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020-10-21郭明明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郭明明

摘要: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人们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建筑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对混凝土加大重视。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频率较高的材料,会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因此,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能在一定层次上提高建筑行业的施工能力,进而推动建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新开工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较多,人们对于后期工程验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任何一项施工建筑都是用施工材料为基础筑成的,而混凝土则是建筑施工中用量最多的材料之一。要确保工程质量有保障,就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掌握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技术,确保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的质量是达标的。同时要掌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做好混凝土的制备、施工等关键步骤,确保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安全可靠,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奠定良好基础。

1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点

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优点主要有:①在建筑工程施工时,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可以使得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强度得到保证,尤其是在对建筑的支撑结构和承重墙进行施工时,混凝土结构的优势更加明显;②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的防水效果得到提高,只有建筑工程的外观防水性得到保障,建筑工程的正常功能才能得到发挥,从而防止出现漏水问题对居住人员造成影响;③相比其他技术,其施工流程简单,施工效率较高,可以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时间,并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2.1 混凝土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技术

混凝土施工材料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要根据实际的建设方案,合理选择施工材料,确保水泥的强度符合施工标准,在强度一致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粗细骨料的级配符合标准要求、混凝土的搅拌用水要符合规范要求、外加剂的选取要符合施工要求。当施工材料入场时,需要严格检查相关材料是否带有质检证书,杜绝不合格的施工材料进入现场。在施工材料入场后,要统一进行管理,要将水泥、骨料等施工材料放置在水泥地面上,且要做好防雨防潮工作,避免水泥受潮出现板结现象、骨料遭到浸泡,使其自身的含水量发生改变,同时储藏地区要有完善的排水系统以及良好的通风效果。在混凝土的制备环节,要严格控制好水灰比,确保混凝土符合施工要求。

2.2 配制技术要点

混凝土是由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为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有一定流动性的水硬性材料,水分蒸发后获得一定承载力和硬度等的特点,该材料作为建筑工程半成品材料之一,配置工作本身涉及到的环節和技术要点较多。从整体上来看,要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有关部门在混凝土原料选择环节需要严格把控,施工企业应该在原料选购期间加大对材料检查的力度,混凝土配制涉及的粗细骨料、水泥成分等都要按照建筑工程实际要求进行严格的对比检测。保证监测结果更具参考性和科学性,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将材料送至专业的实验室进行化验,再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此外,混凝土配制中,需在材料选择和比例控制方面加以注意,各种材料的投放顺序和振捣力度也应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施工,建筑施工企业在大量配制混凝土前可以先试配制一部分混凝土,待其达到龄期后检测其强度等各项参数是否符合建筑工程标准,保证配合比例的正确性。

2.3 混凝土施工材料运输环节技术

混凝土的搅拌一般分为现场搅拌和集中式搅拌,大多数的建筑施工由于混凝土的使用量比较大,都选择从集中式拌合站运输混凝土。施工企业应当在混凝土运输之前,根据混凝土的实际配比情况,制定出最为合理的运输路线,这样能确保混凝土在发生硬化反应之前准时到达施工现场。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需要用专用的混凝土运输车,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或者硬化现象,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不符合施工要求,造成混凝土无法继续使用,需要重新制备,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当混凝土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进行搅拌时,要严格控制好行车速度。同时要对混凝土运输车的罐体采取适当的保温或隔热措施,避免冬季混凝土由于低温发生冰冻现象或者在夏季由于温度过高出现吸热现象,导致混凝土的质量降低。

2.4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施工处理的关键技术

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一定要注意保持好卸料的高度,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搅拌材料发生分层以及离析等状况,通常情况下卸料的高度不超过2m。在浇筑竖状的混凝土结构构件时,在实际作业中浇筑的高度应该不超过3m,溜管以及串筒等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下料浇筑方法。在使用竖状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用混凝土、砂浆以及水泥等将底部填充50~100mm的厚度,用实际浇筑的高度作为依据,可以适当调整混凝土水灰比的比例,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分配,可以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做出保障。在对混凝土混合物进行振捣的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四周支架、加固体系以及模板的各种情况,如果其发生位置移动或者外观变形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发现并且进行调整,只有确定位置正确及外观正常的情况下,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对于在柱子与墙壁之间连接的梁板,在进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因混凝土下沉产生裂缝,首先应该对柱子以及墙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对梁板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对梁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注意始终保持同步浇筑,如果梁板超过1m,则可以对梁板进行单独浇筑,来保障混凝土浇筑后的工程质量。

2.5 振捣

在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还需要开展振捣操作,只有两者有效衔接,并确保振捣技术的妥善性,才能促使原材料均匀分布,促使混合料内多余的空气能被及时排除,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致密效果。在经过合理化的振捣工作后,还要在模板中填充混凝土,避免混凝土出现局部缺失现象。与此同时,相关人员还要对振捣的适度性展开分析,避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等现象。如何正确评判振捣工作是否到位,则是需要施工人员观察振捣之后的混凝土,是否存有下沉变慢、没有产生气泡等问题,若是在施工中出现过度振捣,就会引发浆液流失等现象。依据振捣类型,可以把混凝土振捣划分成为机械与人工两种形式,但无论在施工中运用哪一种操作模式,都需要合理设置振捣插入点,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2.6 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在12h以内进行养护,并定期做好表面洒水作业,针对塑性低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实行喷雾养护模式。一般情况下,养护作业持续时间在14d以上,养护过程中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为了避免混凝土开裂问题,技术人员需要使用覆盖或涂抹的方法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处理。

3 结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是主要的结构类型,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关施工人员需从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尤其是要把控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的关键技术应用,保障混凝土施工的规范性,避免混凝土施工技术不当引发的混凝土裂缝等质量缺陷,促进建筑工程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蒙修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9,26(1):153,155.

[2]陈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24):128–129.

猜你喜欢

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无裂缝大坝混凝土施工若干关键工艺
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管理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试析深基坑支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