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刺客聂隐娘》艺术风格分析
2020-10-21黄天书
黄天书
摘要:武侠片《刺客聂隐娘》由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执导,影星舒淇、妻夫木聪、张震、阮经天等倾情参演,该部电影取材于唐代裴刑的短篇小说集《传奇》中“聂隐娘”一段。影片以紧凑的情节以和极具冲击的视觉效果,通过胶片拍摄的方式成功吸引了观众的关注,2016年该片还获得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奖等殊荣。下面就来从叙事手段、情绪表达等角度来对其艺术风格展开分析。
关键词:《刺客聂隐娘》;艺术风格;分析
2015年《刺客聂隐娘》在大陆上映,随后不久导演侯孝贤便凭借该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的最佳导演奖等诸多奖项,在这个商业片大行其道的今天,这种能够让人通过感知自然、天道、人道来感知生命的影片真的是为金钱味过重的影片市场注入了一股清流。下面就来从艺术风格的角度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为广大同行业从业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叙事风格
作为《刺客聂隐娘》最为突出的艺术风格,是该片利用了大量的篇幅对自然景色进行描写,各地自然风光更是借助不同的韵味以及地貌进行取景展示。在人与自然的融合下,彰显了浑然天成之美,而在叙事的过程中,则是更加剑走偏锋的导入了片段化的讲述方式,不仅少了很多传统武侠片中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也没有设计出一波三折的矛盾冲突,导演侯孝贤采取了看似随意的几个隐娘归乡后的片段,来将整个情节、相关片段之间的联系变得松散、自然。
例如当隐娘归乡后,突然出现了嘉诚公主的抚琴镜头,而当在田季安的花园发现隐娘后,出现了手持利刃、头戴面具的神秘女子,虽然该女子在隐娘护送田兴与父亲的时候面具被挑下,但依旧没有以真面目与观众相见。除此以外,采药者与磨镜少年的出现也是毫无铺垫,观众在进行观看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较多的审美介入方可对前情后果进行理解和猜测。
因此我们说,在这种叙事方法的作用下,观众能够从传统的武侠片欣赏角度中挣脱出来,站在人物关系的理解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理解角度进行推敲和感知,方可体会到这种拍摄手段的艺术之美。站在艺术的角度来进行回看,隐娘回乡后嘉诚公主抚琴其实是隐娘的一段难忘回忆,而画内音琴声的静止则是表达了隐娘内心世界的孤寂。一直关注过侯孝贤导演影片的朋友不难发现,这种长镜头与空镜头的采用,也是其一贯的艺术风格。而在片尾通过将山、河、树等自然物质作为前景、人物作为背景来烘托的处理,则是通过时空上的统一来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引导观众通过画面感受到天地之间人类的渺小和对自由的渴望。
二、电影中的情感艺术风格分析
正如前面讲的那样,对于《刺客聂隐娘》这部影片而言并不能从单纯的武侠电影审美的角度进行欣赏,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武侠片经常是需要通过“动”来对观众进行吸引,然而在这部作品中则是更加强调通过“静”来对人物进行刻画。正如侯孝贤导演收的那样:在进行语言艺术风格刻画的时候,必须要从习惯性的戏剧结构中挣脱出来,通过一个标新立异的氛围来引导观众对内在人物情感进行追踪。
在这部影片中,整个氛围是有些压抑甚至沉闷的,人物是静的、环境是静的,例如在“母亲”去世前讲的这句:“一直放心不下的是当年屈判了阿窈”,这种沉闷的氛围与道姑的训诫看似矛盾,然而却也从了一个侧面表现出了聂隐娘在面对魏博与师命之间所做选择的艰难,为整个影片的压抑氛围做好铺垫。
再比如,影片还擅长通过对角色的声音做简化处理来避免由于语言带来的人物情绪明朗化与外露化。例如,整个影片中主角隐娘的台词非常有限,而且面部表情也尽量表现的相对平“静”,就连母亲与聂隐娘谈论起嘉诚的时候,隐娘的情感波动都是在通过一种微弱、压抑的低声哭泣中进行表现,这一幕却成为了整个影片中主角的唯一一次情感爆发,相比其他的处理技术而言这种内敛、克制的处理手段却更加具有情感张力和艺术美感。
综上我们得出结论,侯孝贤导演正是利用了这种声音、表情、场景的融合,向我们营造了一种压抑、安静的艺术氛围,在烘托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也与聂隐娘内心世界遥相呼应,一切“静”都是为了最后揭示人物剧烈的内心冲突与复杂的情感所做的导入。
三、影片镜头中的艺术风格分析
导演侯孝贤先生的影视作品镜头,通常都被他成为“气韵剪辑法”,通过淡化主观情绪来导入长镜头,最终实现一种“素面以对”的姿态,在《刺客聂隐娘》这部电影中,候导更是利用镜头记录天地之间的山水画卷、自然与人之间的“天人合一”、景物与镜头情绪的映射,表达出一种清晰的生命意识。
作为该影片中最为重要的自然元素,在镜头记录下的“风”灭有任何现代化设备,一切都是通过对自然风进行捕捉而成。可以说在隐娘与风的构图中,形成了一种影射的关系通过对“风独行而无影”来对隐娘内心的柔弱和孤寂进行艺术诠释。
另外,在该部影片中也有很多其他的自然景色也十分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例如当聂隐娘决定违背师命护送父亲的时候,镜头就通过固定机位来对夜幕下的美景进行记录,在近景中的天空中映射出的黑色树影、泛着白雾的水面,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朦胧、充满意境之美,随后镜头逐渐转为远景,天空中的蓝色逐渐变淡、雾气逐渐消散,一群群鸟儿翱翔于树林当中,直至最后隐没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这些画面都对聂隐娘内心的决定和“剑道有情”进行了理性的诠释与超越,而那群鸟儿则是象征了聂隐娘最终摆脱心灵深处的束缚、重获新生,这其中不仅有诗意更有寓意。
总结
综上所述,《刺客聂隐娘》这部影片中所展示的侠情柔骨都是借助一种淡化视觉的方式进行刻画的,在弱化传奇、强调自然的创作手段中突破了观众对传统审美理念的期待,可以说这是一部剑走偏锋的“艺术”武侠片。愿每一位观众都能够站在一个全新的视野来进行欣赏和品味。
参考文献:
[1]张亚芳. 电影《刺客聂隐娘》艺术风格分析[J].中国传媒, 2017, 12(11):7.
[2]许梦媛. 由电影《刺客聂隐娘》展开建筑与电影叙事诗性手法比较研究[D]. 2018.
[3]李宁. 从奇观到真实:武侠电影的美学新变——以电影《刺客聂隐娘》为中心的考察[J]. 创作与评论, 2018(18).
[4]吴楠. 侯孝贤的“诗意武林”——浅析《刺客聂隐娘》的视听境语[J]. 戏剧之家, 2019, No.213(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