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音乐美育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建设的作用探讨

2020-10-21李彦翰

青年生活 2020年26期

李彦翰

摘要:对中学生来说,中学音乐美育教育对其心理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积极影响,尤其在现代教育中,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很少有时间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娱乐活动,难免会出现寂寞、恐惧、无聊等不良情绪,继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眼前,发挥音乐课的美育教学进行疏导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众所周知,音乐作为世界上的通用语言,具有比文字更能穿透人心的力量,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利用音乐抚慰他们的心灵,将有效缓解其生活和学习压力。

关键词:中学音乐美育教育;学生心理建设;疏导作用

中学音乐美育教育旨在通过音乐的力量抚慰人心,反映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目前,许许多多的中学生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许多的不良情绪。那么,如何才能消除中学生的这些不良情绪呢?这是所有中学教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谈一谈音乐对学生心理建设的重要作用,并分析相关的心理疏导策略。

一、新时代教育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一)无所事事,感觉生活无趣,易生消极厌世情绪

许多中学生在校学校,在家生活,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几乎是一成不变,能做的也就是吃饭、睡觉、学习,偶尔才能参与一些课外活动,这样的日子持续时间久了,中学生心中自然就会产生厌烦情绪,感觉到生活非常无趣,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学习,内心也更加渴望那不切实际的“自由”,不知所措的时候更容易产生消极厌世的情绪,非常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二)整日上网,沉迷网络,易丧失人际交往能力

当代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本来就不是很强,在庞大的学习压力之下,部分学困生白天学习,晚上就宅在家里或网吧里上网打游戏,除了这些之外,一切的走亲访友活动、班级文体活动都不愿意参加,如此陷入恶性循环,他们会更加沉迷于网络之中,不与他人交流解闷,无法同他人做一些有益社会的活动,慢慢的就会丧失人际交往能力。

(三)受不良文化的影响,好高骛远,心态沧桑

中学生通过网络会接触到非常非常多的文化信息,有些文化是积极的,但有些文化也是消极的,尤其是网络上所谓的心灵鸡汤、“大师”言论会给中学生造成非常大的思想负担,有些认为天命注定,自己只能随波逐流,逐渐放弃努力,有些则好高骛远,心比天高,认为自己很厉害,想进入社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这些不正确的想法会对其思想行为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四)长时间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更加厌倦而生疏,影响学业

部分中学生在校、在家期間都很少主动学习,主要是缺乏学习兴趣,短时间尚可,但如果长时间缺乏学习兴趣的话,那必然就对学习越来越生疏,有时间学习的情况下也学不进去,心中更生厌倦情绪,如此一来就会严重其学业,甚至成为差生,然后就更不愿意学习,陷入恶性循环,有些学生难以恢复以前的学习水平,有些学生则干脆放弃学业。

二、音乐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用

(一)抚慰人心,发现美好

回想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许多仁人志士也纷纷逆难而上,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声明,而在这背后,更有一些音乐工作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抗击外辱的坚定支持和颂扬,这些歌曲描绘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中学生经常听这些歌曲,必然能够发现人间自有真情在,从而发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教师在音乐美育教育中需要融入这些歌曲,也可以组织学生改编、传唱这些歌曲,唤醒学生心中那份深藏的美好与希冀。

首先是资料相关的音乐素材,包括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了解政府为国家独立、富强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和不懈努力,比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进新时代》《和谐中国》 《歌唱祖国》 《春天的故事》 这些歌曲都洋溢着对祖国的爱恋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之情,结合这些音乐资料培养学生的爱国敬党之心。其次,教师可通过音乐艺术形式展示我伟大祖国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力,感受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好感,例如《希望的田野上》《走向复兴》《不忘初心》等等,一边播放音乐一边让学生自主感受祖国母亲70年来的沧桑巨变,让他们深受感动和震撼。

(二)净化心灵,重拾信心

有些中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十分迷茫,在小小的困难面前便觉得世界末日来临一般的恐慌和无助,面对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压力,心中也未免会出现消极情绪,此时,教师应当以励志歌曲振奋其内心,坚定其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快速摆脱那些杞人忧天的消极想法,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并可以为战胜困难而不懈努力。

首先是搜集相关的音乐资料,我们都知道,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急剧变化,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会造成严重后果。教师可搜集大量的励志歌曲,比如《爱因为在心中》《让世界充满爱》《我相信》《超越极限》等等,让学生了解从“因果”角度分析努力和成功的必然联系,发现自己前进的方向,体味生命的多姿多彩,让学生懂得努力才有回报的道理。其次是组织“情感对话”,与学生展开“生命”主题对话,引导学生从自我经历入手解读生命的含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结合音乐阐述自己的心得感悟,真正从自身反思,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三)充实生活,交流情感

中学生两点一线的生活状态完全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中学生的身份定位,现代中学生应是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存在。音乐拥有表达情感的重要作用,教师在音乐美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懂得利用音乐充实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以音乐诉说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传达正能量的社会精神,从而促进中学生产生心灵震撼。

首先是搜集相关的音乐资料,以社会上的好人好事为例,教师可搜集白衣战士救死扶伤中的美丽瞬间,学生拾金不昧的高尚行为等等,并配上音乐《你的答案》《阳光总在风雨后》《爱的奉献》等感人至深的歌曲,让学生感受人性的光辉和灿烂,感悟中华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形象,并且会体味到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为自己作为一个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并思考如何让自己散发生命之美。其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悟生命之美,教师可以开展网络采访活动,让学生对那些爱心的传递者进行视频采访,让他们讲一讲自己在做好人好事时的感受,从他们的深情讲述中感受生命之美。最后是组织“同一首歌”活动,让中学生自行创作歌曲(作词作曲均可),大家相互交流,共谱信仰之歌,同唱爱之赞歌,在音乐情景中进行情感互动,可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四)降低压力,舒缓心情

中学生的中心任务还是学习,更多的时间还是应该放在学习上,尤其是那些准备中考的学生,尽管部分学困生还未能迎头赶上,但只要能静下心来,相信自己,在剩下的日子里发奋努力,就一定能收获可喜的成果,音乐的力量足以抚慰人心,教师可在学生学习的时候给他们播放一些轻音乐,拭去心灵的蒙尘,降低压力,舒缓心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是明确学生的学习压力来源于何处,主要是教师和家长,所以,通过歌曲让学生明白教师和家长的关爱是十分重要的,这类歌曲有《真的爱你》《烛光里的妈妈》《老师,我总是想起你》《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等,结合这类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父爱、母爱、师爱”写一篇文章,唤醒其心中对父母、老师的感情。其次是科学选择适合学生的轻音乐,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习时精力需高度集中,如果所选歌曲非常流行,学生听着听着就哼唱起来,从而影响学习,因此,教师需选择那些较为冷门的轻音乐,比如《一人静》《清晨》《甜蜜与安慰》《A Dream》等等,这些歌曲学生很少听过,而且没有歌詞,轻柔婉转的旋律会让学生放松心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新教育时代下中学教师的重要工作。受新时代社会文化影响,庞大的学习压力和迷茫的学习方向会让中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借助音乐的力量疏导其心理问题,从而能够让他们发现生活的美好,并以音乐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使其每天都过的开心快乐。以上的分析论证虽然只是笔者的个人建议,但是仍然希望能够为各位中学音乐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帮助。新教育背景下,希望各位中学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继续探究更好的心理疏导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迎难而上,为中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海鹃. 初中音乐课中美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9, 000(007):13-14.

[2]杨宇. 音乐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的作用[J]. 技术与市场, 2018, 000(08A):P.56-57.

[3] 海鹃. 初中音乐课中美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9, 000(007):13-14.

[4]刘明清. 浅析音乐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黄河之声, 2018(07):29-31.

[5]冯裕. 浅析音乐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魅力中国, 2017(7):201-201.

[6]丛庆. 让审美教育唱响初中音乐课堂主旋律[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6, 000(033):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