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2020-10-21张秀娟
张秀娟
摘 要: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主要阵地,通过创建高效的地理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采用创新性方法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才能保证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开展学习,并且将改革贯穿教学始终。高效课堂主要指的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其更好完成教学内容。为创建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方式,对于教学中每一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并且不断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本文主要是探讨如何建立高效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快乐学习;高效课堂;多媒体教学;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对于高中文科生来说一直使他们十分困扰。因为在地理学科中能够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进行结合,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十分困难,在学习中即使用了较多时间进行学习,也难以取得理想成绩。如何才能更好提高成绩成为每个文科生急需解决的问题。
1.采用集体备课方式
常言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能够对教学是否成功起到决定性作用。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要求教师采用全程备课方式,重视备课的重要性,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他们互相交流经验与信息,使自身思想在不断碰撞中擦出火花。通过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方式,帮助教师更好理解教材内容,拓宽自身教学思维。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及时解决问题、发现问题。除此之外,集体备课也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使他们业务能力得到增强,最终更好服务于地理课堂当中来。
2.采用预习、探讨、作业一条龙形式
预习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学生可以根据知识体系,根据预习的方式对知识体系进行简单了解。而在这个时候,课堂探讨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对在开展课堂探讨过程中,不能对学生讨论结果直接评判,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辩证看待问题的思想。比如地理学习中一个重点知识就是在发生沙尘暴后带来的影响,很多学生都能说出不利因素,但是有利于因素受到学生忽视,在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有利因素,包括可以带走污染物等等。因此教师要先肯定学生讨论结果,随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
作业作为巩固学习内容,论语提到温故而知新正是这个道理。在布置作业时也需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正确留作业。在留作业过程中,教师应当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特点。采用少而精目的,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学习精华,另一方面则是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二是如何正确批改作业。在这时教师应该本着细而准的目的。细的主要目的就是查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准确的找到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内容。教师只有更好的利用课前、课后、课中时间,才能为课堂提供更好服务,为学生地理学习提供更好服务。除此之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当具备较强的针对性。根据不同学生,采用由简到难方式,逐渐培养学生自信心与成就感[1]。
3.创建快乐课堂
建立快乐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在课堂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幽默的特点,并且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意识到地理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为什么济南被称为中国四大火炉之一。快乐课堂并不是毫无限制,学生可以胡说八道,而是教师应当把握好教学力度,使得课堂张弛有度。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机会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来,不断提高教学参与度,使学生感受到地理课堂是快乐的[2]。
4.抓好各项考试
考试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进行总结,只要不是面临高考,任何考试都可以暴露学生在日常学习时知识漏洞问题,帮助学生在日后学习中起到查缺补漏目的。首先,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试卷进行讲析,幫助学生找到问题,随后进行引导。其次,学生在知道自己错题后,应当及时进行总结,掌握自己出错原因。比如如何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思路?哪些错误是因为马虎出错的?哪些错误是因为自身知识匮乏所出错的?只有找到出错原因才,能更好达到考试目的。再者,考试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复习环境,在考试之前,学生都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更加系统的知识体系。最后在考试结束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导,保证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考试,最终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只有正确看待错误、改正错误,才能在日后学习中有所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密切关注学生个人发展,相信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并且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与主观性,使学生可以勇于创新、勇于思考,最终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高效的地理课堂。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从学生感兴趣内容入手,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最终使学生改变对地理学习态度,更好配合教师开展各项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秀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06):49.
[2] 王婉霞.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