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建设中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研究
2020-10-21何芬
何芬
摘要:当前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在仪控系统大量应用, 而该系统能否稳定可靠工作, 主要取决于供电和EMC设计, 也包括对电气专业提资的准确性。鉴于此, 针对仪表工程设计中自控和电气专业在供电和电磁兼容两方面的配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自控;电气;供电;电磁兼容;不间断电源;屏蔽;等电位;接地
1 仪表及控制系统供电
除大容量不间断电源 (UPS) 和电动阀门可能需要交流380 V供电外, 仪控系统的工作电源一般为直流24 V和交流220 V。直流24 V由自控专业通过开关电源将交流220 V转换获得, 交流220 V和380 V均由电气专业提供。自控专业对电源的要求须作为条件提交给电气专业, 如:电源容量、电源类型 (工作电源或不间断电源) 、电源回路数、电源电压等级、电源质量、UPS供电持续时间及电源切换时间要求等。
1.1 负荷分级
對于供电电源的要求, 首先要看电源突然中断时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按照国家标准GB 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提供的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某些重要的化工生产装置仪控系统中断运行会打乱工艺流程, 发生中毒或爆炸事故, 此类项目的仪控系统为一级负荷, 需要双重电源供电;一般污水处理站, 其仪控系统中断运行会引起排放水质不达标而引起环境污染及被罚款等较大经济损失, 故属于二级负荷, 需由两回线路供电。
1.2 电源容量计算
电源容量应按仪表及控制系统的负荷性质分别统计。如被定性为二级负荷的污水处理站, 仪控系统负荷按供电切换时间主要分为两大类, PLC或DCS与上位机组成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由UPS供电, 执行器、现场检测仪表由普通双电源供电。普通双电源容量应按计算负荷的1.2~1.5倍选取;UPS容量除应满足负载总容量, 还应考虑可靠系数及功率因数。
1.3 应急供电持续时间选择
HG/T 20509—2014《仪表供电设计规范》要求后备电池供电时间不小于30 min。DL/T 5226—2013《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也规定蓄电池备用时间不小于30 min。以上述规范为参考, UPS持续供电时间确定的依据是能确保安全停工及处理事故, 不致造成人身伤害和重大经济损失, 设为30 min。对于三级负荷, 采用UPS供电只是为了保证电源质量, 应急供电持续时间可以低于30 min, 也可以不考虑后备时间。为了保证仪表及控制系统供电, 向电气专业提资时, 须根据负荷的性质决定切换时间和电能质量, 如带蓄电池要交待持续供电时间;对电力系统主进线提出要求, 使仪控系统供电能得到稳定可靠的保证。
2 仪表及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
污水处理及化工装置的仪控系统不时会发生误动作或者模块损坏的情况, 它们大多是由电气设备的开关操作、雷击放电或接地混乱造成的。由于仪控系统往往采用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防电磁干扰的能力很弱, 这就涉及到EMC的问题。
2.1 EMC含义
EMC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 二是设备本身产生的电磁源不会影响周围设备的正常运行。这是个系统工程, 一方面要求设备制造商提高产品的抗干扰能力, 另一方面也要求在工程设计和安装施工等过程中采取措施。
2.2 干扰源及抑制措施
干扰源主要通过辐射和线路传导引入。仪表和控制系统的辐射电磁干扰主要由闪电和电力系统产生, 线路传导干扰主要是由电源线、信号线和接地系统混乱产生的。除了自控专业本身需要采用隔离、电涌保护、双绞线、屏蔽及接地等抗干扰措施外, 还须重视与电气专业的配合。两专业在EMC方面的配合主要体现在屏蔽、等电位和接地。
随着电子信息系统的广泛使用,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增加了对电子设备的防电磁脉冲的要求, 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屏蔽、接地、等电位。雷电电磁脉冲与电气设备操作产生的电磁脉冲相比, 除了强度较大外, 其他方面包括入侵途径都大同小异。故该标准提出的防雷电电磁脉冲措施也适用于抑制操作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脉冲效应。
2.2.1 屏蔽
2.2.1.1 防雷区划分:按照国家标准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提供的思路, 按雷击电磁场强度衰减程度的不同来划分防雷区, 如LPZ1、LPZ2、…、LPZn等, 数字越大, 电磁场衰减效果越好, LPZ0区定义为电磁场强度未衰减区。对于处在室外的仪表设备, 设备厂家会解决EMC问题。而控制室都设在室内, 且控制室与现场仪表之间的电缆连接往往通过封闭金属线槽或保护钢管全程相连, 仪表和控制系统不可能处于直接雷击场合, 故LPZ0区不作考虑。
2.2.1.2 屏蔽效果计算:对控制室所在的建筑物来说, 电气专业会尽量利用建筑物的金属框架、混凝土中的钢筋、金属墙面等自然金属部件与防雷装置连接, 构成格栅型大空间作为屏蔽。自控专业要校验其能否满足机房内控制系统的电磁环境要求, 如果不满足, 通过加密格栅来解决。格栅的间距由自控专业提给电气专业。以格栅间距为5 m为例进行校验, 控制室内的天花板、墙、楼板、防静电地板等所用的钢筋或钢支架至少每隔5 m与接地系统焊接。网格的屏蔽效果可以通过GB50057—2010提供的公式进行校检:
我们不难算出格栅网格宽度为5 m的SF值为4.6 d B, 这意味着, 通过5 m间距组成的格栅型网格, 可使电磁场减小到原来的0.59倍。假设室外的电磁场强度为2 k A/m, 则按5 m间距的格栅型网格可以使室外电磁场强度减少为1.18 k A/m, 不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参考GB/T 17626.9-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的试验等级要求, 等级为3的脉冲磁场强度值为100 A/m。由于PLC或DCS控制系统都安装在金属结构的控制柜内, 一般控制室磁场强度可要求不超过300 A/m。如室外电磁强度为2 k A/m, 可按式 (1) 、式 (2) 计算出屏蔽网格宽度为1 m能满足要求。
2.2.2 等电位和接地
一般控制室所在的建筑物, 电气专业采用的接地型式是共用接地系统, 则控制室内做等电位时, 在其机房四周设置等电位连接带, 该等电位连接带利用机房内墙的结构柱主钢筋或自设接地引上线等与接地系统在不同方向至少两处相连。但要注意, 不得直接与防雷引下线相连。同时, 控制室内预留一个或多个接地端子板与等电位带相连, 方便机房内的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要接成S型、M型或它们的组合等电位结构。进出控制室时, 仪表电缆屏蔽层、金属管道、金属桥架应作等电位连接, 同时工作芯线通过浪涌保护器与该等电位带或等电位端子相连。对于现场仪表等设备, 在仪表集中处预留接地端子板, 方便对其进行接地。
3 结语:
当前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在仪控系统大量应用, 而该系统能否稳定可靠工作, 主要取决于供电和EMC设计, 也包括对电气专业提资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仪表供电设计规范:HG/T 20509—2014[S].
[2]UPS与EPS电源装置的设计与安装:15D202-3[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