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尊心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20-10-21陈涛
陈涛
幼儿时期是一个幼儿个性形成的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幼儿常常会产生自我否定的倾向,如:缺乏自尊、自信,不敢当众发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一些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幼儿常把“我不会”、“我不行”挂在嘴边,对许多事情行动消极、被动、退缩,在陌生人面前或其他小朋友面前不敢大声说话,没有主见。只有具备有自信心、自尊心和其他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可能适应发展的社会。自尊感是幼儿自我意识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情感成分,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一、用爱去滋润幼儿的心灵,鼓励幼儿
没有对幼儿的爱,也不能对他们会有正确的教育。只有爱幼儿,才能理解、体谅他们,把他们的欢乐与苦恼装在自己心中;只有爱幼儿,才能更好地教育幼儿。才能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幼儿;在工作中,我体会到幼儿老师的爱能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转化成他们接受教育的内在力量,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那些“病苗”,老师更应倾注全部的爱,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们的心。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信任、肯定、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对幼儿来说,父母、教师就是重要人物,如果成人经常随意地指责他,那么幼儿会感到自己很笨、很不好,这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就会固定下来,从而破坏幼儿的自信心,使他形成自卑心理。而经常得到成人们肯定、鼓励的幼儿则能从成人对他的肯定与鼓励中信任感,从而产生自信心。因此,成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幼儿的评价和态度,在活动中肯定和鼓励幼儿,如爱抚、微笑、夸奖等,不要随意批评幼儿,切忌使用消极结论性语言评价幼儿,更不能一味地斥责幼儿。总之,对幼儿的评价必须要客观、公正,多肯定、鼓励幼儿。
二、正确对待幼儿的错误
教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错误。幼儿如果犯的不是品质性的错误,教师可以容忍;如果幼儿犯了像撒谎,偷窃类似的品质性错误,就应该严厉的批评。因为必要的批语以及慎重的处罚,也是培养幼儿自尊心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它是一种冷却剂,可以使幼儿冷静地检点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错误。
三、平等对待并准确评价幼儿
幼儿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评价能力还很差,教师的评价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对幼儿取得的任何成绩,都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我们应在了解每一个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对于自尊心很强或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的幼儿,如果教师公开指出他的缺点,会伤害他的自尊心,虽然老师的本意是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但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幼儿感情比较脆弱,缺乏承受公开批评的能力,所以批评时要非常慎重,要特别注意批评的方式、時间、地点及幼儿的可接受性,要使他感受到老师是在帮助他:对这样的幼儿如果采取孤立的方法也不妥当,因为他感受到大家是有意不理他时,他便会想出种种消极方法引起大家注意。所以,对这样的幼儿应以正面教育为主。相反,有的幼儿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给自己的评价要求过低,做事之前总是先想到困难,处处畏缩。这种个性心理特点将会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所以,对这样的幼儿要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平时有意交给他一些较容易完成的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帮助他克服畏难情绪,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树立起自信心。
四、培养幼儿能力,增强自信心,学会自立
能力强的幼儿往往比较自信,在教师和伙伴的面前敢说敢做,不怕困难。相比之下,能力差的幼儿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必须与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结合起来,使幼儿的自信心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基础上。在活动中,我运用各种形式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幼儿学常识、学数学、学语言,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手、眼、脑、口协调并用,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学中玩、玩中学,在丰富幼儿知识的过程中有序列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除培养以上几种能力外,我们还应重视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总是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同伴交往中,并积极引导幼儿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让每一个幼儿都被同伴和团体接纳。这一点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信、自尊非常重要。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若是获得愉快的、积极的体验,就会产生自信,因而更加主动地与环境交往,积极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自信,自信的增强也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反之,若得到消极反馈,幼儿往往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进而妨碍他积极主动地与环境交往,以致造成恶性循环。还应让幼儿学会乐于助人,友善待人,互相谦让,还应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用自己的能力吸引同伴的注意,达到交往的目的。
五、让幼儿获得成功感,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大家都知道,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条件是:使幼儿能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成功的体验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在活动中,应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其增强自信心。
教师可根据每个幼儿的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的学习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如在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时,对待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拼摆一部分,引导他继续下去;对待能力一般的幼儿,只需在他遇到困难时提示一下就可以了;对待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适当提高难度。这样,满足了幼儿不同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进步。教师在帮助幼儿获得初步成功体验的同时,要逐步提高要求,由浅人深,由易而难,帮助幼儿不断提高,使幼儿获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