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大叔“提干”》谈小品舞台气氛的营造
2020-10-21赵书航
赵书航
摘要:本文以经典电视话剧小品《牛大叔“提干”》为例,对于舞台气氛营造这一专题在导演在呈现手段上选择的形式及影响舞台气氛的主要因素作以分析阐述。以导演二度创作的视角,对于舞台气氛这一要素提出具有一定实操意义的问题并针对于此给与一定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舞台气氛;手段;舞台行动;春晚小品
199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的小品《牛大叔“提干”》以其讽刺性的喜剧表达手段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赵本山早期的小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以揭露社会问题为主题的作品。一个优秀的春晚小品不但要寻求观赏性同时也要能够有比较深刻的思想性,是否深刻,就是要看文艺作品所反应社会问题的深度和尺度,《牛大叔“提干”》无疑是在这两方面都俱到的优秀作品。在文艺作品泛娱乐化以及春晚语言类节目众口难调的今天,《牛大叔“提干”》无疑成为一个优秀的范本供我们学习和思考。
首先《牛大叔“提干”》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它关心普世价值,反映社会现象和存在的问题,细节真实,人物形象典型,同时引发受众思考,提倡进步。其次,作品表演风格朴实纯粹,文本结构严谨,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处理上更多的是靠故事本身的逻辑演变以及演员表演的细节处理,与今天主流作品中追求声、光、电技术以及各种视听手段(导演手段)相比显得更加质朴自然。然而,《牛大叔“提干”》所迸发出的舞台魅力却是强烈的,它主要表现在舞台气氛营造的诸多方面,本文以其为范本,以舞台气氛的营造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一、《牛大叔“提干”》中营造舞台气氛的主要手段
我们在讲舞台气氛的时候就一定会提到舞台节奏,二者无法割裂,他们的关系就像是一对双生兄弟,各自连接又相互作用。舞台气氛的产生主要来自于由舞台节奏带来的速度与力度,而舞台节奏也随着剧情的推进和舞台气氛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观众从结构中感受到节奏带来的张弛,感受到舞台气氛带来的情感冲击。舞台气氛是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出来,与观众寻求情绪上的共鸣和期待,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主题的表达。从产生来看,它是创作者制造情绪性观感的主观创造,主要利用演员的表演、舞台调度、音乐音响、以及视觉化的舞台造型处理、剧情的对比反差而形成的舞台必要。在《牛大叔“提干”》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舞台气氛的手段主要来自于演员的表演处理以及场面调度两个方面。
开场部分:
胡秘书:(上场)我说,你们别等我,你们先吃着喝着啊~呵呵呵~ (拍手)怎么整的,你说这玩意儿~
服务员:(上场)哎,胡秘书。
胡秘书:干啥?
服务员:你怎么还在这呢?
胡秘书:怎么的?
服务员:那桌客人都等着你呢!
胡秘书:那桌也等着我呢,可这桌谁陪呀?
胡秘书的开场就是利用台词和表演拓展了现实的舞台空间,利用饭桌上的“客气话”让观众立刻明白时空的特殊性,胡秘书“屋里屋外”的反差态度让观众在开场就感受到了稍许紧张的气氛,胡秘书展现时间的紧迫接续服务员的提醒,“三言两语”就将事件发展的前提交代清楚,同时也将胡秘书的“两面派”形象塑造出来。此时牛大叔的出现让事件出现了“转机”:
牛大叔:认错人了,你也看我像马经理?
服务员:像,真像 (看胡秘书)。
(胡秘书看牛大叔)
牛大叔:不光你自己看我像,刚才我一进你们公司大门口,好几个人把我围上了,有的递烟,有的点头,有的哈腰,还有一女的,长得挺漂亮,个儿挺高,说啥要给我当秘书兼保镖,说说话眼睛还冲我瞟,把我心瞟得乱七八糟的。
服务员:呵呵(退) 。
牛大叔的出场将现场的气氛暂时缓和下来,由服务员视线焦点的转移开始,我们就相信了牛大叔与马经理相像的事实,在处理这一部分的时候导演很巧妙得将服务员迅速调向牛大叔身边,而胡秘书的迟疑也将自己与服务员之间的形象对比表现了出来。牛大叔顺口溜式的开场台词戏谑地讽刺了官场以及商场的丑相,也将剧中的虚拟人物“马经理”的人物形象的轮廓做了一定的描摹,场上节奏由紧张渐渐转向舒缓,舞台的轻松气氛也因牛大叔的质朴形象而弥散开来,此时,观众对于整个事件的推进条件已经基本掌握。服务员因羞涩而暂时离开,胡秘书此时与牛大叔进行了视线上的连接,紧接着就是一个环视的调度,戏演到这里,我们已经对于舞臺焦点完成了转移,我们知道胡秘书已经对牛大叔打上了主意。从作品的开端部分来看,营造舞台气氛的效果要落实在两个方面,一是展现特定时空下的情况的特殊性与紧迫感,二是要完成主要人物形象的初期塑造,导演很好的完成了这个阶段的行动组织,为接下来的事件发展做好了铺垫。
二、《牛大叔“提干”》中影响舞台气氛的主要因素
舞台行动构成了矛盾冲突的基础,同时也包含着人物关系、人物情感的主要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捕捉人物形象,建立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导演往往要格外注意场上的节奏与气氛的强调,这时我们就要细致得将影响舞台气氛因素提取出来,为实际的导演工作做好的分析和处理。在本部分的分析中,我们大致从两个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舞台行动。舞台行动是导演在处理戏的环节中最关键因素,在舞台气氛的营造上亦是主要因素。在《牛大叔“提干”》的发展部分,牛大叔为了达成换玻璃的“全村使命”而义不容辞,但在“装经理”的行动开展之间,胡秘书对于眼前这位牛大叔的“经理基本素质”还抱有怀疑态度,而在这一段行动中,牛大叔并不是完全和胡秘书进行学习,而是凭着自己的见闻和经验进行了经理的自我演绎,牛大叔以“学问都在这包上呢”进行了马经理的形象再创造,产生了良好的喜剧效果。而就当胡秘书对于牛大叔进行积极配合的时候,牛大叔却立刻以马经理的身份让胡秘书去装两箱玻璃,这一处理可以说非常恰切,牛大叔始终没有忘了自己的真实目的,观众也在这样的行动处理当中看见一个拥有着朴实执着性格的“人”。
另一个方面是人物情感。人物情感的建立是多方面的,它来自于人物性格、人物动机、人物的成长历程以及主要事件的推进对于个体人物身份功能的刺激、以及人物面对的困境和因果等等。人物情感的展现,对于舞台气氛节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我们是否走进剧场,我们对于环境之中的气氛变化的主要感知来源都是自我或他人的情感的内化或外化。牛大叔在高潮(转折)部分的情感展现是令人震撼的,当听到服务员说这样一桌饭菜倒掉重做是常事的时候,牛大叔先是一个反问:“常事?”。紧接着他回身看向这一桌饭菜,身体的扭动是迟疑的,紧接着是一个动静对比的反差,完成了绕着桌子一圈的调度,此时,牛大叔是接近一分钟的“失语”。此时,我们看到一个从马经理到质朴农民形象的还原,我们仿佛能够听到牛大叔的心里话,也能看到乡亲们对于牛大叔的期盼,也能看到孩子们渴望好的学习环境的期待的眼神。这里我们能够看到演员心理节奏与外部行动之间的有机结合,紧张、无奈、愤慨的复杂情感的极致展现。场上的气氛是凝固的,是撕裂的,场上只剩胡秘书一个人还在算糊涂账,牛大叔已经带领观众清醒了过来。
以上两个方面是在本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当然,影响舞台气氛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矛盾冲突、情节设置、体裁风格等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导演要在把握舞台气氛的诸多因素中注意细节的处理,遵循情感传递与人物形象相符合、人物行动发展与主题揭示相符合的处理原则。
三、营造舞台气氛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导演的二度创作的视角去看《牛大叔“提干”》中的气氛营造显然是不足够的,我们在处理舞台气氛以及节奏的相关元素的时候也不能忽视一些问题:
首先是不能脱离于剧本,为了追求好的现场效果而滥用手段。所有的手段应追求“自然应用”和“有机应用”,这里的自然指的就是:任何手段都应是导演在处理戏的时候对于文本内涵的精准把握和个性化的自然流露,而不是东施效颦、衣冠优孟。而有机指的就是在反复阅读文本和进行了细致的案头工作之后合理化的使用和意义化的使用,这当然要求导演的专业知识要扎实,在业务能力不断的提升和进步中来实现的。
其次,舞台气氛节奏的现场把控对于演员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既要在戏中把握主旨、关注自己的实际状态,也要在戏外感知现场的客观的条件变化、观众的反映,对于戏剧作品的演出做出及时合理的调整和变化。《牛大叔“提干”》中赵本山和范伟虽然是首次合作,但我们依然能看到两人在表演层面的默契,赵本山饰演的牛大叔的角色可谓丝丝入扣,细节生动,同时也保证与观众有一定的交流性;而范围饰演的胡秘书虽有些青涩,但依然能够卡好语言和行动的节奏点,在完成既有角色的塑造中抓住典型人物的典型特点让我们真实得去看见,去思考。
最后要强调的是,导演在处理舞台气氛的时候要考虑“整体性”的概念。《牛大叔“提干”》作為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上的“转型之作”,主题上从温馨走向了思考,从期许走向了现实。它告诉我我们,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定是在“念头”到“作品”的实现过程中找到这部戏最好的呈现理念,这个理念就应当是一个整体性的理念,它使戏的风格凸显、使戏的思想显现、使戏在这个理念之下的创作展现出一以贯之的韵律感和风格美。
参考文献
[1]三十年社会与文化思潮[M].复旦大学出版社,邹诗鹏, 2012
[2]李兆北,王冠宇.话剧表演中舞台行动规律的应用探讨[J].戏剧之家,2020(12):33.
[3]洪晓.央视“春晚”的国家意识形态表征演变(1983-2017)[J].名作欣赏,2017(36):140-144.
[4]弓俭鸽.谈戏剧表演的张力[J].群文天地,2011(05):8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