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形象设计中对多形态标志的运用
2020-10-21杨再涛
杨再涛
摘要:标志设计作为品牌形象创建的重要切入点,从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出发,最终又从美学的角度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是品牌商战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伴随着现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促使新媒体迅速崛起,颠覆了传统品牌传播手段以及发展特点,标志设计在这样一种全新的环境之下,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此时“多形态”品牌标志也随之诞生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并成为了品牌标志设计和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品牌形象;设计;多形态;标志
引言
伴随着生产力的快速提升,一些富余的产品逐渐演变成为商品,随之而来的则是早起品牌概念的出现。正如大多数人所想象的一样,品牌所蕴含的首先是通过这一品牌的名称,然后在通过品牌标志等方面的图像联想所形成的。在企业的名称以及行业的属性浓缩为企业的品牌标志的时候,那么,品牌在宣传之上就会更加的顺利,由此可见,品牌设计当中所表现出来的
一、品牌的主要概念及“多形态”标志的出现
1.1品牌的主要概念
广义的"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概念来表现其差异性,从而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品牌建设具有长期性。
狭义的"品牌"是一种拥有对内对外两面性的"标准”或”规则”,是通过对理念、行为、视觉、听觉四方面进行标准化、规则化,使之具备特有性、价值性、长期性、认知性的一种识别系统总称。这套系统我们也称之为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体系。
1.2“多形态”标志产生的必然性
针对国际品牌研究可以发现,只有一个版本的标志是难以更有效的适应于现当代市场的发展需要。在这一发展内容上,基本图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形态特点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当中也会有不同的含义,有时候需要将不同的名称同时融入到设计发展过程当中,而有时候则需要变换标志当中的色彩以及组合方式,来适应于不同的市场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在复杂的标志设计过程当中,每一天都会诞生不同的新标志,而传统的设计手法已经很难满足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此时,多形态标志的发展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多形态标志的诞生可以说是一种顺应市场的必然发展趋势,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首先,伴随着现当代的科技发展,平面化标志的发挥空间变得非常有限;其次,伴随着我国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中式,此时,相应的注册标志图形的发挥空间则越来越小。
二、品牌形象设计中对多形态标志运用的特点
2.1对多形态特征的运用
在品牌形象设计当中,多形态标志所呈现出来的多形态特点是其发展过程当中必备的主要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些形态特点才能够使其与其他传统的具有静止、单一的标志形态有所区别,而对于多形态特征也为其后期的设计与开拓奠定了重要的发展空间,企业品牌形象设计当中,以此多样化的形态进行表现,更能够在市场发展当中占据脚跟,为后期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2对灵活性特征的运用
多形态的存在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标志设计的生动性和灵活性,能够在受众的统一规则之下,让受众感受到其具有多变的特点,从而规避在后期的发展过程当中造成一定的视觉疲劳以及审美疲劳等。
2.3对统一性特征的运用
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大多数的多形态标志通过统一的“母标志”基础之上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衍变,并且针对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使用场所、使用条件之下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呈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在这当中,“母标志”所表现出来的规范性就要求在后期的衍变过程当中需要展现出统一性的特点,否则很难与品牌所传达的核心内容相吻合,更难以提升受众的信任度。
2.4对可延展性特征的运用
伴随着现当代新媒体以及全新的传播媒介的兴起,多形态的标志在发展和运用过程当中,还需要对不同介质的运用上相适应,并且能够在不同的介质表现之上展现出一种连续性的表现特点,在此,设计者应当将适应性以及连续性进行归纳,形成多形态标志的可延续性发展,促使后期的衍变以及创新提供全新的保障。
结论
对于企业品牌多形态标志的使用过程当中,首先需要依据品牌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多形态特点,衍生出能够适应其发展的特殊形态内容;其次,需要在品牌的基础之上,依据受众的需求以及所感兴趣的内容为出发点,进而进行提升;然后,在选择品牌设计者的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其综合实力以及把控力;最后,则需要在“母标志”确定之后,寻找多形态的切入点,使之能够受到受众的接受和认同。
参考文献
[1]浅谈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现状[J]. 戴花. 大众文艺. 2016(22)
[2]数字媒体环境下品牌形象设计的科学转型[J]. 林成,王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3]雀巢品牌形象设计中的情感诉求探究[J]. 张文涛.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0)
[4]淺析品牌形象设计中的隐喻设计——以原研哉设计作品为例[J]. 李秭娴. 大众文艺. 2019(23)
[5]中国形象设计研究的对象域拓展和学科化聚合[J]. 杨丹,王续琨. 包装工程. 2019(12)
[6]《Q版牛娘剧人物形象设计》[J]. 孙志伟. 当代文坛. 2019(06)
[7]浅谈品牌形象设计课程在教学中的探究活动[J]. 刘楠. 教育现代化. 20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