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翻修施工技术
2020-10-21刘凯王利国刘永清
刘凯?王利国?刘永清
摘要: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翻修”技术就是将原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铣刨及病害处理后,重新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该技术在国内外市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具有工期短、造价较低、对周边交通和环境影响较小的优点,并能改善沥青路面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翻修施工技术
1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翻修施工技术要求
路面破损严重,采用罩面等措施不能使路面恢复良好的工作状态时,为保证必要的服务功能,应进行翻修并对旧洇青面层尽 可能予以再生利用。翻修前,应对需要翻修路段的路面结构、路基土特性和交 通量进行调查分析,并按路面补强设计要求或现行《公路沥青路面 设计规范》(JTG D50)的规定进行结构厚度设计。如因路基软弱导致路面损坏时,应对软弱路基采取有效措施处治,达到质量标准后再修筑基层、面层。热拌和冷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一般运用于翻修养护工程,可 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三级公路的中、下面层,以及四级公路 的面层。对于一级、二级及三级的上面层,以及高速公路中、下面 层,必须经试验、总结、评定合格后才能使用。
2 沥青混凝土路面翻修施工技术
2.1 磨光
由于沥青路面长时间运转,车辆在路面上行驶会导致沥青路面磨光,进而导致路面摩擦力下降,导致车辆行驶安全性受到影响,基于此,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在发现路面磨光问题时,应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此外,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点,沥青混合料的配比一定要参照相关标准,保证配比的科学性,进而确保路面的质量以及性能,为车辆安全形式奠定基础。沥青路面磨光导致路面抗滑能力下降,抗滑性能低于规范要求值。大部分路面磨光发生在高级公路中,造成路面磨光的主要原因是车辆行驶过程中,行车水平力使路面表层骨料棱角被磨掉,或者沥青路面油石比过大,泛油严重。因此,路面磨光路段应加铺抗滑表层,采用拌和法或者层铺法进行沥青混合料表面处治。
2.2 坑槽
路面出现坑槽除受到机械损伤造成的原因外,大多是由龟裂、松散等病害未及时处理而发展形成的。特别是在水稳性不良的基层上,路面坑槽如不及时修理,会因雨雪水渗入基层,使路面病害迅速扩展,造成更大损失。
2.3 啃边
啃边创般系由于路面宽度与行车密度不相适应,路面边缘强度不足,路肩与路面衔接处不妥加上积水湿软,在行车作用下造成。
2.4 油疗,麻面、剥落
表面处治路面除易于产生泛油现象外,还易于产生剥落或油疔、麻面现象。产生剥落这种病害的原因主要是面层油量不够、嵌缝料偏粗、洒油不匀或沥青偏稠、洒油温度过低等,致使沥青与矿料间的涂复能力差而不能牢固粘结。至于油疗、麻面多系沥青浇洒不匀、矿料过粗或过细所造成,洒油过多、矿料过细的则易产生油疔,反之就会产生麻面。
2.5 沥青路面的裂缝
裂缝这种病害的出现概率是非常大的,而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种,其一是材料的质量、混合料的比例、面层的厚度、气候的变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这些会使得路面出现横向、纵向、网状裂缝;其二是沥青表层的温度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还有就是车辆荷载的作用,导致局部路面出现了温度裂缝以及结构性破坏裂缝。
3 沥青混凝土路面翻修施工技术
为了防治上述问题的出现,以及确保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比必须做好道路的施工工艺。施工前对路面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及补救措施。
3.1 整修基层
水泥混凝土路面要求具有平整、均匀一致的基层或土基来支承,因此,对土基必须充分加以压实。在旧的碎、砾石路面或新建的碎石、砾石,块石基层上,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亦应注意表面平整、密实;有的在石质基层上浇少量有机结合料,或采用石灰上、石灰煤渣七充作基层,这对于上基潮湿,易于冻害翻浆的路段,往往很必要。采用 2 台铣刨机从同一半幅的两端同时进行,铣刨 4 cm 厚现状沥青混凝土面层,将路面铣刨后的松散粒料清除干净。具体铣刨方法:①铣刨前先用洒水车湿润路面,旧路面沥青混凝土统一采用铣刨机铣刨,自卸汽车随后装料,配备专门人员进行车辆指挥;铣刨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铣刨厚度,避免过浅或过深;②铣刨机铣刨后,采用清扫机清理废料,将铣刨面清理干净,边角位置采用人工清扫,尾料用小型农用车运至弃渣场。
3.2 铺设砂垫层
砂垫层可直接铺在土基或其他基层上,其宽度可较路面稍为加宽,以便设置模板;砂垫层的摊铺进度最好与混凝土的铺筑进度相适应,并略为提前,但进度超前过多时,砂层则易于扰动?不利于施工。
3.3 立模板与嵌缝条
在路面纵横向均需设置摸板,沿纵向的边部模板多用4-6厘米厚的木模板,并每隔50-100厘米,或内侧间距1-1.5米,外侧间距0.8-1.0米用足够长的道钉打人土中加以固定,必要时还可加设斜撑。弯道部分可用1.5-3.0厘米薄木板,外侧锯缝以便弯曲,并加密道钉。此外,为节约木材也可用普通槽钢制的钢模。沿纵向靠中心的一侧,在继续浇筑第二条车道时,拆除边模后,并设置纵向缩缝嵌条。路面横向缩缝及伸缝的上部嵌条与下部预制缝板可随着水泥混凝土向前摊铺,随时设置。安置边模时,要根据预先测设的标准样桩和分殴拉直的麻线,随时用水准仪予以检验和控制。
3.4 设置传力杆及加强钢筋
路面设计中有传力杆等时,在混凝土摊铺前应做好这一工作。路面边缘、角偶所用钢筋及传力杆、预制缝板等均应依照设计事先制备好,安设时,须仔细严格校正部位;否则,易于失去预期的作用,甚至反使版边,节缝、版角处破损,或形成节缝弯曲不直。
3.5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与运输
市政路面施工沥青混合材料拌制之前应该根据室内配合比进行试拌,进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拌和温度以及时间,沥青混合材料的拌制可以采用一套间歇式沥青混合料拌设备,施工过程中定时对设备以及配套设施进行检查,使各动态仪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此外,还应该对计量装置定期进行检查,进而确保沥青用量及集料的允许偏差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沥青进行运输过程中应该选择自卸汽车,同时运料车在出场之前需要安排专人完成测温,要求沥青混合料出场过程中的温度在 120~150℃之间,运料车需要注意其中运输沥青总量需要低于最大容量。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出现紧急制动的情况。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搬运应选择施工自卸汽车,在沥青运输前首先要清理好车厢,还需要在车厢以及车板上涂抹油水混合物,进一步防止沥青与车厢粘结。
3.6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技术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中,混合料的铺设是环节中的核心技术,沥青路面在敷设之前应先将基层路面上的杂物进行清理,使基层路面保持干净、平整、干燥。此外还应保证基层路面厚度、密度以及标高符合要求,如果基层路面中存在坑槽或是基层路面较为松散,应在第一时间进行修整,施工方可以采用沥青碎石材料对坑槽进行修补,为能够使基层粘结好,路面沥青的铺设在开始之前应在基层表面均匀散布一层透层沥青。混合料摊铺沥青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机械摊铺,一种是人工摊铺,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沥青路面摊铺也多使用机械摊铺,效率以及质量相对人工摊铺较高。
4 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翻修技术是先将原有路面铣刨,采取综合治理方式对路面病害进行处理,然后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在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整体性能的同时,增强其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与普通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相比,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翻修技术具有工期短、成本低、不造成环境污染等优点。研究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翻修施工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将该项技术更好应用于道路施工中。
参考文献:
[1]周香青.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接缝施工技术探究[J].居舍,2018(29):48.
[2]魏玉峰.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接缝施工技術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