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微观世界的搭建
2020-10-21沈佳萍
沈佳萍
摘 要: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过,对微观世界的生物研究也未曾停止。在显微镜的帮助下,人类开始观看微观世界,开始注意细胞。显微镜,是人类认知微观的重要工具,而显微镜与光有不解之缘,本文通过以“光”为中心的显微镜结构教学研究,展示属于显微镜的微观世界,为学生微观世界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细胞;显微镜;微观世界;学生;光
引言
显微镜的出现与发展,将生物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今,我们对生物学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着,但是在生活和学习中,最容易忽略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微观世界。肉眼无法看见,唯有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将微生物放大数倍,才能够看到它们的真实情况。
教师借助显微镜,帮助学生观察微观世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自然的遐想,对科学的求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辅助作用。本文结合显微镜历史、显微镜“光”的研究等,论述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学生观察微观世界所能够形成的科学观。
一.神奇世界的钥匙——显微镜
(一)显微镜说
1.显微镜的历史
显微镜,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将人类的视角从宏观上转移到了微观,或者说,因为显微镜的出现,人类打开了通往神奇微观世界的大门,而显微镜正是这个大门的钥匙。
16世纪末期,荷兰商人亚斯.詹森发明了显微镜,但却并没有把显微镜运用到观察上。第一位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用显微镜对昆虫进行了观察,记录了看到的昆虫复眼,这是显微镜历史上的第一次使用。
在1931年,生物学上发了一次剧烈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来源,是源自一位叫恩斯特·鲁斯卡的人,恩斯特·鲁斯卡成功研制了电子显微镜,从此,极其细微的,如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物体也能够见到。
2.显微镜操作与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的操作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的兴趣,提升科学探索欲望有着重要帮助。例如在学生对显微镜的操作中,对于显微镜光源的寻找,学生会有一个切身的体会,自然光与人造光的区别会有深刻映像,同时,显微镜的对光过程中,反光镜的平凹两面的不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也会有深刻印象,能够明白平面镜与凹镜的不同。
在显微镜物镜目镜的使用过程中,学生对于倍数会有一个深刻的概念,例如,倍数低,不能够清晰的看到细胞,倍数高看的清晰。学生不仅在对倍数上有深刻认知,在对于细节的调节也会有认知,出现差错就看不到细胞,这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解释,显微镜操作正确的同学能够看到细胞,而错误的则是不能够或者模糊、部分。
显微镜的原理涉及到光学成像原理,如图所示:
我认为,显微镜成像原理对于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科学的神奇。正是因为有着神奇之处,因此,在成像原理的解释上,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激情,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事物是反的,为什么我们看的过程中能够这么的清晰,焦距是什么,等等之类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科学素养。
(二)细胞
1.植物细胞的观察
学生在用显微镜对植物细胞进行观察时,会发现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细胞核、液泡、细胞质组成的。而在学生知道这些之后,对植物进行观察,就会有疑问,因为,观察与课本所示的图像是不一样的,这就会使得学生去思考,思考观察的是不是植物细胞,也会思考植物细胞结构跟观察的有什么区别,这就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从而养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不同的植物细胞,显微镜下成图也是不同的,学生在观察总结的过程中,会养成对比、分析、归纳等习惯。
2.动植物细胞比较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时候会发现,動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相比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显得更为复杂。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动物细胞提出相关问题,是对于人类基因的探索,也是对于生命时间的探究。通过动植物的对比,学生观察反映,能够强调动植物的本质区别,对于学生认识动植物本质,认识世界本质有重大影响。
(三)微观世界
1.细胞与微生物
教师在上完显微镜课程后,用微生物对照细胞进行对比,对学生提问。微生物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而细胞是生命组成的基本单位,双方是有本质区别的。这就能够使得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认知,比如我们通常说的真菌、细菌,真菌是真核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这又是对学生认知的加深,也是学生面对微观世界,了解微观世界的探索基础。
2.显微镜下微观世界的延伸
微观世界,当然不是指微生物与细胞了,广义上的微观世界,指的是不被人类重视的,较为渺小的世界,如草丛、森林里的昆虫世界,如显微镜观察下的细菌、真菌世界。微观世界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陌生的,比较吸引的,利用好微观世界对学生的陌生吸引,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世界的探索认识。
二.显微镜的光
(一)从光路到显微镜结构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知识,是最基本的“光”知识,但对于刚接触的学生而言,却是不知的,教师在授课之时,需要先对知识进行讲解。在知识补充的基础之上,教师通过显微镜一系列的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从光源到反光镜,从反光镜到遮光器,再从遮光器到通光孔,之后的物镜、镜筒、目镜一条线。学生在操作中,总有没有处在一条线的,因此就看到光,而处于同一线上的可以从显微镜中看到光。通过实验的操作,才能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且对于显微镜的使用结构更加的理解。学生在操作中能够明白反光镜寻找光,遮光器旋转合适的光圈,物镜、目镜的对准通光孔。显微镜使用上的“对光”一方面学生明白光的传播,另一方面是对结构的深刻认知。
(二)从带“光”的部件到显微镜结构
在显微镜的诸多结构上,带“光”字的结构很多,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成,这样的结构与“光”有关。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注意到显微镜中带“光”字的结构,会通过思考、提问等方式,了解其中的作用,结合显微镜与相关的教材,学生就能够更好的去理解甄别显微镜的原理。通过显微镜的结构,使得学生了解光,明白结构是必须要透过光的,这也就能够回答学生对于玻片标本为什么透明这类的疑问。
(三)从光线来了解显微镜结构
光学显微镜的利用,是通过“光”作为媒介,把一个事物放大数倍,而光的强弱,明暗,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到了学生对于玻片标本的观察,强光导致玻片过于光白,弱光又看不清玻片标本,因此,学生对于光线的掌握,能够更好的促进对于显微镜结构的了解。在利用反光镜、平面镜、光圈等结构的时候,学生的选择就是结果的呈现,当学生实验操作后,对于自己的结果会有反思,光线的不同带来的不同结果,会有一个形象的深刻对比。
(四)显微镜的“光”与学生的“微观”
本文中对于显微镜的光的论述,对于学生的微观世界构建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在了解显微镜时,必会了解的显微镜的光,无论是显微镜的光学原理,显微镜的“光”字结构等,都有着涉及,显微镜的光是搭建学生微观世界的重要桥梁,对于显微镜的光,学生会与微观世界进行深度联系。
三、总结
认知世界,不仅仅是认知我们的宏观世界,还需要认知微观世界。科学的发展是宏观与微观共同的发展,作为教师,在对于学生科学观的塑造中,需要适当引导,借助显微镜等器物进行兴趣激发。在显微镜的帮助下,观看微观世界,观看细胞,对于学生的微观世界搭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敬国.揭开微观世界的奥秘——显微镜发明的科学历程[J].科学24小时,2008(9):42-43.
[2]武文军.微观其微——微观世界的新发现及引出的哲学问题[J].兰州学刊,1995(1):44-46.
[3]姜在青.中外自然类纪录片比较研究——以《微观世界》《森林之歌》为例[J].今传媒,2012(3):77-78.
[4]薛云龙.引领学生走进微生物世界--教学《显微镜下的世界》的一些尝试[J].新课程(小学),2014(5):38-39.
[5]韦伟.微观世界伊始[J].生物学教学,2006,31(5):62-64.
[6]陈龙干.抓住“光”字进行初中显微镜结构的教学[J].生物学教学,2014(5):79-79.
(作者单位: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