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2020-10-21程斌
程斌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正常运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固定资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急需找到快速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途径,来确保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行政事业单位应牢牢抓住这次机遇,对固有资产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关键词:大数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重要的行政机构,它的存在是为了服务广大社会群众。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其更应该重视固有资产的管理,顺应时代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大数据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优势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其信息传播速度快、数据处理能力强的优势,逐渐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收集方面应用大数据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收集速度,同时完善的数据内容也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1]。此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弥补了传统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周期长、工作量大等缺陷,一方面提高了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同步性,另一方面也使单位内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大大提高。除此以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财政支出,及时掌握国内、国际市场大环境,进行资产管理模式的调整,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在稳定中不断发展。
二、大数据背景下现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缺陷
(一)缺乏管理意识
随着国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视,逐渐加大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扶持力度,使得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逐渐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但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未对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引起重视,缺乏针对性的管理制度。由于国家财政拨款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若不对这一部分资产进行严格的管理,就会助长盲目预算、购置等铺张浪费行为,导致财政资金的浪费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闲置[2]。
(二)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目前,仍然有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制度,没有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制度的改革,也就无法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同时,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会随之下降。当固定资产出现支出或收入时,没有及时计入档案,总账与收支明细不符,就会出现资产闲置的情况,降低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可见,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会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利用方面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固定资产监督工作欠缺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都会经过层层审批,但在实际审批过程中往往缺乏规范的固定资产购置和审批程序,而且大多数时候这些审批过程都存在形式化的现象,没有真正达到审批的根本目的[3]。另外,不规范的审批程序会导致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等环节缺乏明确的监督。以资产处置为例,这一环节若没有实行有效的监督,大部分资产未进行资产估价和按流程处置,就会给有心人留下空间,造成大部分资产处于灰色交易地带,不仅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同时也会损害国家权益。
(四)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要坚持账目与实际数值相符合的原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资产管理的作用,提高资产管理质量。这一原则在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同时,在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也对其作出了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企业所采用的方式来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如核算固定资产净值、计提折旧等,以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在实践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在遇到会计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变换时,往往会伴随交接手续不全、交接后未进行实际库存的盘点和对账等情况,就会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情况。
三、大数据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大数据背景下,要想使大数据信息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所用,其中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提高单位领导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第一,政府要重视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标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责任制,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4];第二,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率和利用率。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形成自上而下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才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避免固定资产闲置和财政资金浪费现象。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与核算体系
除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外,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同样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首先,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建立健全针对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置以及审核的规范化标准,比如,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应进行严格的数量和质量规定,针对超出购置预算的数量,需要通过特殊程序审批才可实行购置。其次,基于国家明文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需按照企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5]。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效仿企业单位,建立健全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促进固定资产相关信息准确、完整和清晰,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利用对数据信息的需求。
(三)结合大数据技术,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每天都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带来的优势,通过计算机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固定资产实施电子化管理,这也是对固定资产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途径[6]。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数据的采集工作中可引进二维码技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库,并定期对数据库的功能进行优化,比如:增加固定资产每年的限额预警功能等,便于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另外,大数据库还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实现资产使用信息的比对和分析,为不断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四、结语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与时俱进,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优化,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率,进而避免国家财政资金浪费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盛豪杰.大数据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财会学习,2020(7):177-178.
[2]龚丽蓉,李滨.大数据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261.
[3]景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9(16):83.
[4]徐明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刍议[J].当代会计,2019(9):116-117.
[5]吳小乐,魏成,向朝仲.大数据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8(21):168,170.
[6]肖敏.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