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机制研究

2020-10-21刘欢李自维

青年生活 2020年2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刘欢 李自维

摘要:在大数据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主导地位,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规范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影响力。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

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内涵

话语权,就其字面意义来看,指的是人的说话、言语的权力。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网络话语权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基于大数据背景,尊重教育对象的说话、表达、发言权力的前提下,借助网络传播多样化的特点,凭借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力”,通过实施有影响的网络政治和文化主题活动,在“话语联通”的过程中使受教育者产生认同和信服[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由于语权传播媒介多样化、信息传播高效化、信息接收自由化带来了去中心化、碎片化的网络环境,影响着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及价值塑造,使得教育主体在网络空间向教育对象传播正确道德观念的时候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捍卫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话语权高地,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渗透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二、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面临新机遇

(一)传播媒介多样化,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技术对复杂多样化信息的智能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传播载体不仅局限于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传播形式不仅局限于课堂、讲座、会议等形式。虚拟的网络空间带来了多样化的传播载体,使得传播内容、传播形式逐步碎片化。各大APP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传播平台,学生可通过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发表态度,既提高了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又降低了参与信息传播的准入门槛,增强了话语主体间的互动性,大大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平台。

(二)对话平台平等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内容

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高校大学生作为主要网络群体,不仅是网络信息的共享者,同时也是网络信息的发布者[2]。从高校来看,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选择与接收更为自由,获取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更多取决于个人对知识的兴趣程度,信息传播媒介与传播速度对信息获取的阻碍作用微乎其微。从侧面说明知识获取的门槛被大大降低,人人都可以是发声者,人人都可以是话语制造者,都可以借助不同的传播载体获取信息或创造信息。对话平台的平等化,不仅延展了学生对知识的了解范围,也倒逼教育者加深自身对知识的认识深度,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内容。

(三)信息传播高效化,颠覆刷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信息传播速度高速化,信息获取渠道便捷化促使学生们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思想政治教育者由信息资源占有者转变为信息分享,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速度慢、传播范围小的缺陷,为新生知识、新生理念的传播打下基础。如教育者对大学生出入图书馆和借阅图书的次数,在校园网页的浏览时长和发表意见的中肯程度等进行了解后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模式,开展针对性教学有利于改变机械的教育模式,也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三、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面临新挑战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地位弱化

大数据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场域拓宽,一些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悖的极端消极思想的扩散速度同正能量思想的传播速度一样迅猛,马克思主义意識形态主导地位逐渐弱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未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偏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方向。现实教学中,教育者对教材不熟悉、对课堂把控能力不足、采取一些非马克思话语或反马克思话语等情况屡见不鲜。二是意识形态议题吸引力弱、实效性不强。议题设置的导向性不明显,切入角度不准,阐释深度不够等使得大学生的问题导向意识不强。三是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模糊,未对热点事件进行回应,难以引起学生共鸣。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存在表达不清晰、不关心或不积极回应热点事件等问题,在学生与老师之间设置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门槛,很难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面临解构危险

新时代大学生对互联网语言的运用极为熟练,表达自身意愿的强烈性超乎想象,从侧面反映教育者的话语权威正在下滑。随着客体对自由程度的追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强调的政治性极强的“官言官语”与学生向往的轻松和谐的“公共语言”产生矛盾,教育主体注重的以灌输性教育为主的教育理念与学生灵活多变的想法不断摩擦,使得教育对象对教育主体产生较大排斥情绪,如不相信教师的官方话语,不相信教师讲授的知识,甚至经常对教师提出质疑。

(三)高校学生网络言行失范现象频发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活跃于各大社交媒体网站,但部分学生仍存在言论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容易被外界思潮影响,对事物认知的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有时较为激进,一旦发现对自身不利的言论往往会与人争论、甚至辱骂和人身攻击对方以维护自身网络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二是缺乏“权责统一”意识,过度释放网络话语权。沉迷网络世界,不加辨别地点赞、转发淫秽涩情信息或消极腐败信息,违背网络伦理、违反网络法规。三是复杂的网络空间中存在许多敌对势力,大学生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内在精神力量的权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严格规范网络言行是有必要而且必须要做到的。

四、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机制建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主导地位

1、选择高实效性议题,增加话语吸引力

主题本身决定着话语权,能否把握时代主题也是决定话语权掌控与否的问题[3]。教育者必须凸显议题设置的导向性,激发大学生对议题的兴趣,解决大学生内心的困惑;教育者必须对热点事件进行积极回应,激起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引起话语主客体的双向互动;教育者必须避免对重要议题的模糊表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清晰、完整地阐述重大事件;教育者必须直面错误观点,不刻意规避对它的阐释与批驳,如西方的“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和唱衰中国论、“捧杀”中国等观点。只有提升话语内容的现实性和解释力(才能)有利于话语客体理解话语内容、接纳话语主体、明确话语方向、坚定理想信念[4]

2、完善意识形态宣传机制,提升话语辐射力

高校意识形态宣传机制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价值观的走向,必须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能力建设,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5]。学校可以开设校园官方号,加紧官方号与红色“大V”、思政“大V”的互动;设置热点社会、校园和奇闻趣事栏目等多个板块;及时向学生推送有趣味、时代性特征鲜明的信息。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舆论导向,完善意识形态宣传机制,有利于避免掉入西方话语陷阱,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辐射力。

3、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增强话语影响力

现今,既需发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辅导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体“意见领袖”的作用,又需发挥大学生作为教育客体对话语传播的作用。如组建“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将学生骨干融入队伍之中,或借助QQ、微信等聊天群,定期分享新思想、新理论。有利于向学生传播正确观点,增强话语主动性、掌握话语主动权;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朋辈沟通,引起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认同和客观认知;有利于提升师生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免疫力,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力。

(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规范体系

1、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优化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圓。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6]。高校应当根据相关的网络法律条例,建立系统化、综合化、高效化的管理机制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规范体系。例如,加强校园舆情监测,引导舆论走向,又如制定信息反馈制度,既可以时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动态,又可以及时将负面舆情扼杀在摇篮中规避不利影响,优化网络话语管理机制。

2、严格把控错误思想,优化话语平台

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交汇碰撞的主要阵地,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既可以是我国社会主流思潮的最佳引领者,又可以是外来社会思潮的传播者。因此,教育主体必须找准大学生网络话语表达的重点与高校的契合点,引导学生健康发言,对冲击主流意识的错误思想进行严格把控。具体来讲就是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7]。坚决抵制西方反马克思主义话语,敢于澄清“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勇于批驳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抵御消极舆情,优化网络话语平台。

3、培育学生法治观念,提高网络话语素养

必须有效整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辅导员等多方面资源,提升高校大学生法治观念。面对网络暴力、谣言及霸凌等问题,教育主体不应该盲目压制,应在充分尊重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基础上采取轻松愉悦的方法了解大学生的想法。以定期举办重大历史事件纪念和公祭仪式教育等活动;组织知识竞赛,从学生的发言里汲取积极言论,形成网络话语规范读本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增强“权责统一”的意识。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1、着重强调问题导向意识,提升教育主体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言,必须立足现实,增强问题导向意识,想学生所想,说学生所说,提升工作技能和网络媒介素养。从教学角度出发,把涉及教育的舆情问题或重大社会事件引入课堂,与学生进行积极讨论;从受众需求出发,举例贴近生活,说与大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话语,引起学生共鸣;从提升教育者素养出发,教育者应积极学习互联网技能、接受新媒体网络培训,如专业技能讲座、研讨会等把握互联网规律。有利于教育主体快速、准确、完整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针对性。

2、转变话语表达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

正如列宁所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8]。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就必须转变话语表达方式,教育主体应当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积极上网浏览最新学术信息和学术动态,把灵活多变的网络语言和官方话语进行有机结合,把经典案例与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及生活用语进行结合,把简单易懂的网络流行语与晦涩难懂的专业学术语进行结合;或者在节假日通过微信、微博等软件向学生分享具有家国情怀的信息,打入大学生文化交流圈。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在实践互动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

3、变革传统授课方式,重建教育主客体关系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必须抛弃“填鸭式”教育,由“单向线性”的教育模式向“双向线性”转变。例如,把理论讲授与图片、视频展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思考,引导话语走向,掌握话语主导权。或者把优秀学生干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增强学生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培塑自身的网络话语设置能力、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等核心能力[9],重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

参考文献

[1]魏晓文,李晓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的策略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4(10):90-94.

[2]许占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研究——基于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的视角[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6):10-12.

[3]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68.

[4]李丽,李艳.协同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成要素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60-63.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6]米歇尔·福柯.权力的眼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8.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8]列宁全集,第 3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9]桑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表现境遇及提升路径[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03):118-123.

基金项目:2020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文化自信提升治理效能研究”;2019年重庆工商大学研究项目;2017年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SWOT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 20SKDJ009 ;2019ZTB04;yjg17300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