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潭海港

2020-10-21詹豪强

大东方 2020年3期
关键词:平潭

摘 要:本文叙述了平潭三处海运港:苏澳钟门的平潭第一码头、潭城港的平潭第二码头、澳前海港、和娘宫车轮渡港的地理与历史。

关键词:海运港;海坛岛;平潭

有“海滨邹鲁”之称的平潭(即海坛岛,简称“岚”)东濒台湾海峡,且有良好的港口,东南面则是我国东海的“钓鱼岛”领海海域与进出中国大陆的“宫古海峡”航海出海通道,北望我国台湾省管辖的白犬、马祖列岛,西南面则为我国海洋“海上丝路”的必经之道“南海”。面临中国的“三海”,向大海寻求生存资源或者进行海外贸易具有很有利条件。

平潭有史记载的船渡,可溯至唐朝。作为当时的牧马地,一些地势平缓的澳口便是运输马匹出入、传送给养物品之码头。平潭第一码头,就是苏澳钟门下的澳底、平潭钟门码头,古称“马道塍”。据福州府志引《方舆记要》曰:“钟门三镇,街衢初成。”对岸便是福州福清县海口与长乐县松下。到了宋代,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尤其是海上贸易的巨额利润,将两宋统治者的目光吸引至广袤的蓝色海洋。宋宝元元年(1038年),北宋朝廷就开始设巡检司于平潭钟门。宋朝时期,平潭岛西北部苏澳、钟门连街就与外接通商,渐成集市,有“船舶三都会”之称。由于钟门一带人烟逐渐增多,船舶往来频繁,宋嘉佑四年(1059年),福州知府蔡襄又奏准将中国大陆福清县的海口巡检司(今称船舶监督局或港务局)移往平潭钟门,后扩至海坛岛的苏澳。平潭第二码头则是今日平潭县城南街头的潭城港。不管是平潭第一码头或第二码头船只出海航行东海的航海导航地标均为中国平潭的“钓鱼岛”。地处台湾海峡西北口的海坛岛,南面则为中国南海,东、南濒临台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大陆对台与对东南亚商贸的海上必经要道。

一、平潭第一码头(苏澳钟门)

早在宋代,北宋朝廷(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就开始正式移原设在中国大陆福清县的巡检司于平潭(即“海坛岛”)上的钟门(现属平潭县苏澳镇),为平潭史上最早的兵站,职责是掌管过往船舶以及出海巡警,这是平潭最早的官方海防与航运管理机构。《三山志》记,福州知州蔡襄奏:“福州海口巡检一员,移于钟门,掌海上封桩船舶,令出海巡警。”在海坛岛西北部苏澳镇钟门、西营一带,有驻军设防。

据《宋会要辑稿》载,当时福州之“船舶都会”乃在钟门海口。方豪《中国历史地理(三)[宋代篇]》与《中西交通史》(二)均引《宋会要辑稿》指出,海坛(岛)之钟门海口为当时番舶所到。钟门海口,据曹福佺《福州府志胜》载,“海坛山”条,称系“船舶之都会”。又参陈寿棋等撰《福建通志》卷八,“引海坛旧事记谓钟门一地,于明洪武前,景物繁华,且科第为盛,迨洪武间,因福州右卫指挥李彝之索贿,及饰为欺妄,诏虚其地,而令民散,至此而衰”。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作乱…连街、湾头街均遭毁灭”。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的泉州八级大地震,连街遗址毁于一旦,千年前曾经喧嚣一时的渔港市镇荡然无存。

事实上,宋、元之际,泉州港兴起,取代海坛之钟门港,成为福建最繁荣的港口。宋代福州太守蔡襄在《荔枝谱》中称“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可见,北宋时,海坛钟门航线已东至日本,西通阿拉伯诸国了。《三山志》载:“宝元以前治钟门。”可见,钟门巡检司始设于宋代初年,至少宝庆元年(1038年)已存在。宋朝在海坛岛钟门设镇时间,则早于朝廷在上海设镇。

钟门巡检司的设置,目的是捍卫福州到福清之间海道的安全。当时,福清的海口盐场是福建沿海各地盐场的汇集之地,而盐之专卖是官府财政主要来源之一。从海口巡检驻地经常在海口与钟门之间调防来看,北宋时期,虽说海坛岛仍属于长乐县,而实际上管辖它的钟门巡检与福清县关系密切,这种情况久而久之,海坛里便划归福清县管理了。

自明代起海坛岛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的重要途径地,北面是“平潭海峡”。往北接到闽江口、宁波等地,往南则到“平潭海峡”的草屿岛,以此往外六公里就是太平洋主航道,可行至莆田兴化湾和泉州的刺桐港,当年泉州是世界各国的海上贸易集散地,从平潭海坛岛洋面可到广东、东南亚等地,可谓“海上丝路”的必经之地。

建于中国大陆对面的平潭“金井码头”位于“平潭海峡大桥”南侧,这个5000吨级散货码头,年吞量达30万吨,是平潭县内首座大吨位码头。1995年,福建省口岸办同意金井码头辟为二类口岸,成为国轮外贸运输装卸点。金井作业区重点发展海峡客运及车辆滚装货运、国际邮轮旅游观光和多用途运输,岸线总长度3052米、9个泊位。

二、平潭第二码头(潭城港)

南明水军都督周鹤芝进驻海坛岛抗清,建镇署于平潭城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移福清东城之海口镇卫所于海坛岛,建“水师海坛镇”衙署于原周鹤芝镇署处;民国2年(1913年),改设水上第三警察署。因此,形成了后来平潭老城的格局,平潭港亦移往城南街头的“潭城港”(即平潭第二码头)。水师海坛镇在“潭城港”左右两侧高地分别筑有“北炮台”(“平潭一中”校址)与“南炮台”(“平潭实验小学”校址),拱卫着“潭城港”安全。

1959年年底动工的“围堵竹屿口”工程使“福兴寺”外面的潭城港内海“沧海变桑田”,“潭城港”便移往其左侧的“渡船头”。“渡船头”亦曾是平潭水上交通要道,从清末至民国是平潭最热闹的地方。那时,前往长乐、福清都从这里搭船出海,人货往来都经这个码头。“渡船头”码头曾一度成为平潭最繁华之地。1955年10月,平潭成立港务局,“远平”号客轮进驻平潭,平潭市民第一次坐上能载重四十吨、有一百六十六个座位的武装机动船,主要是跑平潭至福清海口航线。这期间“渡船头”移到土地街西边,有木栈桥延伸到船上,改变了以前乘小舢板转渡客轮的窘境。

三、澳前海港

位于平潭澳前镇东澳港,中心漁港占地面积7平方千米。其前身为东澳国家一级渔港,防波堤长1350米,可停泊中大型渔轮1000艘。2014年年底,东澳渔港经扩容建设,建有渔港西侧防浪堤318.8米;南侧防浪堤480米,使之与原一级渔港防浪堤相对,形成宽167米口门。澳前客货滚装渡轮、以及“海峡号”与“丽娜轮”直航台湾省的旅检大楼也都在此港内。

四、娘宫车轮渡港

自从平潭县公路通行汽车后,平潭海坛岛对外运输的唯一通道是娘宫至福清小山东的车轮渡,再接省大真线与福厦公路。笔者就于1979年夏末就经此娘宫码头第一次离开海坛岛远赴大陆天津读大学。

2010年年底建成的“平潭海峡大桥”,全长41公里,桥下通航净空高度不小于38米,可通航5000吨级海轮。结束了平潭人只能通过轮渡进出海坛岛的历史。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于2019年建成,京台(北京-台北)高速公路海底隧道建设在技术方面已无问题。到台湾部分规划是通过海峡隧道完成,现在专家就比较倾向于全长126公里的北通道,台湾海峡隧道是一项连接台湾海峡东西两侧中国大陆平潭与台湾省新竹的世纪工程。

参考文献

[1]詹豪强,“中国平潭‘钓鱼岛”,楚商,2019,(11),252-253。

[2]2000年版《平潭县志》卷三十二[文物·街市遗址]。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猜你喜欢

平潭
平潭映象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扩大台胞参与公共治理
实验区+自贸区:双核驱动 平潭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