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心理社团活动实践研究
2020-10-21张建英
张建英
摘 要:核心素养构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框架体系,明晰了当代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本研究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融入到心理社团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之中,对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构建心理社团活动新模式,提升学校心理社团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心理社团活动;核心素养;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发展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它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活动促使学生去认真阅读积极研究,积累营养,学生才不至于“陷入与文化根基断裂的危险”。心理社团活动是提升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但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导向,探索心理社团的策略和方法的实践研究较为匮乏。因此,我们提出《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心理社团活动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结合小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索心理社团活动新模式。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课外实践息息相关,心理社团就是课外实践活动的有力载体。以心理剧表演、沙盘游戏作文和读书沙龙为主要形式的心理社团活动在提升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
一、心理社团活动模式之一:心理剧表演
心理剧表演不仅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和语言积累,还提高了语言表达、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以教材为依托的心理剧表演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锻炼场所。“说”和“演”在教学中往往受到忽视。通过校园心理剧的各项活动,学生接触到一些具有美学价值的文学剧本,在“说”和“演”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一些与教材有着紧密联系的剧本:《甘罗十二为使臣》、《回家路上》、《负荆请罪》等剧本,更能够辅助学生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会发现美和捕捉美,在体会与经历、表演与表达中提升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心理剧表演需要与生活实际情感关联起来。尽管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还是要与生活密切联系,校园心理剧的表演需要创造真实的生活场景,这就需要学生将知识经验、学习生活统一联系在一起。学生在丰富多彩、趣味浓厚的校园心理剧来中不断体验,经历心理冲突,走出心理困惑,获得情绪的宣泄与需要的满足。
二、心理社团活动模式之二:读书沙龙
读书沙龙是在心理社团老师指导下,由学生依据推荐书目挑选出自己最喜欢读的书,开展读书分享、读书辩论赛和小小出版社等活动来迎合学生的心理需要。
读书沙龙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将那些在课堂上得不到补充的知识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通过讨论问题,畅所欲言和表演观点,能够打破传统口耳相传的心理社团模式,有助于扩展知识视野,提升审美情趣,比如在学习《负荆请罪》时,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蔺相如和廉颇的小故事,并谈谈在你心目中谁才是真的英雄。在读书俱乐部活动中,学生们就这个问题以表演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极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丰富了文化修养,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同协作。
三、心理社团活动模式之三:沙盘游戏作文
沙盘游戏作文引导学生在沙盘游戏中积累写作语言,把表达当作体验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写作的意识。沙盘游戏作文不仅仅是沙盘游戏一个形式,可以添加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得更加深刻。
写沙盘游戏作文先从学习词语开始,对同一个沙具,学生用自己不同的词语来表达,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同时借助现场的画面,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图像记忆,从而迅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词汇,同理也可以针对性的做句子句型的练习。词语与句子的大量积累,借助形象的沙盘画面,写作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学生在沙盘作文中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释放压抑的情绪,解决攻击、多动、内向、胆小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等常见问题,促进和谐健康发展,完善个性。
以心理剧和沙盘作文等为代表的心理社团活动能在学校推行的原因在于它将心理社团活动与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起来,顺应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游戏中提升核心素养,在活动中锻炼沟通交流和协调合作能力。
心理社团活动的开展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生生共同配合的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老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课堂的管理者,而是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片面去寻求老师的关注或评判,逐渐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和个人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有一些问题和困惑,例如现行教学制度下的教学评价只局限于“知识”和“分数”,没有显示出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功能,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没有具体的评价,更没有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评价。对教学评价的局限,使得教师懒于去琢磨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懒于思考如何利用心理社团活动来促进教学。不难看出,在实践中利用心理社团活动提升核心素养有一定的困难,不仅仅因为是“应试教育”大环境和教学硬件设施不配套的问题,更关键的是教师的意识问题。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 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4] 刘林英.团体辅导对六年级小学生感恩品质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6.
[5] 王婉.小学心理社团建设初探——以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育新小学“小葵花”心理社团为例[J].江苏教育,2018(96):52-5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學生心理社团活动实践研究》,课题标号:JCJYC1917074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