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巧妙分层路径探寻
2020-10-21聂祥芬
聂祥芬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迎来了全新的时代也具备了诸多有利条件。作为教师刚刚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采取相关措施优化化学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而分层路径法便是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之一。基于此,本人将对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的分层教学进行系统化论述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改革;分层教学;化学教师
一、分层路径概述
所谓分层路径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法。这一路径你有这几种比较典型的方式:依据学生的化学成绩确定分层、依据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确定分层或者依据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学习兴趣进行分层等等都可以作为开展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分层教学的常规路径。分层并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划分学习分层后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正式的最终要求。因此,在具体分层实践环节必须要保障分层路径的科学性,进而实现层次划分的合理性,这对教师接下来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分层路径在化学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为了实现科学使用分层路径就必须要对增长路径的应用价值进行详细了解。一般而言,分层路径在化学教学中的价值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分层路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学生(特别是那些化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足够的信心,从而教师也能实现高效完成化学教学工作。第二,注重分层路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此种做法可以丰富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时的教学手段,并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心,最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摸索出一套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分层路径的建议
再充分了解分层路径功能特性的基础上,若想实现在实际落地环节都合理应用,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一)尊重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分层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为了增强对分层路径的理解深度和应用效果,方式必须认真思考每一名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学习特点,从而总结出每一名学生存在的学习差异性。这也有利于教师接下来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工作。而在分层路径的具体指引下,教师也必须充分注重教学实践中对全班学生的分层,并结合每个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基础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挖掘不同学生的化学学习天赋,进而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师讲述“化学能量与反应”这部分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化分析制定出适合每个层次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最终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注重目标分层,有效开展教学工作
高中化学教师可通过对教学大纲的认真研读,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在分层路径巧妙运用过程中应注重该学科教学目标分层,有效开展其教学工作予以应对。具体表现为:1.教师可将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分为三部分: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及拓展目标,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学习,实施好具体的教学计划,促使该学科在实践中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2.当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得到分层处理后,教师应有效开展这方面的教学工作,实现对学生在化学方面学习能力的科学培养。比如,在“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部分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可通过对其教学目标的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掌握好相应的知识点,促使学生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汲取高中化学知识,避免影响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丰富该学科教学方面的實践经验。
(三)重视教学模式的分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分层路径的应用价值,则需要教师重视其教学模式的分层,逐渐提高分层互动这类教学模式的利用效率,借助集体的力量完成好学习任务,实现差异化教学,为学生们营造出良好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应控制好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分层过程,避免影响其应用效果,激发学生们更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金属及其化合物”这部分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对分层互动教学模式的利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中,实现对他们学习能力的锻炼,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分层路径支持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开展更加合理、科学,为日后相应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并提升差异化教学的应用水平。
综上所述,对高中化学分层路径的探讨工作从根本上而言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化学教师的教学效率。化学教学的目的是唯一的,但达到目的的方法却可以有很多种。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努力探索的教学精神,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素养不断努力,坚持奋斗!
参考文献
[1] 张磊.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141-142.
[2] 漆书健.高中化学教学中巧妙分层路径探寻[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169.
[3] 李玉玺.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