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中学物理课外活动的实施策略
2020-10-21邵帅
邵帅
【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实施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结合已开展的活动,探讨开展物理课外活动的实施策略;第三部分总结反思。
【关键字】课外活动 实施策略 核心素养
一、背景和现状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现代认知心理学要求物理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教学内容尽可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国内也有很多在这方面的研究。谷春生老师的《谈物理课外实验和小制作的设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一文中指出,物理课外实验和小制作,是物理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着力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智力的开发,更有利于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同时他在文章中列举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会爬动的纸蛇,发光的冰糖、打火机发电、气球摩擦日光灯发光等学生不易观察的实验。通过这样的实验,更加形象生动,学生易于理解,容易掌握,并且易于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实施策略
确定好一个课外活动研究课题以后,分成六项探究内容:(1)活动目的和背景;(2)活动材料;(3)活动方法(步骤);(4)预期结果;(5)活动原理;(6)活动拓展。我们以“鸡蛋碰撞研究”活动为例,来說明各个环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
(1)活动目的和背景:同学们经过查找资料发现,俄国物理学家别莱利曼(1882-1942)所著《趣味力学》开卷就是提及这个问题:“两手各持一个鸡蛋而撞击。若两者完全相同,撞击部位也相同,哪个鸡蛋会破呢?”。书中相关论述如下:该问题是数年前(距今百年前)美国杂志《科学与发明》所提。他直接指出从哪一枚运动或哪一枚静止的角度去分析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运动是相对的。到底是哪个更容易碎呢?研究小组成员向学校食堂借了200枚鸡蛋来一探究竟。
在这一环节中,背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需要学生查阅很多书籍,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加工能力,也可以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活动材料:盛放鸡蛋的盆子两个、同一批次鸡蛋200枚、纸、笔
因设计方案会有所不同,活动材料应根据简单易操作、易获取的原则。
(3)活动方法:设计了“鸡蛋碰撞实验”记录表
这一环节不同研究小组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预期结果:破碎的概率一样
这一环节实验的结果有可能会和预期不同,可以更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5)活动原理
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牛顿第三定律,碰撞,动量定理等这些知识点。
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归纳和抽象能力。
(6)活动拓展:
用带弹簧的运动小车模拟运动的鸡蛋,用静止的另外一台模拟另一枚鸡蛋,车身附带液体(模拟鸡蛋内部),观察弹簧压缩量。
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深入探究物理现象背后规律的内驱力。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三、总结反思
看似很简单的生活现象,背后却有丰富的物理规律,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手脑并用,才能让所学的知识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我们陆续又开展了“不倒翁设计研究”,“水火箭设计研究”,“鸡蛋撞地球设计研究”等一系列活动。比如在开展“不倒翁设计研究”中,研究小组经过查找资料发现:在古代很早就利用重心来设计器具。考古学家们发现,仰韶人使用的尖底陶瓶来打水。由于瓶子的重心在双耳以上,因此用绳子挂起来,瓶体是倾斜的。这样,将它缒到河里去,它就能自己斜过来让水进去,并不需要摆动它,打起水来很方便。而陶瓶灌水六七成满后,它的重心降到双耳以下,使它能自己扶正,往上提时水不会倾洒出来。学生了解了这些后,就会激发出对古代科技发展的浓厚兴趣,将来他也许会利用重心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产品。在“鸡蛋撞地球设计研究”活动中,同学们更是脑洞大开,结合数学几何的稳定性来设计防撞装置,增加降落伞增加阻力减少到达地面的速度,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开展物理课外活动,能够驱动学生主动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
[参 考 文 献]
[1] 谷春生.《谈物理课外实验和小制作的设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22-23,5,31,2010,物理教师.
[2] 别莱利曼.《趣味力学》1-2,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