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垃圾分类意愿与行为的意义研究
2020-10-21滕俊尚锐王忠鹏
滕俊 尚锐 王忠鹏
摘要: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处理是破解“垃圾围城”困境的最佳路径,对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活垃圾;高校垃圾;垃圾分类;校园建设
1.研究背景
1.1“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峻
目前全国已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大中型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危险境地。随着我国的城市化与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还有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据统计,当前全球发达国家生活垃圾的增长率为3~5%, 而发展中国家生活垃圾的增长率普遍为2~3%, 但是我国城市垃圾产量在近几年的增长率竟然超过10%,与之相对应的是绝大多数地区由于垃圾处理设备老旧、甚至严重不足,导致垃圾处理速度低于垃圾制造速度,形成严重脱节。
1.2相关法规奠定社会基礎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经历了16年的试点探索,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1]。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我国垃圾分类模式虽然有了小小的进步,但是现阶段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1.3高校研究的群体代表性
众所周知,高校学生规则意识较强,具有前瞻性、高素质、强适应性等特点,而对于高校而言,巨大的占地面积与相对集中生活的学生人口意味着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以一个容纳1000名学生的宿舍楼为例,每天至少产生1100个以上的废弃塑料瓶,更不要说数之不尽的纸张、一次性筷子等可回收资源了。
2.高校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结论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2019年1-3月的实地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952份,发现当前校园垃圾分类存在以下现象:
2.1寝室的生活垃圾分类混乱
目前学生寝室的垃圾倾倒方式为一次性装袋投递。同学们在寝室里会用垃圾袋将所有垃圾打包好,一次性带到楼下垃圾处。虽然目前学校寝室楼下的垃圾桶已进行简单分类,但经过观察统计后发现,寝室生活垃圾中包括了一次性餐具,废弃的纸张、布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水果等食物残渣,基本上都是可以直接进行回收处理的东西,但并没有按相应种类进行分类投递。
2.2办公楼废弃办公用具利用率低
办公楼的废弃办公用品多以纸制品为主,而这一部分恰恰是分类回收最主要的版块,虽然部分单位设有碎纸机以及专门的分类垃圾箱,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甚至改善当前校园纸制品利用率以及回收率较低的现状,大量的纸质文件及办公用品在使用过后采取堆积贩卖处理,有的甚至没有分类直接丢弃,造成大量浪费。
2.3校园垃圾分类情况结论总结
①学生愿意参与垃圾分类的比例远远高于实际参与垃圾分类的比例,较高的分类意愿却没有产生较高的分类行为,形成了意识与行为的分离现象;
②学生的个体特征对分类意愿和分类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性别和专业类别两个方面;
③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分类意愿影响很大;
④知觉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对分类意愿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分类行为的影响更大;
⑤分类意愿对分类行为有直接的显著影响;
由此判断,目前高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愿与行为存在一定程度上分裂,主观参与度依然不高,但在外界干预下仍可保持较强行为支持。
3.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
3.1从商品到垃圾的使用价值重叠性
3.1.1价值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支持
商品的基本属性就是价值和使用价值。马克思说:“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特殊的历史性质。”其中,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这是商品使用价值的自然属性[2]。而在交换使用过程中表现出历史性和不稳定性则是体现了它的社会属性[3]。而当一件商品失去其对于所有者而言的使用价值时,就会转变为无用品,也就是“垃圾”。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改变的仅仅是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是没有变化的,也有其在特定环境以及特定人群下的使用价值。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价值问题,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和实现规律。因此,产品在流入市场后转化为商品,其使用价值是具有折叠性的,而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就是将已经成为垃圾的“商品”进行使用价值延展。
3.1.2价值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用哲学的眼光看:任何商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并通过价格为表现形式。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我认为也可理解为,在一定时期社会中所有人平均一个小时的生产价值是平均1小时10元,如1个人1小时就生产一支笔,那这支笔的“价值”就是10元。
笔可以用来满足人们书写需求,这就是这支笔的“使用价值”。假设这支笔的价格是卖1块钱。因为从市场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的笔都是卖1块钱,这是他的普遍价格。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你的个人的生产“价值”来决定的。
但是从微观上讲,三者又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关系的。若笔一直卖1块,那个人就亏9元,他就不会再生产,就会转到别的行业生产来体现他的价值。若都不生产这种笔,只有一家还在生产,那么此种笔会不会涨价?一定会。这就造成价格围绕价值经常波动。如他1小时造的笔是坏的,也就是说它的价值虽然是10元,可没有使用价值,这时它的价格也为0。所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着使用者以及自身身份的变化而产生的身份重合,并由此产生的多种价值或价格重叠。
3.2垃圾分类回收的经济效益实例
“十二五”期间,仅农村地区每年的垃圾产生量就达1.1亿吨,其中有将近7000万吨的垃圾没有进行很好的处理。相较于德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在相关方面的制度相对还不够完善[4]。例如德国,如果全新生产一吨塑料,仅仅是原料成本就要达到1200~1400欧元,但如果使用回收的废塑料作为原材料,生产再生塑料的成本仅仅只需500欧元,单单看初级产品,其增值达就达到了3~4倍。在德国,塑料回收再生产行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欧元,且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创造了大约25万人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彭韵,李蕾,彭绪亚,杨屏锦,赵小飞,马垚.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发展历程?障碍及对策
[2]岳宏志. 马克思价值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5
[3]贾聪聪.对马克思商品“使用价值”的再认识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观察,2018(10):27-29.
[4]中央党校第65期厅局级干部进修班“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专题课题组,程会强.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突破新型城镇化建设短板[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04):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