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策并用,促进小学数学发展
2020-10-21陈祖荣
陈祖荣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表现欲很强。怎样才能让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在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这是新课标实验教材普遍关注的问题。人教版教材就通过大量丰富的、现实的生活问题,以及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充满童趣的情景图,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的参与学习,获得全面的发展。下面我结合数学教材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以情景引兴趣,以兴趣促发展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与生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数学知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学情景要密切联系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人教版教材很好地突出了这一点,每个单元知识的学习都以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生活问题为背景展开,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引出新课,使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教学中如果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更主动积极的发展。如第一册中的“比一比”这一课,就是以“小兔子盖房子”为背景,通过小猪、小兔等小动物运送木头、砖块的场面,让学生学习数的比较,直观感知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教学中,我抓住学生喜欢卡通动物形象,容易进入童话情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看主题图讲故事,进行数的比较。整节课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课后還余兴未尽,主动的对周围的数木、学习用品等进行比大小、比长短、比高矮等其它比一比活动。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时时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爱学、乐学,学有所得。可见,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又如:第三册中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单元中,给抽象的计算提供了“申奥成功”的情景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还有的情景图来自学生熟悉的故事。如:第五册中“关于0的乘法”这一课,就是引用了一个神话故事:“七仙女向王母娘娘汇报说,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仙桃也没摘到的”的极富故事情景的主题图。这样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更有利于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二、以问题激需求,以需求促发展
学生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求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的内动力。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人教版教材在这方面处理得很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情况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便于教师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第一册第32页“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中,一开始就提出了“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四年级上册70页,“画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四边形;四边形可以分为几类?”三年级上册第41页,“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握教材意图,把教学内容变成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需要。在学生心理上造成“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亢奋状态,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同步地活跃起来。例如在上“乘方”课时,我上课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国家有个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这位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些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个放一粒、第二个放二粒、第三个放四粒……一直放到第六十四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些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怕你的国库没有那么多米!”讲完后同学们都很奇怪,纷纷猜测大约有多少。当我讲出最后答案大约为1844.67亿吨时,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感到不可思议,都迫不及待想知道是怎样计算出这么大的数字的。这样很快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三、以操作强过程,以过程促发展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数学”。数学课上操作学具,人人动手,思维随之展开,很容易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操作学具学数学,也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表象→抽象思维,帮助学生将思维过程物化、直观展现出来,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理念、原理。另一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总习惯动手试一试,操作学习也是小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这样就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于理解、掌握。同时在教学中有意识安排一些“摆一摆、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的眼、脑、手、耳、口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直观感悟,这样才更有利于进一步达到数学学习的更高目标——数学的高度抽象化、符号化。如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开始在教学2、3的组成时,注意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指出:“请你将3根小棒分成两堆,你能想出几种分法?”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操作,教师及时将学生的分法板演在黑板上。把3根小棒分成了1根和2根,就是1和2组成3;把3根小棒分成了2根和1根,就是2和1组成3。再让学生观察这两组数,能发现什么?学生看出1和2、2和1数字一样,只是位置换了。让学生将1根小棒和2根小棒分别拿在两只手上,边念边动作:1和2组成3,再交叉双手,2和1组成3,使学生明白只记住一组就行。以后逐步由学生自己用这种方法探讨每个数的组成。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数的组成掌握牢固。再如,学习百、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时,像教材提示的那样,加强操作,给学生准备大量小棒、橡皮圈和盒子,让学生数小棒,而且提出要求:想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有多少根。促使学生想到把满十、满百的小棒捆成捆,不同盒子摆放,从而在操作中形象的建立数位的概念,经历满十进一的数学思想产生的过程,为数的进一步抽象认识和应用打牢基础。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勇于创新、勇于改革,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发展能力,提高多方面的素质,获得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立足教材,吃透编写意图,是我们搞好日常课堂教学的基础,并通过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从而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定县教育和体育局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