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研究

2020-10-21黄佳

大东方 2020年2期
关键词:空巢老人一带一路

摘 要:新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在“一带一路”和国内“城市化”等发展政策的影响下,我国村地区存在大量空巢老人,他们的养老需求迫切而强烈。通过理论梳理和实地走访,当下农村空巢老人面临收入缺乏、照料缺失和交流不足的养老问题。研究以河北省康保县的互助幸福院为例,探讨了空心化农村“低成本养老”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幸福院

一、问题提出

十九大提出,要在全社会构建“三老合一”的政策体系应对日渐加深的老龄化问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尤其是进行“一带一路”建设以来,外资政策已由过去的“单边引进”变成“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农民外出就业的新热点;同时国内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吸引了大批农村人口涌入,特别是年轻人。但伴随这些有生力量的缺失,农村地区留下的空巢老人却鲜有人照料,“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

二、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镜像

传统社会是以农业为本的社会,农民将土地作为生产资料,生产生活均围绕着“土地”,因此农民的活动空间有限,基本都在乡村或乡村附近。正是因为生活场所和生活来源的固定性,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得以延续数千年。但自从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一切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后,城市一片繁荣。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影响下,为获取更高收入,农民纷纷进入城市,弃农务工。年轻农民收入来源和生活场所的改变,使得过去以家庭为基础的养老模式不能为继。

空巢老人能否安享晚年,能否拥有天伦之乐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已成为转型期学者讨论的焦点。赵淑兰通过走访村庄,讨论了空心化下,社会化养老服务缺位对空巢老人养老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指出可以通过建构与加强社会资本的方式减轻“养老难”的压力。王浩林等从家庭、政府和社会组织三个维度分析了“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困境的原因。指出家庭养老功能的衰弱已成为社会共识,农村开始出现隔代抚养和女儿养老的自适应安排;政府在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中扮演者“兜底”角色;社会组织的由于自身的发展问题,目前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养老需求。谷玉良通过深度访谈注意到,城乡间人口流动模式的差异,会导致农村空巢老人不同的养老困境。单个劳动力流动下,老年人主要面临精神慰藉不足的问题;家庭化流动下,留守身份加剧了老人的身心负担;举家迁移下,随迁老人主要表现出对故土的依恋问题。李长远和张举国认为,政府在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中,要根据养老阶段来明确自己的定位。

三、困境中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

人口流動影响下,农村留守的基本以老人儿童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他们无力承担起农村社会的各项建设。并且,年轻人口的流失使得农村逐渐呈现原子化特征,村民之间“不再抬头不见低头见”,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守望相助。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和邻里关系的淡漠化,增加了空巢老人的养老困难。

1.经济状况不容乐观

经济供给及物质资源的拥有状况是影响养老水平的首要因素。一般来说,老人的收入来源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劳动收入,农村老人从事农业生产的现象十分普遍。数据显示,就60-70岁的老人,有78%的比例仍在劳动。但由于受老年人体力和知识水平的影响,农业生产投入少而收益低。其次是子女供给,尽管理论推测,年轻人外出工作可以提高家庭经济水平,但现实是,大部分外出年轻人的生活都比较拮据,勉强够在城市生存,对老人经济援助有限。最后是养老金,根据“新农保”,中央确定的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是70元/月,尽管各省份可适当提高,但大部分地区基本维持在100元左右,在目前的社会生活成本下,显然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最低生活需求。

2.生活照顾缺乏

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的“父母在,不远游”已经被打破。很多年轻人为了自身发展,往往背井离乡,无法长期陪在老人身边。因此,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料便成为问题。如果老人年纪不大,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尚可维持下去。但是,如果老人生病,孩子不在身边,生活就陷入困境。此外,由于农村医疗设施有限,看病就医路途远,药费贵,如果仅是老人自己,一般会拖着瞒着。等到发现时,已无法治疗。近年来,“农村留守老人死在家中多日无人知 ”的新闻被频繁爆出。学者刘燕舞指出,造成农村老人生存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日常照料的缺失尤其是长期的日常照料缺失使得老人即使在基本生活资料满足的条件下也无法生存。

3.情感交流不足

现代长寿理论指出,消极情绪和负面心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因此除了经济上提供支持外,子女对老人的情感关怀也必不可少。很多农村子女进入城市甚至出国后,由于距离远、工作忙、路费贵等原因,不能经常回家探望父母,与父母联系变少。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内心变得多愁善感,越来越渴望子女陪伴。但考虑到子女生活的不易,很多老人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对子女报喜不报忧。此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不完善,现有的休闲娱乐设施尚不能满足老人需求。家庭子女的缺位和社会交往的不足使得习惯群居生活的老人变得孤独、抑郁。

四、产生机制:空心化影响下的农村社会

从国际角度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快速增长。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对外劳务输出进入大发展阶段。据国家商务部资料显示:2016年底我国对外输出劳务人员97万,2017年末我国对外输出劳务人员98万,2018年末我国对外输出劳务人员101万。这些在外劳务人员主要从事交通业(铁路、公路修建)、建筑业、水电行业等。在外国“承包工程”是我国劳务输出的主要方式。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建设,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持续稳定增长。为了追求更多财富,大批农民选择出境就业,尤其是有一技之长的蓝领工人,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稀缺劳动力。

从国内角度来说,城乡两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社会的典型特征。建国后,国家优先发展城市,以“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方针实现了城市经济的全面繁荣。同时,根据户籍制度,国家将公民分为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拥有城市户口的公民可以享受从出生到死亡的社会福利保障,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等,而农民只能依靠土地解决各种生活难题。至此,两种户口已经成为利益分配的直接标签。由于资源的倾斜性,城乡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城乡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是24633元,2017年是22964元,2016年是21253元。

城乡差距逐渐扩大背景下,伴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及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大量出现,户籍管理开始松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从1989起我国开始涌现 “春离冬回”的“民工潮”。农民渴望进入城市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首先是经济因素,城市以二三产业为主,在工作强度和经济收入方面相对于农业,更具有吸引力;其次是公共服务因素,城市在医疗卫生、铁道交通、子女教育等方面已经普及化、体系化、专业化,相比农村,生活更有保障;再次,由于城乡户口早已作为身份载体,对于很多农民来说,拥有城市户口并在城市发展是一种高度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也是一种给家族带来荣誉的行为,最后,现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孩子都是从小在县城读书,只有寒暑假回家,长此以往,丧失了对土地和农村的感情。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扎根城市,农村日益表现为严重的人口空心化。从表征上来看,主要体现在农村生产主体缺失和社会治理主体缺失两方面。就农村生产而言,年轻力量的外流直接挫伤了农村经济。首先务农人员的减少使得土地抛荒现象屡见不鲜;其次,“妇女农业”、“老人农业”已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常态,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最后,由于农村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无论是公共服务提供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无法筹划开展。本来城乡在这两方面差距就大,再加上农村经济的不景气和中坚力量的缺失,使得地方政府缺乏资金,缺乏动力进行生产建设。就农村社会治理而言,农村精英人才的外流,使得留守部队无法选出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村委,引发基层治理困境。

五、解困路径:河北省康保县互助幸福院的启示

康保县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工作县,隶属张家口市,地处河北省最西北的坝上高原。东、西、北三面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作为河北省深度贫困县,无论是从事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康保县农民大多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情况。因此,为了赚取更多收入,该县多数年轻人离土离乡,外出打工。如范家营行政村全村户籍人口968人,常住人口只有260人,平均年龄约63岁。随着这些青壮年的常年在外,留守老人如何养老成为该县农村普遍面临的难题。

为应对这一现象,2013年康保县首次提出了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试点工程,从物质供给和精神充实两个层面满足老人养老需求,走出了农村低成本养老的创新之路。互助幸福院的入住标准是:60周岁及以上的农村空巢或独居老人;无住房或现住房屋不够安全;有生活自理能力但无生产能力;老人及子女自愿;本人自愿将原住房宅基地证交回村委会;持有本乡镇户口、长期在本乡镇生活且子女不在身边。“范家营村”作为县级试点,最先建设起来。2013年,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范家营村将农村危房进行改造,利用“一事一议”奖补、民政专项资金等开始建设互助幸福院。为满足村里60岁以上老人养老需要,2014年范家营又建设了一期互助院工程,两期加起来可入住30户。

互助幸福院多选址中心村,依托中心村,共享公共资源。范家营村书记温广说,“互助幸福院不同于养老院,我们是村集体建院、分户居住、生活自理、抱团养老”。幸福院整体呈现一个“回”字,通过阳光走廊把每户房间连接起来。老人们可以在院内休闲娱乐,也可以在院外空地种植蔬菜瓜果。入住老人只需要缴纳个人水电费,没有多余费用。目前全县已完成38所互助幸福院的建设工程,实现了300多名老人的成功入住。每个幸福院都有专门的卫生室,还配有活动室、洗澡间、健身房。此外,村委会还会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服务如打扫卫生、换洗衣物、心理辅导等。

通过对互助幸福院建设的持续追踪发现,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具有满足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的先天优势,在老人之间非常受欢迎。首先,因为互助幸福院多建在中心村,距离自己原来的居住场所比较近,即使入住幸福院还可以像之前一样走亲访友,换句话说,老人的情感联系和社会交往不会随居住在幸福院受到影响。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互助幸福院为老人提供了交流平台。入住幸福院的老人基本是60岁以上,这些老人年纪相仿、成长环境类似,因此他们之间不仅有话聊,还聊得更舒心。同时因为老人住在一起,平常也方便组织参加集体活动,如茶话会、舞蹈、歌咏、棋牌等。这些活动可以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最后,老人入住幸福院,最大程度上解决子女外出务工老人无人照料的问题。反过来说,老人入住幸福院也为外出工作的年轻人省去了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安心发展自己的事业,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空巢化,幸福互助院已在全市甚至在省内其他地区被广泛推广,但我们应注意到,建设幸福互助院的目的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而不是建筑物和政策指示的照搬照抄。

参考文献

[1]赵淑兰.社会资本:破解“空心化”农村养老困境的现实选择——以H村为例[J].社会工作, 2012(2):65-67.

[2]王浩林,程皎皎.人口“空心化”與农村养老服务多元供给困境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2018,20(01):17-24.

[3]谷玉良.农村人口外流与农村养老困境[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17(01):114-122.

[4]李长远,张举国.养老服务本土化中政府责任的偏差及调整[J].人口与发展,2013,19(06):84-89.

[5]刘燕舞,农村家庭养老之殇——农村老年人自杀的视角[J],武汉大学学报,2016,69(04):13-16.

[6]牛峰,窦如婷,郑丹.“一带一路”中东欧沿线国家电力投资环境研究[J].企业经济,2019.(09):123-132.

[7]孔令夷,兰莹.现代物流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域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性及协调性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9(05):127-134.

[8]2016-201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EB/OL].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A01&sj=2018.

作者简介:

黄佳(1993-),女,河北邢台人,华东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基层治理。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空巢老人一带一路
社会支持理论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农村“空巢老人”权益保护值得关注
“空巢老人”一样老有所乐
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