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探析

2020-10-21覃杨杨

青年生活 2020年22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

覃杨杨

摘要: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和哲学家,其代表作《大众哲学》是中国第一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全面且通俗概括和阐释的哲学著作,其中唯物辩证法思想尤为突出。艾思奇在《大众哲学》中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概括为四大部分,即: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规律;质和量互相转变的规律;对立统一的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大众哲学》对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概括和解释体现了通俗化,时代化,批判性和人民性等特点。这种概括和阐释,不仅促进了我国早期唯物辩证法的传播和研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定方法论的指导,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仍然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大众哲学;唯物辩证法;艾思奇

艾思奇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宣传,硕果累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大众哲学》就是艾思奇在30年代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和大众化而写的。对于艾思奇《大众哲学》的研究已成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多数学者主要着力于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以及艾思奇大众哲学和当时的中国革命之间的关系,而关于《大众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大众哲学》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艾思奇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分类是他把握了两大方面的贯通:第一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洋哲学的贯通,也就是一定意义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贯通,另一个是社会科学和中国科学的贯通,也就是哲学和科学哲学的贯通。[1]通过对于这两个方面的贯通,也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的贯通,艾思奇对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分类。艾思奇先生所论述的唯物辩证法的第一条规律就是: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周围的事物存在着联系。每一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关系。[2]第二个是“事物自己运动发展的规律”;第三个是“质和量互相转变的规律”;第四个“对立统一的规律”;第五个是“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也就是艾思奇把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总特征归类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中。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艾思奇通过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并且在唯物辩证法中结合了中国人民所耳熟能详的具体的通俗化大众化的内容,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分成如下几类进行论述:1.现象和本质;2.形式和内容;3.规律与因果;4.偶然,必然与自由;5.目的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二、《大众哲学》唯物辩证法的特点

通过对于《大众哲学》唯物辩证法思想内容的通读理解,艾思奇《大众哲学》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特点是:通俗化,时代化,批判性,人民性的特点。

(一)通俗化

艾思奇在写作《大众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时候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形式,让人们充分把握了唯物辩证法的令人难以理解的内容。并且还通过举例说明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来帮助人民群众更深刻的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

在论述质和量互相转变的规律的时候,从雷峰塔倒塌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雷峰塔的坍塌是因为人们对于雷峰塔砖块的偷窃,慢慢的累积造成了雷峰塔本身的支柱的不稳固,最终导致了雷峰塔的坍塌;在论述对立统一规律时候,全面分析了民族英雄岳飞死亡原因:首先岳飞自身也是一个矛盾体,它既是民族英雄,也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一份子。其次,在岳飞接到调令的时候,其对立的矛盾有两方面力方面是留下来对抗敌人,另一方面是服从皇帝的命令,而岳飞最终选择服从皇帝的命令,这是导致民族英雄岳飞死亡的一个重大原因,因此可以发现岳飞的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秦桧的种种阴谋,还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自身的阶级矛盾;在论述“否定之否定”的规律的时候,艾思奇则用“买樱桃”这种“接地气”的事例解释。诸如这些都是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时常接触到,并且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事例与唯物辩证法有何具体的关联,从而激发人民群众对于唯物辩证法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而够促进人民群众对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的理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和通俗化。

(二)时代化

艾思奇先生在论述唯物辩证法,运用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所进行的战斗来联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进行分析:在论述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时候,艾思奇充分的认识到了当时中国的矛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中,存在着官僚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以及广大工农群众两对矛盾。[3]并且在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时候,还鲜明的指出了在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而在解放战争时期则是中国人民和四大家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还有艾思奇先生在论述事物自己运动变化发展规律中新事物和旧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时候,也与当时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结合了起来。这些都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所充分契合的事例,运用这些与时代紧密联系的事例来解释唯物辩证法思想,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时代化和现实性的特色。

(三)批判性

在1933年,艾思奇针对唯物辩证法和张东蓀,叶青进行了唯物辩证法论战,并且阐述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并且不断地丰富艾思奇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在论战中不断对唯物辩证法进行创新,并且借鉴其有益的辩证法思想去充实其辩证法思想。同时艾思奇先生还批判梁漱溟的“形而上学”的思想。艾思奇指出梁漱溟运用儒家“中庸”思想来论述自己的哲学思想实际上就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从而掩盖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在批判梁漱溟的“形而上学”思想當中,艾思奇运用辩证法对其进行批判也进一步丰富了《大众哲学》中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解释,具有鲜明的批判性。

(四)人民性

艾思奇的“唯物辩证法的内容”是为人民群众而写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了解晦涩难懂的哲学,让人民群众去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进而把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在艾思奇进行有关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论述中,其中大量的事例都取自老百姓的生活:在论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本质与现象的时候,通过举例《西游记》当中孙悟空运用七十二变把天神们耍得团团转来说明我们需要正确的区分现象与本质,并且透过现象去发现本质;在论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形式与内容时候,运用了“谈虎色变”的故事来引导出“形式与内容”的范畴。这些都是老百姓所耳熟能详的故事,同时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充分的了解《大众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内容,艾思奇所采用的表达方式也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和熟悉的语言习惯,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艾思奇先生在解释唯物辩证法的时候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坚持了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三、《大众哲学》唯物辩证法思想的贡献

毛泽东曾指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4]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在一起才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其中一人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个人就是艾思奇,艾思奇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和通俗化做出了积极地贡献,尤其是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对于人民群众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做出了重要贡献。《大众哲学》对于唯物辩证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一)促进了唯物辩证法的传播和研究

1、促进了唯物辩证法的传播

艾思奇先生《大众哲学》对于唯物辩證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并且通过人民群众所耳熟能详的事例结合唯物辩证法进行了分析,促进了人民群众对于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和把握,使得人民群众加深了对于唯物辩证法的认识,并且激发了人民群众去阅读《大众哲学》的兴趣,促进了唯物辩证法在人民群众当中的传播。

2、促进了唯物辩证法的研究

《大众哲学》的问世,不仅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而且也引起了广大国外学者对于其内容的研究。国外学者对于其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为:〔德〕沃纳·麦思纳的专著《哲学与政治在中国——三十年代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论战》(1986年出版),〔美〕乔舒亚·福格尔的专著《艾思奇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1987年出版),〔美〕泰瑞·博登霍恩的长篇论文《艾思奇和重新构建1935年前后的中国身份》(1994年出版)。[5]这些都促进了对于艾思奇《大众哲学》唯物辩证法的研究。

(二)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指导

艾思奇在唯物辩证法中论述了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为当时革命的实际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在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时,为当时中国的革命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在革命中,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分清次要矛盾,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同时次要矛盾的解决要服从和服务于主要矛盾,这样能够为中国革命的顺利进行奠定一定的基础;在论述事物自己运动变化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规律的时讲述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发展前途问题,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有条件生长的事物,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则是旧事物,是没有生长条件的旧事物,新事物最终会不断发展壮大,而旧事物则会最终消亡,这告诉人民群众在革命中要相信党,相信中国共产党最终会胜利,为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同时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大众哲学》对于之后的革命的胜利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并且能够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大众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的内容虽然没有明确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个命题,但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借鉴经验。《大众哲学》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有着显著的问题,其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内容所论述的与中国的国情密切相关。其中关于“唯物辩证法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运用唯物辩证法为中国革命提供方法论指导”以及“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等这些观点都体现了“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和中国具体的国情结合起来”的内容,其中在论述唯物辩证法时,所运用的关于“孙悟空七十二变”,“雷峰塔倒塌”的事例都是中国的事,同时也是老百姓所耳熟能详的事,这些也是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和中国具体事件结合起来的具体的运用,这些也为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借鉴经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如何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任仲然.哲学的力量---艾思奇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2]艾思奇.大众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
基于唯物辩证法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东阳木雕与唯物辩证法的思维
东阳木雕与唯物辩证法的思维
“唯物辩证法”思想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
浅析李达的法理学思想
关于“哲学方法”的思考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运用哲学思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