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践行习近平的群众观

2020-10-21白塔娜

青年生活 2020年22期
关键词:基本内涵时代价值

白塔娜

摘要:本文通过学习习近平的群众观,了解其对待人民群众的看法、态度和观点,介绍习近平群众观的时代价值与基本内涵。旨在达到使得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新时代学习践行习近平的群众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时刻将人民群众放在首位。

关键词:群众观;时代价值;基本内涵

在《习近平用典》敬民篇中有这样一句古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大致意思是: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我们可以看出民心和政权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历史与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群众观以历史为视角、以现实为依据、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一系列创新成果,为破解当代中国的发展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这个层面出发,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梦的主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奋斗的根本目标。习近平群众观指的是从他的角度出发,对待人民群众的看法、态度和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是解决当前党群干群关系问题、指导民生建设、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学习践行习近平的群众观,我们需要明确习近平群众观对新时代而言,有哪些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群众观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群众观有助于构建新时代密切的党群关系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与人民群众最亲密联系的政党,习近平群众观指出我们的党必须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怀抱中才能生存,脱离人民群众的怀抱就会失去最重要的根,就会面临失去领导执政的危险。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习近平群众观有助于我们党更深入地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群众观所体现出的转变党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腐败及“四风”问题,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都是我们的党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廉政建设,走进群众,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相连、同甘共苦的重要表现。

(二)习近平群众观有助于强化我们党的宗旨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党永远坚持不变的宗旨,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放在心里,充分认识党的宗旨的丰富意义。习近平群众观时刻强调要不断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党员干部要学会定位好人民公仆这个重要的角色。党员干部要有除了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私利的价值观,要心中装着群众,绝不能有轻视人民群众、欺骗群众的行為出现在我们的党内。

2019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继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在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提升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的向前迈进,把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处理好。

(三)习近平群众观有利于党和国家的治国理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无论何时人民群众都是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离开人民群众这一智慧和力量源泉的支持和拥护,我们的党和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的。习近平群众观认为只有在国家治理和建设中仅仅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在重大决策之前,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在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制定方针政策只有真正地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相联系。

二、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内涵

(一)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1.人民群众是利益主体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利益的主体是工农群众,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必须要以大多数群众的共同利益为目标竭力奋斗。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进一步肯定了群众的利益主体地位,明确指出群众作为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必须能够从改革发展中获益。

2.人民群众是权力主体

习近平同志关于权力主体地位的论述也十分充实。一方面,习近平同志认为党的权力来源于群众的认可,党始终是群众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党员干部也必须强化自身的公仆意识,将他们给予的权力在实际工作上提高服务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习近平同志认为要想维护群众的权力主体地位必须要发挥好我们自身制度的优势,不断探究路径和创新形式,以确保群众能够真正参与到公权力的运行过程之中,并认为这是根本性的保障。

3.人民群众是价值判断主体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这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各项工作由谁来判断这一问题的最直接表述。他提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观点,认为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同时也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评价者。这一观点也充分实现了群众利益和价值判断两个主体地位的统一,集中体现了我们在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对群众主体地位的清醒认识。

(二)一切为了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同志认为美好生活是具体的,它体现在人民的期盼和要求上,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也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提出了具体化的目标。

2.紧紧依靠人民谋发展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在有关论述中多次强调我们谋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也就要求我们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去推动改革不断深化,以推动经济稳步、持续、健康发展。广大群众是共产党继续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同志在2019年给全国群众的新年贺词中就指出:“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在2020年的新年贺词中,他又强调,“新时代成就凝结着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中国力量。”一方面再次强调了群众的强大力量,明确了中国的发展目标要靠群众的力量去实现,另一方面也凸显了中国发展事业的人民属性,明确了它的实现与否要体现在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上。

(三)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注意维护群众的利益,不断解决利益实现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不断满足群众的关于美好生活的各方面需要,才能不断从群众当中获取力量,这就要求每一个共产党人坚守自身的政治本色,不忘初心和使命,确保自身的本质属性不变。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强调的党性,包含着人民性的深刻内涵。”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群众,是评价和检验党性强与弱的首要标准。

2.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扩散蔓延。在中央政治局的历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是一场大考、也是一场大战”、明确战略使命——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一场人民战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仅仅依靠人民!”

3.“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

腐败问题是作风问题的更极端表现,它的实质是一些党员干部罔顾群众信任,以公权力谋取个人私利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习近平同志对反腐的斗争立场和目标作了总的概括。他在纪委工作会议上提出:“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的观点,将获得感一词用于反腐败领域,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支持正风反腐的强大力量,成为履行从严从实治党承诺,继续推进反腐工作的基本遵循和主要目标。这一论述一方面深入阐明了反腐败斗争不是为了反腐而反腐,最终目的是要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指明了群众是在腐败问题上的最大利益受损者,其获得感也遭到破坏,这也就促使群众成为推动反腐的主要依靠力量,指明了我们党在反腐问题上要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反腐价值观,在反腐过程中要紧紧依靠人民群眾,并将人民群众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作为检验正风反腐绩效的重要标准。

(四)大力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1.“深、实、细、准、效”开展调查研究

人民群众并不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更是与客观实际联系最紧密的一群人。我们党制定的一切政策最终目的是为了真正服务好群众,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倘若不走进基层、联系群众以获取实际情况和信息,必然就会有各种脱离群众的现象发生。开展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把所有问题收集起来加以解决,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基础,也是找到实际工作方法的重要途径。各个时期党的领导同志都大力倡导开展调研,认为进行调研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是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把调查研究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希望通过调查研究把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共同参与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

2.“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当前,中国的网民规模逐渐扩大,广大的网络活动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上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59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1.2%,较2018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2.25亿,占整体网民的26.3%,较2018年底增加305万人;城镇网民规模为6.3亿,占比达73.7%,较2018年底增加2293万。人民群众的主要活动范围开始由传统的社会空间逐渐转向网络空间。这种现象意味着群众路线的践行环境在发生变化,因此迫切需要我们转变传统思维方式探索新的群众工作方法。

习近平同志认为我们党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力量和工具作用推动社会发展,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互联网+”实体经济战略,不断推动实现了各个产业的升级转型。

其次,习近平同志认为网络是汇聚民情和民意的重要平台。“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这样的观点就理清了网民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论述了走网络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同时又指出了党要通过网络汇聚社情民意。这一论述一方面就要求走网上群众路线首先必须从内心重视网民和网上批评意见,另一方面也指明了“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明确了网上群众路线的开展是对传统群众路线的拓展,无论是平台还是渠道,都是为了实现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更好交流。

最后,他强调必须要使网上和网下不断融合。这就赋予了“网上群众路线”人民性和现实性,使得人民群众实现能够真正与党“心连心”汇聚成“同心圆”,为推动中国事业的发展齐心协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无论何时人民群众都是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离开人民群众这一智慧和力量源泉的支持和拥护,我们的党和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的。习近平群众观告诉我们只有在国家治理和建设中仅仅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在重大决策之前,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站稳立场、明确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紧依靠群众,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基本内涵时代价值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企业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