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数学核心素养,让低段孩子的思维“可视化”
2020-10-21罗霞
罗霞
数学是一门靠思维支撑的学科,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思维可视化可让隐性的思路显性化、让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让抽象的模型具体化。尤其低段的孩子,数学观察散乱,思考操作无序,数学语言表达没有逻辑,所以在低段教学中运用“思维可视化”引导孩子们有序进行数学观察,有逻辑地表达,有目的地思考分析操作,可以促进有意义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一、对“数的认识”知识提升,数感图形化展现
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实物开始的,在不断地数各种实物中,教材和我们以往的教学推崇“数”出数感、“读”出数感、“看”出数感、“推”出数感,建立数字符号与实物的一一对应性。例如两只鸭子、两个人、两颗葡萄、两粒豆子、两根小棒……都是和数字“2”对应;我们的教学都只经历了从实物图形感知到数字符号一一对应建立,还缺乏对数感的进一步培养。为了能更好帮助学生对数的认识,我在教学和练习中新增学生对数认知的再现,即将数感“可视”,呈现数的认识感知,分为四个层次的再现:第一层次:与“数”对应简单实物或图形的展现;第二层次:同一个数出现多种图形或实物表达;第三层次:用多个方式的数学语言描述同一个数;第四层次:用画图或关键词描述几个数之间的关系。
如:教学数字“5”时,要求学生先从主题图上找到数量是5的实物图,再提问:你身边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呢?多请孩子们说一说,把5的印象加深,接着老师追问:“你可以用你喜欢的简单的图形来表示数字5吗?把它画在你的练习本上,然后分享给大家。”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脑子里有你想不到的各种各样的图形,汇报时小手都举得高高的“我用的是圆圈”“我用五角星”“我用爱心”……大家争先恐后,没有点到名的都快把手伸到老师的眼睛上了,还有更心急的,一边举手一边嘴里说着“还有,还有……”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这些数字也深深的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
二、对加减法意义和加减法计算过程图形化展现。
(1)對加、减法意义的图形化展现。加法的本质有两种,一种是将本身存在的两部分合并成一部分,另一种是在一部分的基础上叠加另一部分。减法的本质就是从一个整体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教学和练习中我们以这样的形式呈现:画一画○○○○_________4+( )=9;○○○○○○○ 7-( )=4等等。
(2)加减法计算过程的图形化展现,理解算理,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时,如小丑图3+1=4,孩子们都习惯用数手指的方式来进行计算,在“思维可视化”教学中,我们先教孩子仔细观察图,认识“ → ”知道是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的变化,然后跟着老师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把这幅图描述出来“小丑原来有3个红气球,又拿来了1个蓝气球,小丑一共有4个气球,算式是3+1=4”。通过大声地说,孩子们不仅理解了加法的意义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而且还印象深刻,老师接着问,你还可以用什么样的图形来表示3+1=4呢?他们马上拿出练习本开始在上面写写画画了,有的用小棒表示:“原来有3根小棒,又拿来了1根,一共有4根。”有的用圆圈“3个○,再拿1个○,一共有4个○”……画的图形式各样,但都表示出了题的意思。不仅做加法能说能画能写,减法算式也一样的能说会道。哪怕是老师只给了他们一道简单的算式,他们也能通过圈,画,划等方式表示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画图形说出算理,并鼓励学生用这样形式以小老师的角色讲给同学或家长听,将枯草乏味的算理学习变得有声有色,更有趣味。当学生对算法和算理有了清晰的掌握后,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上升。
三、数学语言和数量关系图形化展现,建立数学模型
数学语言大致分三类: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从儿童的认知规律来说,新生的数学学习更容易接受的是图形语言。我们的教材出现量与量之间关系时,也是以图形的形式直观呈现出3种关系: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同样多。我们在教学和练习中注意以下几类:第一类:给出一个量,能根据要求画出另一个量;第二类:根据给出的两个量,找出多(少)出的部分,并找到相应的计算方法;第三类:根据数学语言描述,用图形图示表示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第四类:将数学语言图形具像化,呈现两个量不同的数量关系。
在整个小学阶段,不管是整数的教学,还是小数、分数的教学,都存在解决问题,即两个数量关系的处理,就是学生理解、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在问题解决中如何借助图形、数学符号、简洁文字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种思维模型,并将思维外显,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基础的数学模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从低段一步一步建立起来。
四、学生数学分析推理图形化展现,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的发展贯穿于整个儿童的数学学习过程,它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生活的常用方式。新入学的儿童对于一些简单的推理学习是有困难的,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孩子借助图形或图示分析问题,寻找答案,即减轻了难度,也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孩子学习数学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的时候是脱离孩子的生活实际,所以孩子们拿到要解决的问题往往很茫然,例如,我们刚入学的孩子学习数学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每个同学吃半张饼,买3张饼,5个同学吃够吗?”我们引导孩子们画图,用三个圆代表三张饼,半块给一个人,3块是可以给6个人的,孩子们有了第一时间的乐趣体验,很快就能回答出是够5个同学吃的!“排队做课间操,从前往后数兰兰排第4,从后往前数兰兰排第5,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孩子们通过画图,明白了兰兰实际是数了两次,所以只有8个人。这样的数学学习将不再枯燥、抽象、茫然,而是充满乐趣!
引导学生以图形、图示、线段图或简单的数学符号和关键性文字展现出思维过程,促进数学学习的真正发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建立,计算能力的提升,数量关系的把握,推理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感受数学魅力,发现数学的无尽乐趣与无穷奥妙,从而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