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提升环境学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研究

2020-10-21赵智涌

青年生活 2020年26期

摘要: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部分,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以及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总要载体。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环保春天行”为例,通过分析“环保春天行”品牌活动的内容、载体、成效等方面,分析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对提升环境学科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作用,并对此进行思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专业实践能力;环境学科学生

一、“环保春天行”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概述

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环保春天行”为例,通过分析“环保春天行”品牌活动的内容、载体、成效等方面,分析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对提升环境学科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作用。

(一)“环保春天行”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主要内容

“环保春天行”是依托于桂林理工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一级学科博士点,立足于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和学生专业学习实际,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为学生搭建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平台。“环保春天行”作为校园文化品牌活动,2018-2019年连续两年被学校评为“一院一特、一院一品”项目。立项两年来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环保春天行”作为一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已经融入到学院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学科研究、科技竞赛、实践育人等方面。学院也将“环保春天行”作为学院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将“环保春天行”提升至推动学院发展的战略地位,同时建立10余个实践基地,不断整合学科专业、教育实践、政企单位、网络媒体等校内外资源力量,为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环保春天行”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主要载体

“环保春天行”一方面利用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平台,另一方面突破有限空间限制,由校园为主导向校外延伸,将专业实践拉长拉深。除了校内的学术报告“绿色讲坛”、环保科普和垃圾分类等活动,还依托于我校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和学院一级学科博士点,立足于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和学生专业学习实际,扩展专业实践的载体,与政府、高校、事企业单位,协同开展保护漓江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全国“环保科普创意大赛” 、利用学院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参与筹建桂林河长学院、建立培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专业人才的专项计划——“小树苗成长计划”等校外活动。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组织学生赴国内外单位开展学术交流,使学生参与到高层次国际论坛会议。

(三)“环保春天行”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主要成效

“环保春天行”是一项“校内与校外联动、理论与实践融合、学术与趣味统一” 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对于环境学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从目前来看初步呈现出以下几个成效:一是通过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浸润,营造出浓厚的专业实践氛围,能够吸引學生自觉投入活动当中。二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了学科专业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意识,更对学生专业学习实践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各类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四是 “环保春天行”活动的开展,可以为环境学科校园文化实践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虽然目前内容和形式都不够丰富,但已经形成一定的思路,可以在接下来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环保春天行”对提升环境学科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作用

(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环保春天行”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是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由以老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转变,不再是简单枯燥的理论学习,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依托于活动载体,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有效促进大学生发掘自身潜能,使学生长知识、增才干、强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专业技能,让学生成专业知识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

(二)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思维

“环保春天行”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是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想要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运用专业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以寻求获得专业的方法,这需要学生先建立起符合专业知识的思维模式,才能对新出现的活动和问题做出正确的反应。让学生参与到“环保春天行”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中,一定程度上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

(三)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环保春天行”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立足于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和学生专业学习实际,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为学生搭建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践平台,鼓励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科技竞赛和其他的创造性活动,增强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结机合,二者相辅相成,不仅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三、“环保春天行”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下一步思考

(一)拓展项目资源,提升活动社会知名度

整合好校友资源,校友资源是高校教育资源的延伸和补充,校友作为一个信息丰富、知识密集、与母校有着特殊感情的群体,是高校与地方、与企业开展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桂林、灌阳、永福、深圳、苏州等地设有多个校友企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各地校友会,不断提升“环保春天行”社会知名度。

(二)细化项目指导,注重活动育人成效

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专业实践活动品牌库,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时间和项目进行实践。根据不同年级特点,侧重不同实践重点,针对大一、大二学生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较少的特点,在实践中强化感触,正确认识自我,针对大三、大四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面临就业升学压力的特点,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强化专业实践教育。

(三)创新项目形式,强化活力项目活力

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需求,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新项目的组织实施形式,让“环保春天行”立体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环保春天行”活起来。可以尝试“互联网+环保春天行”的形式开展专业实践。同时积极推动“环保春天行”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通过易班、微信、QQ、微博、抖音等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络平台,以推文、视频、朋友圈动态的形式开展活动,激活“环保春天行”的活力,切实增强项目的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赵伟霞,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1).

[2]毕仁贵,曾钦,严灿,杨代云,“三位一体”校园文化体系助力机械类专业实践育人研究——校园文化助推机械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J],科技世界,2019(22).

通讯作者简介:郝文佳(1982.12—),男,汉族,籍贯: 辽宁阜新,职务/职称:讲师,学历:研究生,单位:桂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郝文佳*

第一作者简介:赵智涌,男,回族,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