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规划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10-21郭正欣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问题

郭正欣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改革开发的速度不断深入,城镇化的规模也在进一步地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传统形势下的城乡规划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目前城乡规划的需求,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城乡规划的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相关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美丽乡村规划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美丽乡村规划工作;问题;对策研究

建设美丽的乡村,不仅要美化乡村,还要从根本上合理塑造各种景观元素,营造高文化素质的景观环境,充分展示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继续关注现实中的关键问题的同时,更应注重理论层面的深入探讨,在研究方法上,需要更多规范的实证研究,在研究取向上,既要考虑目标取向,也要考虑问题取向。在学科整合中,应建立跨学科交流平台。在合作创新中,不同性质的研究机构需要共同解决关键问题。学风建设要严格防范浮躁,克服当前学风随波逐流的弊端,进行扎实深入的研究。在科研项目中,要突出国家和地方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在项目指导和项目选择中的支撑作用,引导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努力构建基于富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的理论体系,仍然是当前和未来理论界的重要目标。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美丽乡村建设理论将是对中国乡村理论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继承和丰富。

1 美丽乡村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

美丽乡村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总体布局的建设成果在乡村的集中体现,是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行为美的统一体。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在于解决乡村发展理念、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乡村人居环境、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传承以及实施路径等问题,满足了人们自身发展的需要,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兼顾了对环境的友好和保护,是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里程碑意义。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什么时候“三农”问题解决好了,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推进、蓬勃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是新时代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目标,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使命和责任担当,最终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打造农村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环境,使农村成为农民的宜居家园必然是其题中之义。美丽中国以美丽乡村为基石,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向基层延伸、落实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乡村建设共同体,对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五位一体建设、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农民渴望拥有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乐业家园,生态良好、环境宜居是增强农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美丽乡村建设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对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2 美丽乡村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各方参与者对规划理解不到位,规划缺乏实用性

基层政府部门作为规划工作的甲方,村民、村企业主作为规划受众方,均受专业限制,对规划理解片面:各级政府只注重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近期的投资实施情况,忽视对美丽乡村战略的把控和远期发展规划的引导,导致“千村一面”,失去特色;村内管理人员对规划重视不足,机械配合,工作效率不佳;村民或村企业主仅关注村庄发展的美好愿景,忽视发展时序,导致对规划工作的误解。

2.2 资金缺乏影响实施

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政策补助:通过对村庄现状问题的梳理,罗列出亟待改善提升的项目,依据一定的限额和比例,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投资估算表。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所列单价无法覆盖村庄建设实际发生金额,建设初期甚至后续的维护和管理费用依靠村庄自筹,就村庄产业和居民收入而言,部分村庄经济基础较差,而村庄产业前期投入较大、发展缓慢,村民收入较低,难以支撑建设资金,以至于在规划之初“焕然一新”,几年后“复旧如初”。

3 美丽乡村规划工作问题的对策研究

3.1 发挥专业优势,保障规划实施

规划设计团队要正确定位自身工作,增强责任意识。深入调研,结合各村资源优势编制可行性强的实施方案,杜绝“落地难”问题;为远期发展规划建设时序,引导村庄未来发展;加强公众参与,依据群众意见及时适当调整设计方案;提出保障实施管理方式,如协调、动态管理及奖惩机制等,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美丽乡村工作少走弯路。

3.2 以乡村环境治理行动为引领,推动乡村文明、乡村治理、村民觉悟意识的全面提升

要突破过去投资“项目化”,检查“指标化”的局限,转变重物质因素、轻人文因素的工作惯性。传承是文化之源,生活才是文化之根。要以改善村民人居环境为带动,全面推进乡村治理向德治与法治、和谐与共享不断迈进,村民思想觉悟、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和集体意识不断增强。形成村民开启新生活、乡村呈现新面貌的良好格局。

3.3 重视人文建设

(1)保护并修缮古迹。让古迹成为当地的代表性建筑。如此,不仅可以继续传承古文化,还可以使其成为农村的地标。(2)建设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可以为村民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如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提高村民的生活舒适度。基础设施必须具有合理性和便捷性。合理性:与村民的房屋相呼应,与整体的环境格局相呼应,不存在复杂和扭曲的现象。便捷性:为村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3.4 合理地采取村民的建议

村民拿到“美丽乡村建设计划书”后,应当仔细阅读计划书的内容,并在尾页的“村民意见与反馈”项中填上自己的意见与反馈,同时在尾页签署自己的名字并盖章。当农村规划者拿到签署后的计划书时,需着重参考尾页的“村民意见与反馈”项,并对可行的项目予以采纳,对不可行的项目予以驳回,驳回的理由需表达清楚,让村民可以准确地理解。之后再将“新农村建设之村民意见与反馈”以“美丽乡村建设计划书”同样的方式下发给村民,村民再签署名字和盖章。村民的第三次或第多次“村民意见与反馈”由电子版本完成,家中无电子设备者可到村民委员会完成。最后待每位村民的意见达成一致后,便可准备动工。期间对待每位村民的意见与反馈时,应当以心平气和的态度与村民讨论利弊,使村民对建设美丽乡村有基本的认知。

3.5 乡村空间规划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开展美丽乡村规划的建设过程中,要提前进行调查,了解当前乡村规划的实际状况以及建设的情况,针对村民家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尊重农民的意见,满足村民的需求,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美丽乡村规划需要依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构建集创新、发展、维护为一体的规划设计。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质量,还是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减少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任祎.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8,16(36):63-64.

[2]张强.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四川水泥,2018(12):325.

[3]魏利青.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8.

[4]姚雯娟.基于比较研究的辽宁省宜居乡村规划模式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17.

[5]高超.繁昌县新港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研究[D].安徽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问题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