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党员培训有效性的探析

2020-10-21何花

青年生活 2020年26期
关键词:有效性

何花

摘要:高校党校培训是一项培元固本的基础性党建工程。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党员数量激增的新情况以及培育时代新人的新目标对高校党员培训提出了新要求。当前高校党员培训存在着培训主体与客体疏离、培训内容与形式固化、相关保障机制缺位等问题。为此,必须要加强高校党员培训有效性研究,促进提升高校党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大学生党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关键词:高校党员培训;有效性;价值逻辑;实践指向

据《201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入党申请人数达1922.6万名,党员净增数量103万名,其中,2018年发展学生党員70.4万名。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党员,如何保持和提升党员的先进性成为高校党员培训亟需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培训承担着“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党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2]这为新时代高校党员培训指明了根本方向。高校作为吸收大学生党员的基本阵地,必须加强高校党员培训有效性,把好党员入口关,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一、高校党员培训有效性研究的价值逻辑

有效性意识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内含的一项基本意识,它伴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生而产生。在人类意识的发展历程中,随着人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实践活动,人首先产生了对制约实践活动有效性的因素的认识,并逐步形成了对实践活动有效性产生与实现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3]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学生思想日趋多元多样多变[4]。增强高校党员培训有效性,以科学的理论和史实教育引领大学生,以严格的标准吸收高素质青年大学生,不仅是高校党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点,而且有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帮助大学生提升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参与者、奉献者,保证党的事业的后继力量。此外,加强高校党员培训有效性研究,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经之路,也是认识和把握党的建设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目前高校党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这几十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规范化、综合化和系统化的高校党员培训体系。为进一步了解高校党员培训的实效性,笔者通过线上发放问卷的形式,对S省D高校的相关学生群体进行了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05份,利用SPSS21.0对问卷进行处理、分析,发现我国高校党员培训在主体性认识、培训内容与形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培训主体与客体疏离

从受众角度来看,党员培训对象既是改造的客体,也是学习的主体。高校党员培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主体-客体”单向关系,而应当是“主体-主体”双向互动关系。[5]据调查可知,39.07%的本科生“一般”或“不了解”本校党员培训模式,在硕士和博士生中,“不了解”或“一般了解”达30.73%和22.22%;在不同专业类别上,理工类和文科类 “一般了解”和“不了解”分别为36.7%、38.8%。可见,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都存在对党员培训认知不多、游离于培训之外问题。从培训者角度看,党员培训多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漫灌式”的宣讲,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查中,关于“您认为本校党课培训中有哪些不足?”,47.73%认为“学生自主性不足”,32.82%认为“师生互动少”。可见,目前众多高校积极进行党课培训创新,但培训主体与客体疏离现象依然存在。

(二)培训内容与形式固化

十八大以来,各高校党校、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培训中普遍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常态化的学习活动。[6]但是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课培训仍然形式较为单一,影响了党课培训效果。据调查发现,“喜欢传统讲座或课堂式培训”仅占14.59%,50.94%“喜欢网上党课”、34.48% “更喜欢实践教学”,而目前培训多以课堂形式为主。从问卷反映结果看,关于“对网上培训的缺点”, 59.12%认为“讲义内容繁多”,理论较强的讲义内容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困难。同时,由于实践教学不足,党员培训与学生党员的生活、学习和科研相脱节,导致学生兴趣不高。

(三)党员培训保障机制缺位

调查结果显示,在“您认为本校党课培训机制如何”与“您认为党员培训有什么收获”两项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变量V1(对党史有了深入的了解)、V2(学习了新理论和新思想)、V3(关注国内外形势)分别表示衡量党课实效的三项指标。通过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01、0.385和0.388,可见两项指标存在较强相关性,即培训机制对实效性有重要影响。而当前培训机制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培训过程管理不足。当前,大多高校实行党员培训的结业考核制,对培训的过程管理有所缺失。其次,缺乏长效创新机制。高校党员培训体系化、系统性欠缺,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员培训机制创新乏力。

三、增强高校党员培训有效性的实践指向

新时代,提升高校党员培训有效性,吸收高素质青年大学生,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素养和能力,事关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必须深入认识和把握党员培训规律,加快构建“双主体”的高校党员培训模式,促进培训内容与形式创新,完善党员培训相关保障机制。

(一)构建“双主体”高校党员培训模式

双主体党员培训模式是指培训者和培训对象都具有主体性,通过强化教师的“双主体”教育观念和唤起学生自我主体意识来构建双主体培训模式,为增强高校党员培训有效性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强化教师的主体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打破“主导者”、“灌输”等传统观念束缚,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构建平等合作、相互促进的新型党员培训师生关系,促进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同向发力,增强党员培训实效性。另一方面,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是党员培训取得成效的关键。党员培训中学生的主体性更多的表现为参与性、实践性以及自我教育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员培训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从党员活动中提升党性修养。

(二)促进培训内容与形式的革新

首先,增强培训内容针对性,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培训整个过程中。理想信念教育是党员培训教育的核心靶向所在。研究结果显示,关于“党员培训的收获”, 87.62%认为经过培训“入党信仰更加坚定”,党员培训总体上来说实现了对坚定理性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价值目标。其次,丰富党员培训形式。依托校内学生社团、学生会、研会和党支部,抓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党员培训也要促进“课堂+基地”融合,实现党员教育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双向发展。再次,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相结合。教育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往往随受培养教育的对象而改变。如今“95后”和“00”后大学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高校党员培训应根据其个性化特征创新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三)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其一,促进党员培训的过程化管理。传统的结业考核制度很难全面反映培训效果,应综合考虑培训过程中考勤、理论学习、实践参与等多项指标,必须强化培训过程性管理。同时,加大党员培训的过程性投入,保证党员培训的经费、智力和技术支持,建立稳定而专业的党员培训师资库。其二,建立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8]可以说,如何建立长效创新机制,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增强党员培训实效,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必须掌握的技能。高校要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手机APP以及“学习强国”APP,发挥好网络平台的培训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新任务和新要求。高校党员培训作为培元固本的基础性工程,需要正视当前存在的主体性认识不足、内容与形式固化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加快推进构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主体党员培训模式,促进内容与形式创新相融合,强化过程性管理和投入,从而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吸收优秀青年大学生,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2]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61页.

[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4]韦立立.新形势下“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常态化研究[J].大學教育,2018(06):184-186.

[5]石书臣,周跃新.主体间性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发展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1):7-10.

[6]李洁,唐鑫.高校党员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02):118-129.

[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6-12-08.

猜你喜欢

有效性
沉香纯露用于化学焕肤术后皮肤处理的有效性研究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巧用“错误”资源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巧用“错误”资源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