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护理干预改善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0-21吕秋香
吕秋香
摘要 目的:探究睡眠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睡眠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PQSI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脑梗死;睡眠护理;睡眠质量;满意度
Observation on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Sleep Quality of 43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LYU Qiuxiang
(Quanzhou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improvement effect of sleep nursing for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A total of 8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Quanzhou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August 2017 to November 2018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routine nursing group)43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sleep nursing group)43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nursing methods.Then the sleep quality[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and satisfaction for nursing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PQSI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and satisfaction for nurs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The sleep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Sleep nursing; Sleep quality; Satisfaction
中圖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2.056
脑梗死患者通常会出现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半身不遂和猝然昏迷等,伴随着脑水肿。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进而使得生命质量极大地降低,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情的恢复[1]。通过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病情,然而却易引起不良反应,而且气质性病变难以恢复。通过一定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2]。因此我们采用睡眠护理干预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1.73±2.68)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2.24±2.82)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者;2)伴随睡眠障碍者;3)首次患脑梗死且生命体征正常者;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精神病史和意识障碍者;2)合并严重心、肝、肾、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者;3)严重肿瘤疾病患者;4)不能完成本研究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做好病房的巡视工作,维持病房秩序,保证病房安静无噪声,以使得患者能够有充足的睡眠,同时遵医嘱服用药物,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1.4.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进行睡眠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包括3项。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当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充分了解其负面情绪出现的原因,对患者存在的睡眠障碍产生因素进行全面了解,然后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其保持心情放松、心态良好,另外让家属协助护理,多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对其不良情绪加以疏导,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维持病房秩序,尽量阻碍来自内部或者外部的噪声,对室内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节、控制,病房应每日通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睡眠环境。3)针对性护理:由于每例患者的实际病情和睡眠情況有所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对全部患者制定针对性的睡眠方案,指导患者白天做适当的运动锻炼,在夜晚时便会感受到疲劳,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针对容易出现失眠的患者,护理人员在其睡前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帮助其保持良好心情,保持全身心的放松,这样有助于入睡。
1.5 观察指标 1)护理3个月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3],该睡眠质量量表总7个因子,包括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每个因子计0~3分,PQSI总分=各因子评分之和,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2)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各项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PSQI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2组患者的PSQI各项评分和总分均有改善,观察组的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等PQSI评分和PQSI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危害性很大的疾病,临床上对其的研究也极为重视。脑梗死后患者常伴随一些不良反应,如语言、智力、肢体和睡眠障碍等[4]。多数患者由于睡眠质量的下降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导致依从性较差,对患者后期的康复治疗十分不利。因此治疗的同时,护理也极其重要,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由于常规护理过于单一、针对性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而睡眠护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通过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制定睡眠护理方案,采用规范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来改善患者睡眠。本研究中的睡眠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睡眠问题采用非药物的方法进行干预,可以改善其睡眠障碍[5-6]。睡眠护理主要是为患者制定睡眠计划,并不断调整、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严格遵循所制定的睡眠时间,调整患者正常的生物钟,保证睡眠的节律,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针对患者的负面情绪为其做心理疏导,改善其对睡眠的影响。
综上所述,睡眠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韩燕.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8,5(12):118-119.
[2]秦丽霞.睡眠护理对脑梗塞伴睡眠障碍的影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8,40(1):43-45.
[3]甘心灵,黄坤秀.心理干预脑梗塞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7,7(19):143-144.
[4]张黎燕.脑梗塞伴发焦虑障碍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121.
[5]张美兰.综合睡眠护理对脑梗塞伴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5(16):81.
[6]李小珠,伍慧.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J].延边医学,2015,10(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