形式相对较多,另外的惯用语、俗语、谚语口语色彩比较重,要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对于外国学生日常交流中能涉及到此类比较口语化的情况较少。成语为占比最多最重的一部分。教材中的熟语初级到高级按照由少到多的原则逐渐上升也符合学习规律。

(二)《新实汉语课本》与《HSK考试大纲》的对比

HSK作为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是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考试。以《HSK考试大纲》所为参考依据与《新实》教材中的熟语进行对比分析,检测教材中的熟语是否与考试大纲所吻合。

《HSK考试大纲》中统计出118个熟语与《新实》教材中的98个熟语进行筛查后发现重合率仅有4.23%,重合的数量少至5个。由此可见教材中所出现的熟语与HSK考试大纲“兵分两路”。

(三)《新实汉语课本》与《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对比分析

《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是于一九九一年,由国家汉语汉办水平考试部与汉语北语水平考试中心一同编制的。各级汉语水平考试以及最终成绩的评测,也以它为标准。

通过统计整理《新实用汉语课本》系列教材中的熟语的数量、同时与HSK考试大纲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熟语进行对比,发现《新实用汉语课本》熟语与两个大纲重合率极低。说明《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中熟语的选材不大符合日常交际学习限制于课文内容。

综上所述《新实用汉语课本》系列教材中的熟语统计分析来看熟语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级别越高所要掌握的的熟语就越多。符合学生学习熟语的情况。教材中涉及到的熟语生词表也有相对应的解释。但是解释的相對模糊以及没有相关的习题或者话题讨论。教材对熟语的选材上不具有实用性和系统性并没有呈现阶梯状的分布,而是根据语境的限制来安排熟语,并没有对熟语进行筛选。学生学习到的熟语使用频率很少,这些熟语仅仅提供了关于中国文化和思想方面的知识,但是运用难度很大。不符合教学中由易到难的原则。要重视熟语教学就要在考虑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同时也要适当选材。

(四)教材编写的建议

1、编排上应具有针对性:针对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在熟语的选材上应该具有针对性,应该遵守由易到难的原则。

2、熟语编排应具有系统性:《新实用汉语课本》系列教材中对于熟语只呈现在词汇表、语块两种方。式并没有相关的语义场或者练习出现

3、熟语编排上增加趣味性:在熟语编排上不能单纯以词汇形式出现,可以通过话题讨论、文化拓展、小品展示等多种方式呈现增加学习兴趣。

4、熟语选材的实用性:熟语选材上不能只受到语境的限制,可以参照《HSK考试大纲》或《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选择一些高频词会更加实用。

三、学生因素分析

(一)出现偏误的类型

教师能利用偏误分析来了解其原因,从而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正确模仿、记忆和运用。笔者基于收集泰国广肇学校初高中生进行调查。通过统计发现学生主要出现的偏误有四大类:语义偏误、语法偏误、语用偏误、书写形式的偏误等。这些偏误的产生主要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熟语所产生的。

(二)学生出现偏误的原因分析

(1)从学生自身来说是对中国文化知识的不了解,在学习熟语的同时还需要其文化背景知识,加大了学习难度也限制了中文水平的提高。还有学生因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从学习文化、环境、习惯的差异、最后导致理解不透彻,造成了偏误。最后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学习策略,只停留在熟语的表面意义,根据字面意思来揣测其含义。要学习熟语就需要去了解其背后的文化知识。

(2)教师对待熟语的不重视,认为熟语讲解难、理解难从而忽视或忽略熟语教学。面对着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老师讲解的难度也非常大从而把熟语作为一个词汇直接翻译解释就“一笔带过”。

(3)教材的不重视,在选材上与编写的不合理,通过上述统计结果证明了教材在熟语的编写上缺少系统性,没有按照由易到难的语言学习规律,熟语编写上杂乱无章增加了熟语学习的难度。

(三)学生学习熟语的建议

(1)逐字逐句,了解背景知识。学习熟语不仅仅是读音、字形、词义、还有背后的含义来源才是也需要我们了解的。观看相关视频、历史典故,模仿语言习惯多说多练。

(2)汉泰熟语相中部分隐义是一样,比如说“对牛弹琴”在泰语中为“?????????????? ”里面的“??”是二胡的意思,翻译为拉二胡给牛听。但是都翻译为“听不懂道理的人”。

四、针对教师的教学策略

刘珣的《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中提到主要教学法有语言讲授为主、以观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陶冶为主。[1]笔者针对依据刘珣先生所说提出的四大方法结合广肇学校的情况归纳总结出一套针对熟语的教学法。

(一)近反义词烘托法

“应有尽有”通过和成语意思相近的词汇来学习或加深映象。反义词“一无所有”指什么都没有。通多两个近反义词两个极端来加深巩固意思学习新词的同时还兼顾它的“亲戚”与“敌人”使得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二)联想记忆法

按照认知的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潜力,努力发现掌握规律。成语是在历史中演变而成的稳定结构形式,因此,许多成语在形式上呈现出明显的模式化框架。依据一定的格式,通过改变某些语素,便可以引入一系列同样格式的成语如“千方百计、千锤百炼”等。

(三)汉泰对比法

汉语熟语和泰语熟语有一些类似词语,两个熟语都表达一样的意思,可以自动把泰语意义转换为汉语的教学汉语熟语比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指意思是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泰语“??????????????????????????????”翻译为“比不上上面的,比后面的又剩下”。中泰熟语翻译,只是在引申义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的,占较少。同时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泰语基础,在这一前提下这种教学法只针对有泰语基础的教师。不提倡以来母语来进行教学,对比法只是起到了提示性。

(四)趣味法

趣味法要做的寓教于乐,达到在学中玩、出去玩中学。需要老师掌握好一个“度”,提前准备好教学用具或者相关话题,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再墨守成规。由于课堂限制,不能展开真实交际活动,但是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游戏比如:看图猜成语、你比我猜。

五、结论

对外汉语教学必须通过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的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本文首先统计《新实用汉语课本》系列教材中的熟语发现教材的问题并建议熟语选材上应选择“高频率”熟语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安排话题讨论或文化拓展等环节增加趣味性。其次抽取教材中部分熟语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了语义、语用、语法、书写等方面问题的偏误,并未学生提出了学习熟语的建议。最后通过学生出现的偏誤类型及原因总结出近反义词烘托法、联想记忆法、汉泰对比法、趣味法等四种熟语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  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M].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3]  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二册》[M].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4]  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三册》[M].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5]  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第四册》[M].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6]  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五册》[M].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7]  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第六册》[M].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有向开放”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以部编版七上《学习伴成长》课堂教学为例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有向开放”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以部编版七上《学习伴成长》课堂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