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剧戏剧创作思考

2020-10-21马可

大东方 2020年2期

摘 要:如今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多样的舞台艺术形式“音乐剧”,在中国发展突飞猛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特色民族音乐剧的发展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难处,如何将国外优秀的舞台艺术形式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音乐剧专家一直探索和研究的方向。音乐剧需要戏剧、音乐、舞蹈、舞美等等构成,以福建船政文化为背景创作民族音乐剧是一个既新颖又充满挑战的构想,如何用音乐剧这种舞台艺术形式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讲述历史故事,歌颂革命烈士,值得深入研究。

關键词:船政文化;民族音乐剧;戏剧创作

音乐剧作为西方的产物,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前景尚好。20世纪90年代一部分中国音乐剧制作人开始尝试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发展先点音乐剧,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民族音乐剧必当以中国特色的历史背景,丰富的民族文化,多样的地域特点为出发点,创作属于中国特色、代表中国文化、适应时代发展、受观众喜爱的音乐剧作品。1

据统计,在2014年至2018年度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的音乐剧作品有47部,截止2018年下半年已上演37部,其对社会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填补部分地区原创音乐剧的空白;对社会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纪念;丰富音乐剧社会活动成果;呼吁大众关注社会特殊群体。福建省音乐剧创作起步较晚,2018年讲述海峡文化的《茉莉》和2019年讲述福建茶文化的《茶道》两部是目前较有影响力的两部民族音乐剧。

处在封建半封建、殖民半殖民时期,历史变革,社会动荡,起源于福州马尾的船政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开端,一批批爱国人士奋勇抗击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从自身薄弱点出发,与世界先进国家加强联系,发展工业科技,学习国外先进知识,为中国的国家尊严、领土完整、工业发展、文化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启发和贡献。笔者大胆尝试,以福建船政文化为背景,展开民族音乐剧的创作思考,意在以局部的船政文化背景创作思考,辐射更多的民族音乐剧的创作设想。

一、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前,民间主要的舞台艺术形式为戏曲,昆曲、京剧、越剧以至于地方戏曲,在某种意义上说,戏曲是中国式的“音乐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的市场逐渐被压缩,新颖的娱乐形式逐渐超越了传统艺术形式的市场地位。相比当下音乐剧发展最为成熟的美国,中国的民族音乐剧还处于摸索、学习阶段。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对于民族的延续,对于国家的存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上下五千年”里出现过无数经典的历史人物、发生无数经典的历史故事。民族音乐剧的戏剧创作离不开历史背景下民族特征。

以福建为例,福建作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省份,是最早对外交往的基地和窗口之一,也是西方侵略者的重要突破口。福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对外交流十分频繁,文化交流,民族交流十分丰富,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船政文化。

1842年,西方列强用炮火打开了福州的大门。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创办了福州船政,其不仅是近代中国造船工业的开端,其在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也十分深远,甚至影响到现代。船政是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工业企业、科技文化相结合的有机体,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是近代中国培养可以队伍的基地,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是中国航空业的摇篮,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福州船政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精神财富,如:民族自强、崇尚科学、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学以致用、追求卓越、爱国忘我、当好表率等。民族音乐剧的创作内涵融入船政文化精神,必然意义重大,且音乐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时代性、娱乐性、艺术性等为船政文化音乐剧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

二、故事主题精华的提炼

拥有一个主题鲜明、立意高雅、曲折生动、情节跌宕起伏、让观众听得进、记得住的故事,是一部音乐剧成功的关键。优秀的故事需要从历史、生活、人物等中提炼出来,加以升华。

福建船政文化起源于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西方列强用炮火打开福州的大门,在民族危难之时,涌现出一批批爱国人士砺志进取、忠心报国,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治水师不可;欲整治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和爱国人士在世界面前展现出中国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在这些民族英雄中就有许多值得提炼的故事。而在创作一部音乐剧的剧本时,不应仅局限于民族英雄个人的英勇事迹,创作视野需展开,挖掘更深层次的人物背景,充分联系人物之间的关系,历史背景、人物关系的细节挖的越深,故事越饱满,戏剧需要“有骨架”,更需要“有血有肉”。大故事支撑小故事,小故事补充大故事,戏剧便有了其感染力。

三、台词、唱词的文学性

音乐剧作为音乐戏剧的一种形式,由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台词和唱词就是其文学呈现的载体。歌剧多以唱段呈现,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等,而对白部分较少,且唱词多以诗歌来呈现。音乐剧虽没有歌剧对于台词、唱词要求之严肃、传统,但文学性也是体现音乐剧的艺术价值、艺术高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福建船政文化背景下,台词、唱词的创作需有针对性的融入福建本土文化,以及时代特征。例如福建的方言十分复杂,而其中最著名的应属闽南语,闽南语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和台湾省,在台词和唱词的创作中应充分融合地方方言的特点,加以提炼。笔者前往位于福州马尾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参观时,拜读了左宗棠拟创建船政的奏折节选,其内容既表达左宗棠的构想,又不失其文采。在音乐剧的台词、唱词创作中亦可结合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文学形式或者说是文学特点。

基金项目: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中心2019年项目“基于福建船政文化内涵下中国特色民族音乐剧的创作构想研究”,项目编号:MYYB2019-10

参考文献

[1]杨靖.音乐剧艺术与实践[M].2004年12月第1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秋伊,陆晨.相约音乐剧[M].2004年6月第1版.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6

[3]智艳,张强,钱庆利.中国歌剧音乐剧演出历史与现状研究[M].2014年1月第1版.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1

[4]江冰.船政文化[M].2018年9月第1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9

[5]慕羽.百老汇音乐剧[M].2002年11月第1版.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5

作者简介:

马可(1989-10),男,安徽六安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音乐剧研究。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