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2020-10-21刘欢

青年生活 2020年24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刘欢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至今仍闪耀着光辉。深刻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现存问题与路径探索两方面展开论述,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帮助广大师生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扎根于沉淀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越来越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机。现阶段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团始终坚定“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理念,强调“文化育人”的作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办法。[1]”青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固桥梁。如何在全球文化相互碰撞和多元价值取向的背景下通过引导大学生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继承,探索其更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阶段性课题。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不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先秦儒家、宋理明学等思想,内含儒家,墨家、法家、道家、杂家、纵横家、朱程理学等诸子学派的精华[2]。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借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部分教师把未经谨慎思考和严格筛选的知识片面化、简单化地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把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同,如把“纲常伦理”与“四书五经”等同,或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与时代脱节。另一方面,虽部分教师已经“熟知、真知”,但却不知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未及时结合新课改方向实施教学,导致教学方式呆板、课堂语气生硬、空谈道理、脱离现实,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上述种种原因,究其根本都是教师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够深刻,认同感较低造成的。

(二)部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深度不够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阶段,从生理上来看,精力充沛,外表已经是成人或接近成人,但从心理上看,自我控制力较差,自尊心极强,全面认知事物的能力较弱。所以,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文化认知不足,了解程度不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要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认识不到位。主要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方面,从大学生热衷于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各类西方节日可看出带有多样性、独特性、自由化和简易化等特点的西方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更为渊博深邃、艰深晦涩,有些甚至必须追本溯源至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中才能理解其深层内涵。所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淡薄,更愿意去了解、学习表面光鲜亮丽的西方文化。

(三)部分学校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高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我国许多著名高等院校都积极发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倡议,提倡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教育之中,利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的人格、洗涤大学生的心灵[3]。但是仍有部分高校没有认真贯彻中央的相关政策,主要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高校有关传统文化的构建深有不足,学校未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二是教师形式化的“灌输式”教育与当下时代不符,课堂教学未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三是学生专注于专业课的学习,侧面反映多数普通高校将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在中心位置,几乎不强调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紧张高压的氛围下,导致学生们也仅以专业知识为主,学习朝着被动化和功利化方向发展,其他知识则被束之高阁、避而不见。

(四)网络文化动摇中国优秀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逐渐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交锋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场域逐步从现实空间转向虚拟空间[4]。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便利性和任意聯结等特点,使得世界各地的文化还未来得及经过仔细筛检便通过电脑、手机等载体迅速传播,但科技是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部分文化美其名曰“网络文化”,实则是各种消极思想或腐朽意识的代名词,不仅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也动摇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如各类不明宗教的发展、色情淫秽信息的扩散、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官僚主义等影响着大学生和广大青年的身心健康;又如抹黑革命先辈、扭曲历史事实、曲解时政事件、恶搞名人文化、过度解读杰出人物等现象层出不穷。

(五)西方文化冲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阵营

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必定伴随着文化全球化。西方敌对势力以此为契机,借助网络进而控制网络话语权,一方面试图降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速度,阻断传播路径;另一方面向全世界传播部分腐朽落后的、不合时宜的糟粕文化,如剥削主义、侵略主义、霸权主义等。此现象在高校之中格外明显,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不断入侵导致我国广大师生的意识形态摇摆不定,减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动力,削弱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降低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甚至失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不利于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我们既需顺应时代潮流而为,又要促进与各国文化的交流。历史告诫我们,要认清自身文化的不足,也要分辨西方文化的糟粕与精华,同时清理不合时宜的、陈旧腐朽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探索

(一)改革教师授课方式,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

新颖、多样的授课方式有助于激起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因此必须改革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具体可从三方面展开:首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通过阅读古书籍、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传统文化讲座、参加文化培训等方式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更新德育观念,真正在课堂做到“有教有学”和“优教优学”,在课上与课下都要做到“言传身教”。其次,改变授课方式,创新授课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引起学生共鸣。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必须结合我国大政方针,深刻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丰富课程内容,如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等文化元素与“爱国奋斗”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再次,必须发挥好教育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可以在课堂上选择新颖的视频播放软件勾起学生观看优秀传统文化短片的兴趣,或把最新教学软件与知乎、微博和微信等受大学生欢迎的交友互动软件结合起来,又或采取“手机摇一摇”随机回答问题方式促进学生分享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在动态中学习,在自我鼓励中学习。如此一来,既体现了教师的一视同仁,又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潜能。

(二)改变学生固有观念,深化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度

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的“三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整个社会未来的价值观走向,因此,必须使大学生深入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变优秀传统文化已过时的固有观念。主要从学生入手,追根溯源,调查大学生为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可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个人访谈形式、或通过与思政授课教师或学校领导直接进行沟通等曲回式了解形式查找原因。若是因为文化内容枯燥,授课教师可为学生答疑解惑,或鼓励学生主动向周边人请教;若是查找途径困难,学生可借助网络快速查找资料;若是学习方法不当,可向同学学习,借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广大青年学生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5]”必须要让大学生意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营养,鼓励他们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契合点,区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明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分辨外来腐朽文化与先进文化,深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博采众长、扬长避短,学以致用。

(三)构建学校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統文化重视度

校园是大学生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文化环境的构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不可或缺。首先,各大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理念,认真贯彻“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可通过开展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或者直接在食堂区域、教学楼区域、办公室等区域粘贴名人语录或画像;或是在校园各处设置文人雕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其次,高校必须利用有效资源,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可从学生入手,招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校学生志愿者定期在校园或官方网站上宣传。不仅可以帮助构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又可以满足学生文化需求,还可以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还可从课程切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中心,更新课程教材,改革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活动,改变教育方法,优化课程计划,思政教师与学校齐抓共建,共建共改。也可从实践出发,通过汉服社、传统文化交流会,知识竞赛等活动拓展大学生学习范围,让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跨界融合。

(四)筛选网络文化,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网络空间类似一个巨型蜘蛛网,各类文化都被聚揽其中,不乏一些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思想。当代大学生是运用网络的主力军,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容易被表面的错误和假象迷惑,网络文化的精彩多元化正好可以满足好奇心或猎奇心,填补精神空缺。但大学生必须学会筛选网络文化,在实践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思维扎根于真理。从高校来讲,构建好校园网络新媒体“以文育人”体系尤为重要。第一,可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文化学习网站鼓励同学们学习苏区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等,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尊重革命先辈,充分了解杰出人物。第二,可通过建立微信、QQ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讨论组,促进同学们的自由交流。但分辨网络文化须协调家长、教师、学生自身和学校等各方力量,才能让大学生明白和认清网络文化的本质,跨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懵懂阶段,找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契合点。

(五)辨析西方文化,坚持开放与坚守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开放使人进步,封闭使人落后”,中国正在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央,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这离不开广大中国人民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新一代青年的贡献。大学生作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应该学会如何分辨外来文化,学会如何坚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应当对西方文化持有友好态度。在全面了解、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尊重西方文化,如从马克思强调的“自由平等”角度去理解西方文化。其次,应当立足实际。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把它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中吸取有益思想助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如把它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剖析。最后,应当在坚守中帮助高校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点,在开放中找寻坚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优路径。例如大学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应是孔子曾说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大学生塑造个人品德应该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学习榜样,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应该“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为学习标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 年 9 月 24 日。

[2]周岚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05):102-105.

[3]程丹丹.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智库时代,2019(44):91-92.

[4]桑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表现境遇及提升路径[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03):118-123.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2(1)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