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教旅游商业设计要点分析及思考

2020-10-21李秋晓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0年6期

李秋晓

摘要: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大力推进,宗教旅游项目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商业作为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的成败对整个旅游项目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宗教旅游商业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以三亚南山商业小镇为例,从规划布局、功能设置、立面造型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宗教旅游商业设计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商业设计;宗教旅游;体验型商业;在地性

近年来,文化旅游成为中国旅游大力推进的方向,作为我国文化旅游多业态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宗教旅游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业开发作为旅游产品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旅游项目的成败。因宗教属性的特殊性,宗教旅游商业设计不同于传统商业设计,作为建筑师,应重视宗教旅游商业的特殊性,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适合宗教旅游的商业设计,提升商业价值,促进旅游项目的发展。

1 传统宗教旅游商业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系统合理的规划布局

传统的宗教旅游商业缺乏系统合理的规划布局,商业混乱无序,或自由分散生长或粗放集中设置。宗教讲究纯粹性,有超越尘世的精神需求,而商业本身以盈利为目的,其世俗性是与宗教教义相冲突的。若商业设计仅以单纯的商业盈利为目的,忽视宗教讲究纯粹性的要求,忽略商业与整个宗教旅游产品的联系,这样设计的结果只会为旅游者带来过度商业化的负面印象。如何平衡宗教纯粹性与商业世俗化的关系,对整个旅游产品合理的规划是宗教旅游商业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1.2 商业功能业态单一,业态配套不足

近年來宗教旅游的客群在不断变化,观光游憩型旅游者比重下降,宗教体验型旅游者越来越成为主体;此外文化旅游类型也从传统的景点观光型逐渐向文化休闲度假型转变,目前大部分宗教旅游仍旧停留在“门票经济”,商业业态过于单一,依旧以烧香拜佛模式为主,这种仅针对于观光游憩型旅游者的商业模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要求,导致旅游者的体验丰富度不够,多元化不足,留不住人或重游率不高。 根据旅游者类型和变化趋势,进行文化体验、休闲度假项目的创新开发是商业设计的重中之重。

1.3 造型及细节设计缺乏在地性及独特性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具有在地性,宗教旅游商业设计更需要根植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多方面条件影响和制约。一个成功的宗教旅游商业设计应该给旅游证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提及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属于这个旅游项目特有场景,而当下的很多旅游区商业生搬硬套成功案例,缺乏在地性及独特性的深入思考,造型风格千篇一律,使旅游者产生审美疲劳,毫无记忆点可言。

2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南山景区,随着中国旅游业从大众观光向深度休闲度假逐渐转变,为更好地顺应市场的需求、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南山旅游景区面临亟待更新转型。商业小镇用地面积5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

3 商业设计要点分析

3.1 规划布局

整个景区由 “一轴三境”展开。入口公共服务区,特色配套商业区,静谧宁静的生活区,庄重而具仪式感的禅修参拜区沿南北向参拜核心轴线依次展开。“一境”为接引感悟,它以交通路径把文化展示,交通服务,旅游者服务配套完善的联结在一起。“二境”为观想感受,连接特色商业区及生活区。“三境”为静心礼佛,沿参拜大道到达海天圣境,叩见礼佛。三境在整个参拜轴线上有序展开,缓缓道来。

在方案设计之初,建筑师就对整个旅游产品加以规划,不仅承担景区内的配套服务功能,同时“商业即景点”,它是串联于参拜轴线的重要节点,商业设计不再是孤立的,而是融入到整个游玩线路之中。商业小镇规划位于“二境”,此区域是过渡区,自此文化氛围渐浓,宗教仪式感与庄严感也在加强,商业的世俗化逐渐弱化。在宗教旅游商业设计中建筑师应该强调旅游规划的作用,将商业设计纳入到旅游产品中。作为宗教旅游产品中一个重要环节,商业属性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被弱化,力求达到宗教纯粹性与商业世俗化的一种平衡,避免过渡商业化。

3.2 功能布局

整个商业小镇由一条长约400米的步行街串联。建筑沿步行街两侧自由排列,以商业、住宿、文化休闲为主要功能,解决景区吃、住、行、游、娱、购的所有功能需求,形成小镇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商业均为一层至三层建筑,建筑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形成若干个建筑群组。在建筑群组之间通过大量檐廊、架空串联人行流线,给旅游者提供避光、凉爽的公共空间。同时在设计上借鉴了中国南方传统村落布局形式及中国古典园林借景、对景的手法,结合环境设计,创造出丰富的空间体验。

在街巷空间的设计上收放有度,与建筑有机的形成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室外空间,在此置入不同主题,比如以佛教“五树六花”为主要景观元素,营造浓郁的“佛”文化广场,以佛茶文化为主题,体现“禅茶一味”的休闲餐饮主题空间,亦或是为传统撞钟祈福、大型文化表演等聚人气的活动提供的表演广场。商业设计从旅游规划出发,为整个旅游产品打造了佛教文化展示、禅修生活体验及大型文化演出等文化创新项目的空间场所。沿西侧水岸还以水环境的建筑布局围合出不同的商业院落,与山水有机共生,为旅游者提供了不同的禅修体验。移步易景,处处体现禅意的设计,更能让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不断产生兴奋点,增加体验丰富与多元化。以上所有的设计只为打造一个“让旅游者慢下来”,“让旅游者静下来”,“让旅游者住下来”的全功能、多业态、特色性度假旅游目的地。

3.3 立面造型

规划依山就势,依水而形;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着意于建筑环境的协调以及绿化环境的禅意,将建筑与地形融合起来。以水环境的建筑布局围合出不同的商业院落,与山水有机共生,形成整体的几何秩序。

建筑外立面形式突出热带和佛教两个主题。建筑为1-3层,屋顶采用单坡或双坡顶、深挑檐的形式,利用大量檐廊、架空等方式串联人行流线,为旅游者提供避光、凉爽的空间;与佛教主题相呼应,建筑中利用黄色山墙,同时穿插采用海南当地黑洞石作为墙面材料,除此之外还利用自然材料如片岩、木材,与玻璃、金属等现代材料结合塑造质朴、有亲和力的建筑形式;形成融合热带建筑元素,体现三亚地域特色的现代风格。

佛教旅游商业设计不应该是简单的复制复古建筑或生搬硬套现有案例,建筑师应重视对地域特征,建筑在地性的分析研究,同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寻求表现形式的独特与创新。

4 结语

因宗教旅游的特殊性,其商业设计有别于传统商业设计,不能再以常规设计方法应对。作为建筑师应该尽可能了解宗教义理及其在当代的发展,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从旅游产品规划切入,通过建筑设计手段和融合创新的思维,创造兼具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商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