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策略
2020-10-21李海欧
李海欧
摘 要:依据当今时代的教育目标,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着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及学习素养,小学教师要构建有趣且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学习能力,做好自己的合理引导作用,提升个人素养,为学生做出良好的引导,在适时的情况下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与反馈。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为载体,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对探析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策略的这一问题进行一番详细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理提问;视听激趣;实践活动;积极评价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进行合理提问,进行话轮转化,构建现代课堂,开展实践活动,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展开积极有效的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自学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素养。
一、合理提问,话轮转化,提升自主学习思維
合理有效的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兴趣,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进行一个良好的思维过程。自学课堂的设置不是放任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一个支点,依据目标、线索进行不断的学习,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一次又一次的超越。具体来讲,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话轮转化,即运用技巧,教师会在提问时尽量选择学生听说过的生字,以旧带新,让学生由已知推未知,如此将话轮继续下去,这种带有技巧性的提问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学科思维,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语文课堂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整个课堂的学生活跃性,扩大学生的互动性与交流性。
二、现代课堂,视听激趣,提升自学学习兴趣
现代化的课堂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通过合适的图片、视频以及声音来将课程与情景相结合,利用兴趣点导入新课,使课堂活灵活现。在创设的情景下,学生可以快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自学兴趣,加快教学进程。动感的影视、美妙的音乐、优美的诗歌会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这样一来,学生会减轻对陌生知识的畏惧感,提升了自学学习的兴趣,可以将学习看成一件真正快乐的事情。
例如,在讲解《找春天》这一课的时候,笔者进行了多媒体的课堂设置。我展示了嫩绿的小草、美丽的野花、流动的小溪的照片,我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都是那个季节的事物呢?那哪个季节我们感到最温暖,最舒适呢?”我还播放了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去主动阅读文章,感受春天的美丽景物。动人的歌曲、视觉的冲击开启了学生的灵感与思路,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堂有利于调节学生情绪,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的自学学习兴趣。现代课堂更能利用视听激趣,提升自学学习兴趣。
三、实践活动,小组探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的自学意识,增强其自学能力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家校联合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例如在讲解中华传统文化和诗词时,教师可以首先介绍知识对于我们成长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教师应该联结学生的家长,提升学生自己的意识,还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家庭,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意义,教师应该与家长形成合力,家长在家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与诗词的深化认识,利用日常的时间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诗人的故事和传统国学故事,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得到了灵魂上的升华,促进规范行为的养成,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打造高效优质的自学语文教育课堂。
四、拓展延伸,积极评价,提升自主学习素养
积极高效的教学评价对于构建自学课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及时的提问与反馈,以及必要的评价都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具体可以有以下三种评价方式:
其一,同学互评机制,合作讨论
教师此时要把主角的角色给予学生,让学生在将自己当做“小老师”,比如让学生去点评同学的作文,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提升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更有耐心和兴趣去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学习同学的有点,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一起进步提升。
其二,学生自评机制,自主探究
学生自评机制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手法,传统中职语文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开展学生自评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自发性。
生活化的评价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科素养,扩大了语文课程的意义。
其三,教师点评机制,引导教学
教师正确的点评为学生指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教师在其中扮演着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构建高效的自自主学习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从各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宗国.语文教学中的自主探究[J].文学教育(下),2014,02:86.
[2]张慧.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J].学周刊,2014,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