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及安全控制
2020-10-21孙伟
孙伟
摘要:在当前的建筑项目中,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得以应用,这得益于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来说,尽量在施工方案选择上减少施工难度,因此,兴起了高支模施工技术并且加大了研究力度,然而,高支模操作工作极为复杂并且会有比比皆是的难题出现,所以必须将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施工行业技术发展研究的重点,不断攻坚克难迎难直上才能够促使建筑行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技术;安全
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主要应用目的在于支撑,但是在具体应用期间该技术属于高危技术,不仅是因为该技术应用于施工环节所产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变化需进行严格审查,并且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对材料、技术要求等方面有著较为严格的标准与要求,所以在具体施工中需严格按照相关工艺要求、流程与规定开展施工,以此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避免施工期间出现安全事故。
1 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所谓高支模,指的是支模高度大于或等于8m时的支模作业。因此,建设部及地方行业主管部也出台了高大模板施工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的住建部【2018】37号令中明确规定超过一定规模的高大模板范畴及专家论证等相关要求。由于高层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危险性及施工难度较大,所以需要搭设高支模来完成结构施工,高大模板支架搭设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在高支模施工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规范化,确保每一位高支模施工技术人员都能够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确保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效率。
住建部的建办质[2018]31号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说明:①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注意:"此类不需要专家论证")。②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注意:"此类需要专家论证")。
2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探究
2.1 检查与验收高支模
仔细检查高支模是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施工的重点与难点。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高支模安装之前,应对施工环境进行系统性检查,并根据施工地实际状况进行系统科学的布置,高支模安装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指导,并考核通过的施工人员。在安装前应对安装施工人员与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有效合理的沟通。施工企业应该对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以及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处理,避免安装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在选择立杆时,应根据高支模技术以及施工地点的现场情况进行合理选择立杆位置,立杆需设置垫脚板,严禁出现立杆未设置垫脚板后进行安装施工的现象。为了能够使安装设施符合标准规范,在安装前要熟悉管材结构的具体信息,管理人员应按照实际管材材料的数据进行计算支架最大承载力。同时应根据场地情况合理选择立杆分布间距,确保立杆支架的距离处于科学状态既既满足经济性,又能满足施工需要,最重要的要满足安全性。此外,选取链接重点处进行合理加固,提高立杆安全性能。
2.2 高支模的安装工作要点
首先,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架体安装施工前,同技术负责人交流施工技术并严格按照专家论证通过的专项方案进行施工,做好相关技术交底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如果忽视高支模支撑体系基础就安装架体,容易出现沉降问题,进而导致架体可靠性与安全性降低,因此,按照我国相关的施工标准要求来施工,必须格外注意利用硬化或其它处理措施来应对高支模支架基础的稳定。其次,施工单位还必须注重高支模安装的各种细节问题,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构件的检查与维修工作、定期检验施工成果等。高支模架体材料必须按照施工设计方案的要求来选取,避免材料厚度不够、锈蚀等情况的出现;对于支撑体系中的所有构件必须安排专业的人员开展检查工作,及时发现松动的扣件并进行处理,并且根据有关规定并通过现场抽验的的方式来检验扣件以及支架钢管的厚度,及时更换与规定不符的施工扣件;当然,还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支撑体系,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2.3 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为有效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实际质量,首先应该保证混凝土各种材料之间配比的科学性,其次在实际浇筑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操作,为后续高支模技术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通常情况下,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应该是从梁的中间部位开始,接下来是梁的两侧位置。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还应该在浇筑的时候注意控制好浇筑的高度以及速度,保证浇筑的高度以及速度都符合浇筑施工的标准要求。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振捣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对振捣力度和速率的合理控制,保证不会出现漏振或者过振问题。
2.4 拆除高支模施工
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辅助,因此,在完成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之后需要将其拆除掉。但是在实际拆掉高支模之前,必须安排专门的试验室专业人员通过试块强度试验或者现场回弹检测评估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以下条件,方可拆模:一、承重模板:1、板:当跨度≤2时为 ≥50%;当跨度 >2,≤8时为≥75%;当跨度 >8为 ≥100%;2、梁、拱、壳:当跨度≤8时为 ≥75;当跨度>8时为≥100%;3、悬臂构件:不管跨度多大,均必须达到100%。二、非承重模板:包括基础、柱子、压顶的侧模板,另外还有梁、和墙的侧模板,其拆除时只要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即可拆除。但对于墙体大模板,在常温下则要求强度达到1N/mm2时方可拆除。
只有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规范要求的时候才能够进行高支模的拆除操作。在实际拆除的时候,首先应该对高支模进行良好的清理,保证拆除工作的安全性,并严格按照拆除的相关要求标准进行操作,有效保护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在完成整体的拆除工作之后,对各个拆除部件进行合理的整理,可以回收利用的要检查清理,损坏的结构要进行维修或者是更换。
3 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
3.1 充分掌握高支模施工设计的方向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高支模施工属于高空施工,整体难度较大,因此对于施工技术有着较高的需求,在进行高支模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充分掌握施工环境,明确施工工序,而且需要和资料进行联系,持续改进施工方案,确保高支模施工能够顺利地进行。
3.2 增强高支模施工技术中的安全管理
在开展高支模施工之前,专职安全员和技术人员需要认真地检查施工场地,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施工安全,在安装以及拆除高支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地参考施工规范,选择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损坏模板和支架,正确放置拆除的材料。不仅如此,需要积极地培训作业人员,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施工作业人员需要参考施工方案以及行业标准来开展施工。要是在施工時期产生问题,就需要进行上报,降低安全事故产生概率,产生安全事故之后,必须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应对,确保整体的施工可以顺利地进行。
3.3 增强高支模施工技术中的技术管理
在开展高支模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对相关技术员及施工作业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培训之前,需要邀请专业的、具备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来设置培训计划,针对相关技术员及施工作业人员开展系统的培训工作,增强这些人员的职业技能。等到培训完毕,就需要开展实践考核,确保相关技术员及施工作业人员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技术,合格之后才可以上岗,这样能够给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使用提供保障。
4 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在建筑施工中运用高支模技术是优化建筑结构和提高建筑的安全和质量所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所有建筑从业人员都要准确认识高支模技术并在实际的施工环节中合理应用,在加强管控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大对高支模技术人员的培训,从而更好地保障建筑施工项目取得圆满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杨孟鑫.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9(28):120.
[2]郭应海.探讨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