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画写意精神的现代人文价值

2020-10-21瞿彦军

青年生活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中国画分析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工作的快节奏,为了适用人民大众的需求,中国传统文化也加快了传播速度,社会进入了快生活阶段,人们对文化的鉴赏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观赏和阅读,变得更关注图形层面的直观信息。中国画传达出来的情感代表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也体现了文化艺术的人文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写意的内涵分析了在近现代的背景中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中代表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中国画;写意精神;现代人文价值;分析

引言

通过逐步的打磨、凝聚,引导写意行为走向纯粹,从而对应人文素质培养所需要的气质、格调、审美标准和文化精神的坚持,达到中国画艺术写生、写意的核心要求。文化层次的达到造就了其视觉形式的存在,必然对社会文化有健康向上的引领作用,对集体人格的建立有确切的帮助,形成的精神结晶会支撑民族经典的存在。

一、写意的内涵

写意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术语,与大部分文章中表达的“写实”是相对的。从文化内涵的表达上来说写意的手法能够充分表达出艺术家内心的想法与理念,是中国国画艺术家最常用的一种手法之一。写意的这种艺术手法不重视艺术形象的外在以及真实性,而是着重表现艺术形象的内在精神实质和的寓意。中国画最主要的艺术特征就是写意性,从宋朝以来,中国画就因其写意性而举世闻名,我国的国画与其他文化形式一致,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最初是为了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这与其他的民族画、地区画特征一样,本身的文化内涵通过色彩、形状展示出来,观赏者能够直观的查看到艺术形象的特征、表现特点。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了突出和传神的展现出我国的民族精神,在绘画上文人就很讲究精神传达,由此可知,写意性的中国画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民族精神、民族情怀的体现。中国的文人墨客往往是通过语言性的诗集、直观的绘画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与对国家对社会的期待,手法上采用的是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大自然的一切都成为了文人的描写对象,无论是田园风光还是社会场景,都可以通过写意的方式进行展现。从写意的绘画中领悟艺术家丰富的情感精神,会让大家不禁思考什么是写意?中国画写意有什么特征,什么是中国画写意?在我们思考写意精神时,一定要理解写意的作品中的具体内涵。写意精神分为几种,一种是人的思想意识中对自然世界的理解与感受;一种是人们对于外界的反应;第三种则是艺术的本身,我国的国画就是讲三种内涵进行巧妙的融合,传神的呈现出中国画的精神。

二、写意精神的人文价值体现

中国画是从几千年前就开始发展起来的,从远古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世世代代的流传,在这文化长廊中,中国画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哪怕是在整个世界文化中,中国画凭借其写意精神也独树一帜。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在于写意而不是写实,通过绘画田园风光、花鸟鱼虫等景物,中国文人将自己的情感以及想表达的内容通过含蓄的方式蕴含到艺术形象中,然后展现画家的社会价值观。人文价值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性理念,中华文化精彩纷呈、种类繁多才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远丰厚的人文追求,在世界的文化之林中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随着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与重视。我国的画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仔细观察社会现象、揣摩人物心理,然后将自己对外界的感受通过具体的画作表现出来,意在体现画家本人对社会对世界的价值观,表达自己对审美的一种追求以及精神层面的主观思维,因此画家创作出来能够抒发自己情感的作品就能感到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实现人文价值。传统文化的人文追求主要是为了体现人的生存价值,随着时代的变化,大众的审美和价值观也在变化,创作者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在逐渐更新自己的观念,对作品进行创新,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新的时代元素,中国画运用写意精神有利于啊引导社会大众关注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三、“写意”精神在现当代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与技术都在飞速发展,文化的发展也不甘落后,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改变。中国文化包括绘画、诗歌、舞蹈等形式凸显传统文化,其中变化较大的主要是中国画,因为时代的改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渐变化的需求,中国画形式多样、变化多端,无论是高雅的还是通俗的、绚丽多彩的还是暗淡无色的。在这变幻莫测国际形势下,我国艺术家要稳固已有的地位就必须顺应人们审美的变化,对绘画作品进行创新与变革,在绘画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同时也要加入现代环境下社会群众对生活的观念与想法,为了适应多元的文化氛围,还可以适当融入西方优秀理念,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风格。现当代的变化中,中国画依然要坚持“写意”精神,只有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水平的、顺应社会发展的作品才能展现其艺术性与人文价值。

结束语

中国画艺术对人文素质的要求,外在上是笔墨、形态、气韵以及文化的诗意性融合,而在本质上就是不断体现出在中国文化与社会现实发展中,审美水平、心灵、境界不断地推动社会文化向前演进的动态性,具有不可忽视的现代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金绍健,钟信.丹青健精神-中国画的境界[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4.

[3]陈滞冬.中国书画与文人意识[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4]毛蓉蓉.中國人物画造型的传承与时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 2009 .

[5]论形成现当代中国人物画造型特点的若干因素[D].福建师范大学 2009.

作者简介:瞿彦军,河套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画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画分析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书画名人汇
回头潮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