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在异乡》的孤独主题研究

2020-10-21胡宜文

青年生活 2020年24期
关键词:孤独

胡宜文

摘要:翻看前人对《在异乡》的文学批评研究都很少,有也是对它的小说叙事的评价研究,主题思想及写作风格的研究,然而对其中孤独主题的研究却几乎没有。文章中,海明威极力表现出孤独主题,并将将面对孤独的态度分为两种:一种众士兵(也包括“我”)的态度;还有一种就是他极力刻画的人物---少校,一个在重压之下依然保持做人尊严的英雄。海明威给予他英雄式的描写,并给予这个人物形象以积极肯定。本文作者将从文本分析入手,一步步揭示《在異乡》的孤独主题。

关键词:战争伤痛;孤独;面对孤独

引言

在《在异乡》这篇短小精悍的小说里,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冷静的笔触真实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们精神和肉体的伤害,对当时充满理想,充满抱负去参战的年轻人的戕害。文章中,作者极力表现战后的世界更像是一个人们精神的荒原。文中的“我”是个美国人,在意大利当然是个异乡人。人们生活在空虚中,悲苦之情无处寄疗,生活没有了期盼,如同行尸走肉。整篇文章都凸现了一个孤独的主题。

(一)

首先,我们从标题《在异乡》说起。通过阅读全文,这个标题有两层含义:第一, 主人公“我”,一个来自美国的热血青年,在意大利米兰负伤治疗。对于“我”来说,遥望大西洋对岸的家乡,在异乡的孤独不言而喻;第二,对于那些伤员来说,本来是满怀抱负去参战,建功立业,为国家荣誉而战的,可现在他们所处的地方却与战火硝烟的战场相隔十万八千里,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们理想破灭,心灰意冷,虽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可昔日精神的家园已经坍塌,而新的家园无处可觅,成为了迷惘,孤独的一个群体,以往的世界回不去,新的世界又与自己格格不入,难道不也是在异乡漂泊吗?而这两层含义便凸现了文章的主题:战争不仅让人变得孤独无助,更使人与人之间变得陌生。

文章开头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季节是一个寒冷,萧索的秋天。地点是米兰。寥寥数笔勾勒出米兰深秋一幅寒冷死寂的景象,一句“我们再也不用去打仗了”引起读者好奇,为什么战事正紧,却不打了?从后文,可以得知,原来这里的“我们”是指从战场上退下的伤员,因为战争负伤,“我们”在医院疗伤。那店门前悬挂的野味,被掏空了内脏,沉甸甸地吊着,被寒风吹得一摇一摆。这些原本活生生的动物,倒在猎人的枪下,还被残忍的掏空内脏,虽外表还活灵活现,但早已没有了生命,只剩下一幅徒有的躯壳。而“我们”这些士兵,何尝不像这些野味,本是志存高远的热血青年,在政府的号召下,放弃蒸蒸向上的事业,美好的生活,甚至可贵的爱情,来到战场后,伤的伤,亡的亡。而所谓的荣誉之战其实都是政府的谎言。可一切都晚了,曾经令人向往的一切都成了噩梦,而过去美好的一切都成了追忆,这些伤员被政府召集在这远离家乡,远离梦想的地方,有的要忍受着无法治愈的残疾,有的还要与死神搏斗。他们也是猎物,是战争的牺牲品!战争让他们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最后连自己的命运都不在自己的掌握中,只能孤零零地随风摇摆。多么的无助,多么的迷茫!

(二)

与主人公同龄的另外三名意大利士兵,他们都受了重伤。战前,他们都曾有过远大的理想,“一个想当律师,一个要做画家,另一个立志当兵”。然而,无情的战争不仅使他们篇体鳞伤,还把他们的梦想撕得粉碎。原本对人生,对未来,都充满激情和美好遐想的青年,如今只能在那幽灵般的医院与死神搏斗。他们的未来已经毫无希望,一切都是那么的迷茫。文中这样描写到“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涵意:我的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很明显,奖章和证书把他和他的战友在感情上隔开了,而“我”所说的“朋友”“知心人”也只不过是结束治疗后结伴一起去咖啡馆的人,实际上也并没有更深的交情。在他们眼里,咖啡馆温暖,热闹,而他们结伴一起去咖啡馆无非是想忘记战争给他们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获得“爱国的”咖啡女招待投来的尊敬目光。那也成了他们排遣心中的孤寂,找回尊严的避难所。

(三)

意大利少校是海明威的理想人物。在他的身上体现了“硬汉子精神”,和“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正如,“open boat”的结尾:人生就如一只孤立无援的小船,漂泊在茫茫大海中。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人的理智也好,意志也好,都无法征服它,人只能是命运的牺牲品。

然而,尽管少校无法与命运抗衡,但他又面对命运的勇气,他是一个孤独式的英雄。失去了自己蓬勃的事业,尤其是自己心爱的妻子不幸去世,让他痛苦不堪。先是哭,哽咽,进而失声恸哭,他从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一步步走向人生低谷,在遭受身体,精神创伤后,接着又遭受爱情创伤,对于他来说,人生美好的一切,都离他远去了,他是孤独的。然而,面临这一切,他抿紧嘴唇,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他内心的痛苦和表现出的坚忍强烈对比,使他,一个硬汉的形象跃然纸上。战争没有带走他做人的尊严,他依旧保持着“压力下的风度”,这种英雄式的描绘,让人不禁想起海明威的一句话“人生是一场孤独的,失败的战斗,一个人必须抿紧嘴唇,勇敢坚毅地面对不可避免的灾难以获得精神和道义上的胜利。”

结语

在《在异乡》这篇短篇小说中,作者海明威借“我”之口,揭露了战争给人们,尤其对是参加战争上前线的青年人带来身心的伤害。而在文中,海明威极力想表现的是一个孤独的主题。

战争是无情的,因为战争失去美好的生活,事业,爱情,而变得孤独,不仅如此,还忍受着无处诉苦,不被人理解的内心孤寂。然而,孤独是相似的,如何面对孤独又是不同的。文中,海明威将面对孤独的态度分为两种:一种众士兵(也包括“我”)的态度,他们是到咖啡馆寻找避难所,逃避命运带来的伤痛,但事实上还是无法摆脱内心的伤痛;还有一种就是他极力刻画的人物---少校,一个在重压之下依然保持做人尊严的英雄。少校见过世面,受过重伤,历经坎坷,却又能对此泰然处之,海明威给于他英雄式的描写,并给于这个人物形象以积极肯定。

参考文献

[1]海明威,《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上),陈良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简史》,青岛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孤独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冬》:孤独的狂欢
从当下国产青春电影看青春的怀旧与孤独
我的世界谁来懂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