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畿辅皇庄的建立与影响
2020-10-21马如倩
马如倩
摘要:清入关后,为了满足皇室生活的需求,在直隶地区设立了大片的皇庄。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皇庄的管理、运行等各种制度也日趋完善,在这一时期影响了京畿地区的发展。乾隆以后,由于壮丁的反抗、租佃关系的发展,畿辅皇庄逐渐走向衰落。
关键词:清代;畿辅皇庄;庄头制
皇庄是由皇室直接占有的田庄,清代的皇庄主要分布于京畿、盛京地区,而畿辅皇庄是清代皇庄的主要组成部分。清入关以后,皇室在關内没有直接控制的田庄,于是通过圈地、投充等方式在京畿地区获得大量良田和劳动力,畿辅皇庄逐渐形成。畿辅皇庄根据皇室的生活需求,设置各类庄园,由内务府管理,司院各司其职,并由庄头监督壮丁劳动生产,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畿辅皇庄经济。
一、畿辅皇庄的建立
早在入关之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就在东北地区设立了大批的皇庄。关外皇庄的土地除了由满族劳动人民开垦以外,主要是通过历次对明作战抢掠得来的。在皇庄上从事劳动的壮丁也基本上都是满族的奴仆或从明朝、蒙古、朝鲜掳掠来的。入关后,为了满足皇室生活需求,着手于畿辅皇庄的建立。畿辅皇庄的土地和壮丁主要通过圈地、“投充”来获得。
二、圈地—畿辅皇庄土地的主要来源
顺治元年(1644年)满族入关,多尔衮下令关外军民尽速入关,以图取中原。但大批人员的到来,如何安置?如何满足八旗驻军的给养?如何保证满族贵族的享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刚刚入关的满族统治者,分别三次颁布圈地令。其中第一次在顺治元年十二月,“无主荒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第二次在顺治二年二月,“令户部传谕各州县有司,凡民间房产有为满洲圈占、兑换他处者,俱视其田产美恶,速行补给,务令均平。傥有瞻顾徇庇,不从公速拨,耽延时日,尔部察出,从重处分”。随后,户部尚书英俄尔岱等奏言:“臣等奉命圈给旗下地亩查得易州安素等州县军卫,共三十六处无主田地,尽数拨给旗下。犹若不足其未察地方如满城庆都等二十四州县尚有无主荒地若拨给旗下,则去京渐远,兵民杂处多有未便。议将易州等县有主田地酌量给兵,而以满城等处无主田地就近给民庶几两利,至于清查事绪繁多应差廉干官员前往,从公拨给。务令满汉兵民,各有宁宇”。第三次在顺治四年正月,户部奏请:“去年八旗圈地、止圈一面内薄地甚多,以致秋成歉收,今年东来满洲又无地耕种。若以远处府州县屯卫故明勋戚等地拨给,又恐收获时孤贫佃户无力运送,应于近京府州县内,不论有主无主地土,拨换去年所圈薄地,并给今年东来满洲”。可见,满洲不但大肆圈地,还以偏远贫瘠土地换京畿地区的良田。于是,清廷“圈顺义、怀柔、密云、平谷四县地六万七千五百晌,以延庆州、永宁县、新保安、永宁卫、延庆卫、延庆左卫右卫、怀来卫无主屯地拨补。圈雄县、大城、新城三县地四万九千一百一十五晌,以朿鹿、阜城二县无主屯地拨补。圈容城、任邱二县地三万五千五十一晌,以武邑县无主屯地拨补。圈河间府地二十万一千五百三十九晌,以博野、安平、肃宁、饶阳四县先圈薄地拨补。圈昌平、良乡、房山、易州四州县地五万九千八百六十晌,以定州、晋州、无极县、旧保安、深井堡、桃花堡、递鹗堡、鸡鸣驿、龙门所无主屯地拨补……圈宝坻、香河、滦州、乐亭四州县地十万两千两百晌,以武城、昌黎、抚宁各县无主荒地拨补。”仅顺治四年正月一次圈占的畿辅41县沃地就多达99.3707万晌。从中可以看出,清朝皇室通过在京畿地区圈地,侵占了大片的肥沃良田,畿辅皇庄初步形成。
三、投充—畿辅皇庄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圈地之外,满族皇室又通过“投充”拓展皇庄。所谓“投充”,既包括无地农民投靠满洲人为奴,也包括地主或农民带地投靠满洲。这其中有自愿的,也不乏被胁迫的。畿辅皇庄分布于北京周围方圆五百里,满洲皇室不可能亲自从事耕种,于是畿辅皇庄聚集了大批的壮丁。而那些被满洲圈地的农民,有些不愿背井离乡,只能去原来自己土地上给满洲人做农奴。也有一些无地农民受威逼胁迫,不得不加入投充大军。据载,许多地方出现了“满洲威逼投充”或“耕种满洲田地之处庄头及奴仆人等将各州县村庄之人逼勒投充,不愿者即以言语恐吓,威势迫胁。”这些无地投充的农民变成了满洲人的农奴,以奴仆身份为清皇室耕田纳租。《清代全史》对此评价:“这在生产关系上较之汉族居住区早已盛行的封建租佃制是一种倒退,劳动者变成了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加强了。”这些无地的农民,因生计或清廷所迫投充,那些带地投充者又何尝不是呢?他们虽有自己的土地,但赋役沉重,难以承受。这些土地所有者希冀投充到皇庄以免纳赋役,这是生活所迫。还有一些不在圈占区的土地所有者也被清廷以“投充”名义搜刮,比如多尔衮,在他名下的投充人数满额以后仍不满足,又以他儿子多尔博的名义收揽投充者,而且这些投充者“尽皆带有房地富厚之家”。满洲皇室通过采取这种赤裸裸的掠夺方式,不仅奴役了大量的汉族人口,而且为进一步侵占京畿地区百姓的田产大开方便之门。畿辅皇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其他方式
圈地、投充是满清皇室建立畿辅皇庄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畿辅皇庄的劳动力还有关外随来的农奴。满清入关之初,带来了一批关外的壮丁。皇室获得田庄的方式还有清政府分拨、拓荒。畿辅皇庄的建立,系由于圈地,圈地原则原本是圈占明代官田及无主荒地,但实际圈占中,侵占民田民宅到处可见,致使民生失业,大量无地流民存在,社会极为不稳。由于汉族大臣的谏言,圈禁断断续续,直到康熙六年七月亲政,八年五月清除了鳌拜集团,六月即谕户部:“比年以来,复将民间房地圈给旗下,以致民生失业,衣食无资,流离困苦,深为可悯。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给还民间”。至此,京畿地区的圈地才基本结束。同样,投充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顺治十二年督察院左都御史屠赖等奏言:“爱民莫先除害。近闻八旗投充之人,自带本身田产外,又任意私添。或指临近之地据为己业,或连他人之产隐避差徭。被占之民,既难控诉,国课亦为亏减,上下交困莫此为甚。宜敕户部,将投充之人照原投部档查核给地外,其多占地亩,即退还原主,庶民累稍苏,而赋租亦增矣”。清政府对此也曾禁止过投充。
清政府禁止圈地和投充以后,畿辅皇庄土地主要靠清政府分拨。这些分拨地主要是一些官吏因罪抄家的官地,还有无主的土地。例如“康熙九年(1670年),皇室在南苑添置4庄,每庄给地18顷;二十四年(1685年),在直隶新设大批粮庄,每庄给地18顷;三十四年(1695年),又在归化城(今内蒙呼和浩特)添设粮庄13所,每庄给地18顷”。这些田庄都是由皇帝分拨官地建立的。康熙中期,随着统治秩序的逐渐稳定和社会生产的逐步发展,清廷开始重视开垦无主荒地,这也是畿辅皇庄逐步扩建的重要方式。
总之,清朝皇室凭借统治者的威势,通过圈地、投充、分拨、拓荒等途径获得了大片的肥沃良田和大批的劳动力,建立了大规模的畿辅皇庄,成为全国最大的地主。“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100余年间,仅关内畿辅粮庄的田地就由3100余顷(31万余亩)增至5700余顷(57万余亩)”。畿辅皇庄从入关之初着手建立,直到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五、畿辅皇庄的生产管理特点
皇庄的土地和人口都由内务府掌管,司院各司其职。根据皇室的消费需求,编成粮庄、棉庄、银庄、盐庄、菜园、果园等不同种类的庄园。每个庄子设“庄头”直接监督管理壮丁的生产劳作。由此构成了清代畿辅皇庄的生产管理模式。
(一)内务府主管,司院各司其职
畿辅皇庄的最高领导权是属于皇室的,但并不是由皇室亲自管理的,而是把皇庄的各项事务都交给内务府掌管。内务府是清代独有的机构,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诸如皇家日常饮食、服饰、库存、礼仪、农庄、工程等,管理皇庄只不过是内务府诸多事务中的一项而已。并且内务府的总管大臣也只是起总领作用,具体管理畿辅皇庄的是内务府主要机构“七司三院”。会计司主管庄地赋税;广储司负责保存各田园庄头每年交纳来的地租等物;都虞司“掌管各种‘户,在各地设捕牲千总、把总、吏若干员管理”;掌仪司“掌管果园,专司征收各色果品”;营造司“掌管各种‘丁,由属下官员与各地的千总、把总、吏共同管理”;庆丰司管理牛羊畜牧事务及征集牛羊肉乳;慎刑司是专门惩治内务府人丁的司法机构,为庄园制定了一系列法例,责令各级官员统辖壮丁。此外,上驷院负责“皇家马驼的饲养滋生与牧丁管理”;奉宸院负责“南苑瓜果园、粮庄及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附近稻田田赋、地赋的征收”。
(二)庄头监督,壮丁耕作生产
内务府各司掌管皇庄的各项事务,主要是负责编审户口,征收皇庄赋税。真正直接监督管理壮丁耕作生产的是皇庄的庄头。每个庄园里设若干名壮丁,选一人作庄头监督管理壮丁们。庄头和壮丁的来源根据皇庄建立的不同途径而不同。在由圈地而形成的皇庄上,庄头“是由八旗各佐‘拉粪车领下选派出来的。他们一般是‘从龙入关者,往往在‘各自自行圈占土地而形成的庄上充当庄头”。壮丁主要是关外随来的旧壮丁。在由投充而形成的皇庄上,庄头是带地投充者,壮丁是投充壮丁。在由政府分拨和拓荒而形成的皇庄上,庄头主要是一些志愿充当的,壮丁是一些犯人或是由庄头私买的奴仆。在畿辅皇庄的耕作生产过程中,庄头扮演的是一个基层管理者的角色,任务就是管理、监督壮丁勤恳劳作,督促壮丁交纳钱粮。在庄头的严密监控下,壮丁们“每日五更即起,日暮方归,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劳苦困顿,形同牛马。庄头稍不遂意,即对壮丁任意打骂,肆意侮辱。壮丁的人身受到严重摧残”。而且壮丁每年都要为皇室贡献大量的赋税和劳役。据载,康熙中年“皇室每年向畿辅粮庄所收取的正项租谷就有十余万石,附加鸡、鸭、鹅六万余只,蛋四十余万枚,草和秫秸八十余萬束(捆),灯油三万余斤,猪约两千头,向畿辅银庄收取的额银三万八千九百余两”。据统计,“在内务府每年向畿辅粮庄征调的大量差使中,仅‘拉菜车、‘拉粪车、畅春园‘雇车夫、把师、牛俱、买秫秸、‘送看行宫太监车、‘送太监和尚来回车五项,即需银13000两,合粮26000石,平均每一庄负担70余石”。
(三)各庄园各自独立,又有所联系
皇室根据生活所需,在京畿地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庄园,有纳粮庄、纳银庄、稻田庄、棉庄、盐庄、果园、菜园等。各类庄园独立生产,庄园之间有所分工,根据皇室的需要和调配,各自承担某一特定主要物品的缴纳,并按照皇室征派,上交其他物品。比如,畿辅粮庄的主要义务是“缴纳米谷及豆麦等项杂粮,同时贡进鸡、鸭、鹅、蛋、猪、草等物”。但是,各类庄园人户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互相依赖。比如:皇室畿辅的牧场和饲养牛羊马的草料,都来源于粮庄上交的秸秆;内务府的各园圃,如畅春园种植所用的车、夫、粪也向畿辅粮庄取用。
六、畿辅皇庄建立的影响
(一)满足皇室生活所需,补充国用
畿辅皇庄作为皇室的私有财产,皇室对其有绝对的支配权利。一方面,畿辅皇庄是皇室私有财富的主要来源,保证了皇室大批消费物品的供应,满足了日常生活所需。另一方面,清帝有时也会将畿辅皇庄财产补充国用。康熙二十八年,“户部题:‘盛京、兴京、屯庄所种田地,顷因亢旱及霜陨,米谷不收。应免其纳租,移咨盛京户部、详计所需米数,发银采买赈济。上曰:‘盛京地方,今年亢旱,米粮不收。闻兵丁见在买米而食,朕心深切轸念。其令户部侍郎阿山乘驿速往,与盛京各部大臣、公同察明,量其度岁所需。令内务府官往其庄上所有之米散给。俾得均沾实惠”。可见,虽然皇庄的产品主要供给皇室享用,必要时候,皇室也会拿出一部分庄上的私有财物用于国家开支。
(二)破坏了京畿地区的生产发展
顺治初年至康熙八年皇室在京畿500里内圈地建庄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皇室与京畿百姓争地,引起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如前文所述,清廷以偏远地区贫瘠土地强行换取京畿地区民人的良田。而且夺汉人之地的满洲人,不善耕种,大量抛荒,由圈地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清统治者为缓和京畿地区圈地建立皇庄带来的危机。于是,清统治者于顺治四年三月,顺治十年,康熙六年,康熙八年,多次下令停止圈地。由此可见,畿辅皇庄建立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
(三)影响了京畿地区的剥削方式
清入关前辽沈地区的皇庄采用的是农奴制剥削方式,入关后就把这种剥削方式带入京畿地区,使畿辅皇庄的剥削关系也带有农奴制色彩。各庄园的壮丁是皇室的奴仆,世世代代都不能离开皇室的庄地。他们与民人相比,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人身自主的权利,只能听从主人任意摆布,地位低贱,本人及子孙更没有读书应试赴考的权利。清朝前期畿辅皇庄的这种农奴制,相对于汉族的封建租佃剥削方式,是野蛮落后的,是一种倒退。而且对畿辅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在农奴制剥削方式的残酷压榨下,各庄园壮丁采取各种形式(如逃亡、抗租“滋事”、出租典卖庄地),展开了反对野蛮落后的农奴制剥削关系的斗争,再加上汉族地主阶级的反对,促使庄头和皇室不得不考虑改变皇庄的剥削制度。于是农奴制慢慢瓦解,封建剥削制逐渐形成。
小结
总之,畿辅皇庄的建立,是为了满足清朝皇室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保留其原有的经济生产方式。畿辅皇庄在发展的过程中,生产管理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畿辅皇庄经济。畿辅皇庄不仅满足了皇室的生活需求,也在必要时候补充了国用。但其存在的农奴制色彩也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畿辅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清世祖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清圣祖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王戌笙主编.清代全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4]郭松义主编.清代全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5]李帆.论清代畿辅皇庄[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1):56—65.
[6]李帆.清代畿辅皇庄的经营与管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1):72—76.
[7] 周远廉,杨学琛.关于清代皇庄的几个问题[J].历史研究,1965(3):9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