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博平台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研究

2020-10-21胡皓月

青年生活 2020年26期
关键词:微博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胡皓月

摘要:微博是网络3.0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自媒体平台,由于微博门槛低,发布简洁、传播迅速等特点,迅速吸引了大批用户的入驻和使用。大学生是当代网络用户的主要力量,微博中的大学生用户占据多数,这意味着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巨大。本文以微博为载体,探讨了微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根据微博信息传播特点,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网络的兴起与普及,新闻传播的变革由此产生,报纸、杂志等以纸质为载体的传统媒体退居二线,寄托于网络的新媒体逐渐成为主流,网络成为传播大众声音的媒介,而当大众开始不仅仅满足于接收官方的信息,人民的口舌开始发挥作用,这时,自媒体时代来临了。现如今,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自媒体平台层出不穷,国外的Facebook,Twitter,博客等,国内的微博,微信,贴吧等,以及各类视频评论网站,都在今天成为了大众传播信息的主要阵地。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网民的主力军,由于其独特的身份环境和薄弱的心理建设,在自媒体时代的冲击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心理咨询室现场咨询和电话咨询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新时代的高校应该在新生媒体平台上寻求加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微博的发展与特点

博客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在建立社交自媒体Twitter时首次提出了“微博”的概念。AM Kaplan和M Haenlein两位学者,他们通过研究Twitter中的热点事件——迈克尔杰克逊死亡和伊朗第十次总统选举,定义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是一种建立在Web2.0基础上允许创建和交换用户生成的小容量信息的应用程序(Kaplan, A M and Haenlein, M,2011)。

从微博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国外的Twitter,还是国内新浪微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用功能和用户体验逐步更新完善,尤其是新浪微博,在短短8年的努力下,已经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自媒体平台,在新闻传播、文化传递、舆论导向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新浪微博是新浪网于2009年8月14日建立的微博产品,并迅速成为了我国用户最多,关注度最高的自媒体平台。根据2016年新浪微博财报显示,截止2016年年底,微博月活跃人数已达到3亿,已经超过了最早的微博Twitter。

不同于传统媒体,微博的信息本身和传播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微博信息的传播是裂变式的。自媒体时代的微博信息传播既包含了具有个体针对性的“一对一”(例如@+某位用户的指向微博),具有受众针对性的“一对多”(例如#话题#下的讨论),同时开创了“多对多”的裂变式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的速度是几何级的,它将每一个接受信息的用户通过信息互动的方式变为信息的来源,使得一条微博信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爆炸式的传播效果。

微博具有即时性的信息发布与交互。虽然微博对信息发布给予了字符的限制,但这样的限制也使用户习惯于采用较短的字符描述事件并进行发布,这不仅提升了用户发布信息的速度,也提高了用户在接收该信息时的阅读速度,在微博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速度和新鲜度的消耗可以忽略不计,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微博俨然成为了国内最新消息的见证者和传播渠道。

微博信息具有碎片和多样化的特点。微博上的信息由于字符限制,为了描述一件事情的整体情况,往往不得不删减事件中的细节,保留关键部分,导致微博上的信息内容由于高度概括而呈现碎片化的趋势。用户可以采取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不同方式发布各种生活琐事、娱乐报道、政论信息等等,这造成了微博上的信息呈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化。

微博为大众提供自由开放的交流空间。微博信息发布的门槛较低,任何用户均可在新浪微博上进行信息的发布和分享,丰富的互动功能提供了用户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一方面给予大众极大自由度的话语权,一方面也使得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肆虐。

二、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及相关研究

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内的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随机取样调查,选取被试513人,筛除不使用微博的被试,得到有效被试440人,男性181人,女性259人,年龄均在18岁至25岁间,被试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颜色识别障碍,口头报告无影响实验的肌体和心理障碍,被试均拥有个人微博账号。被试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微博账号等级为多少级;(2)从注册微博至今,使用微博的时间,以月为单位;(3)每天浏览微博的时间,以分钟为单位。

通过对440名被试的答案进行整理发现:注册微博时间至今平均为57.06个月,账号等级平均为13.55级,每天浏览微博时间平均为168.89分钟。

而根据《2017微博用户发展报告》中显示,在微博月活跃用户中,30岁以下的青年用户占比超过80%,18—30岁的青年用户占比为66.2%,为微博使用用户主力军,而此年龄阶段的用户大部分集中于大学校园中。

大学生为什么使用微博——众多心理学者结合思政教育方面,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进行了研究。李春伟等人提出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动机主要为宣泄情绪、期待关注、满足社交需求,调整自我,适度使用微博能够起到疏导心理压力的作用,但过度使用微博会产生强迫和焦虑(李春伟,张熹,2012);靖鸣等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青年人使用微博主要以打发时间,发泄情绪为主,在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上容易受到他人影响,观望跟风(靖鸣,庄霞霞,2012);郭静在研究中提到由于微博操作方便简单,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郭静,2013)。

无论现实调查结果,还是以往的研究成果,我们都可以发现,微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参与社交的重要平台之一。

学者利用爬虫工具将微博上的文本数据提取出来,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结合传播学和心理学质性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微博用户能够引导大众舆论的方向,微博信息的呈现方式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陈刚,邱慧,2014; 刘青青,2015),微博评论的态度影响个体对微博产品的购买倾向(张威,徐明,2012),以上的研究均采用分析个案的质性研究,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性,研究结果的信效度和普适性较低,但足可以证明微博并不仅只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平台,在其上传播的信息在逐渐的影响着大众。

大学生喜欢追求新鲜感,他们有着敏感的时尚嗅觉,乐于顺应潮流,微博作为自媒体的代表平台,受到大学生的广泛追捧。然而,大学生的心理还未成熟,却已经开始和成年人一起接触纷繁的信息,比起已经迈入社会的成年人,还在校园内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微博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者们通过研究用户的转发评论行为来探讨微博中的从众心理特点(高涵,2012; 赵玲,张静,2013),通过用户发布的微博内容和使用微博的规律研究个体主观幸福感(谢天,邱林,卢嘉辉,等,2015; 罗雪,2016),通过对微博信息内容和方式的研究,探讨微博对个体道德、信任和社会行为的影响(李婧,2012; 刘世超,2015; 王伟,檀杏,雷雳,2015)。众多学者均发现了微博对个人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那么如何利用微博平台,服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重点。

三、微博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新平台

1、依托微博传播特点,进行心理健康宣传

微博的信息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其涵盖的信息量有限,但却可以凭借其内容少、信息短、阅读简单等特点,迅速抓住大学生的注意力。在手机成为最大的通讯工具的现代,微博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端,增强了微博信息的便捷性,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微博信息,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微博信息,再加上微博的门槛低、互动性高等特点,使得微博信息的传播速度呈裂变式。

同时由于微博发布信息的功能多样,微博不仅仅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还可以将视频插入发布内容中,特别是短视频,一两分钟,介绍一个心理学知识,不仅节省学生阅读的时间,充分利用了碎片时间,还能够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心理知识的兴趣。

高校应利用微博信息传播特点,建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博,依托微博平台,传递心理健康相关知识。高校应建立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小组,将心理知识编写为短小精悍的知识点或者是多样的短视频、图片或音频,大量快速地以碎片化信息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2、依托微博用户特点,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当代大学生尽管已经开始接受心理咨询,但碍于面子或自尊,害怕自己被别人视为心理疾病患者,当学生内心出现心理问题时,一部分人往往因为种种原因不愿主动接受心理咨询,另一部分学生尽管接受了心理咨询,但在面对咨询师时无法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而导致无法进行咨询或者咨询效果有限。

而微博为大众提供自由开放的交流空间,在用户使用微博时,只需要使用手机号码注册一个新微博账号即可在微博上进行信息的发布与传递,并不限制用户的身份、职业、年龄等个人信息,而身份隐私的隐匿使得大众可以无所顾忌的发表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虽然这助长了网络暴力,但同时也能够让高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建立微博咨询系统,利用微博的匿名性,使学生能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不惧怕地主动寻求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

3、分析微博大数据,预防潜在心理危机

大学生集中在18—25岁,这个年龄阶段正处于青年早期,他们的生理机制几近成熟,心理机制还未完善,价值观正在建立,思维方式正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此时外界不良刺激对个体的影响是双倍的。微博中泛滥着各种不良信息,而这些信息如何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对大学生产生哪些影响,是高校值得注意和研究的。

掌握微博上的互动数据,运用计算机学科的大数据处理方法,高校可以分析大学生所关心的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和娱乐新闻,了解学生在当前阶段感兴趣的信息;通过对转发功能的监管,了解舆论在大学生中的传播特点,更好地控制舆论的发展,从而监督舆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通过对评论内容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态度,及时发现不良心理倾向。

高校网络管理队伍应建立日常微博数据分析机制,根据微博用户的定位,确定自己学校范围内的使用微博的大学生数据,设立数据分析时间阶段,日常时期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数据分析,可以分析大学生日常微博使用情况,在社会热点时事热点的特殊时期,着重进行数据分析,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傾向和不良言论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只有早发现,才能够将心理危机扼杀在萌芽阶段。

4、依托社会力量,建立微博监控机制

心理学者利用爬虫工具将微博上的文本数据提取出来,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结合传播学和心理学质性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微博用户能够引导大众舆论的方向,微博信息的呈现方式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陈刚,邱慧,2014; 刘青青,2015),微博评论的态度影响个体对微博产品的购买倾向(张威,徐明,2012)。

同样的微博上的不良信息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高校应联合社会力量,建立微博监控机制,控制微博的发布数量和形式,降低负性信息出现在微博上的频率,减少图片视频负性新闻的发布,将信息的传播限制在单一通道内,降低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对影响较大的负性新闻进行互动功能的控制,例如限制对该类型微博的转发,降低其出现在用户微博界面中的概率,限制“带节奏”和负面评论较多的用户对该微博的评论,保持评论界面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靖鸣,庄霞霞.青年使用微博的心理与行为特点[J].新闻前哨,2012(9):91-93.

[2]郭静.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心理动因[J].衡水学院学报,2013,15(2):99-101.

[3]Cha M,Haddadi H,Benevenuto F,et al.Measuring User Influence in Twitter:The Million Follower Fallacy: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logs and Social Media,Icwsm 2010,Washington,Dc,Usa,May,2010[C].

[4]刘青青.图片和小视频成为新浪热门微博重要元素的原因分析[J].科技传播,2015(8).

[5]张威,徐明.微博评论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市场,2012(40):7-9.

[6]高涵.微博转发的从众心理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2,29(3):58-61.

[7]刘世超.微博中的信任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宁波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微博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