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0-21杜峙纬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9期
关键词:财务治理治理体系上市公司

杜峙纬

【摘 要】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给我国上市公司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其在经营管理方面面临着挑战。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能够实现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优化上市公司的财务结构和治理效率,对上市公司的良好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现状进行概述,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问题展开分析,并结合国内资本市场规律和上市公司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国内上市公司提升财务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治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F83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9-0133-02

0 引言

财务治理通常是指企业财务问题的内部治理,其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的财务权利通过全面、科学的管理形成最为合理的配置。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财务权利配置治理是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宏观角度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权利进行分配,对财务问题进行管理。与财务管理相比,财务治理是一种宏观的调控手段,是前者的指导与“上级”,由此可以看出,财务治理在上市公司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落马”的情况时有发生,破产、摘牌等问题比比皆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问题导致的。可见,加强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非常重要。

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现状概述

截至2019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有3 600多家,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国内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也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由于部分上市公司中存在信息非对称性和利益不一致性,导致企业治理结构和财务治理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国内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现状主要表现為以下3个方面:其一,在治理结构上,国内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中,股权较为集中,某些占股较多的股东能够绝对地控制公司,而大股东持股40%以上的公司占国内上市公司总数的50%;其二,在治理权利上,国内上市公司中专业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普遍不高,再加上机构投资者的股权比较分散,在证券市场上所占比重不大,导致治理权利的分散;其三,在经营状况上,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运转中,亏损现象较为严重,经营亏损和收支持平的公司占多数,能够盈利的公司仅占国内上市公司总数的40%。

2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财权配置不合理

国内大多数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公众股过于分散,董事会通常由股东大会中的大股东操纵与控制,这也使得国内多数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大都掌握在大股东手中,导致股东大会空壳化现象较为严重,中小股东的财权难以实现。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的“负外部性”使得除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人都呈现出“负”的效果,也就是权力的“排外”,在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有着主导作用与超越法人的权限,这就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与人事任命等权力都集中在大股东手中。这种“一股独大”的现象使得中小股东的财权难以实现,治理结构不够合理。

2.2 财务治理主体缺乏制衡

国内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包含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层等“三会四权”4个主体。从形式上看,股东大会拥有最终控制权、董事会拥有经营决策权、监事会拥有监督权、经理层拥有经营指挥权。然而,结合国内上市公司的现状,董事会通常都是由股东大会中的大股东控制的,同时经理层也占据了董事会的大部分职位,而且在治理结构中股东、董事会、经理单独结构比例较低,股东与董事会、经理重叠严重,所以就产生了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的“内部董事治理”问题。再加上国内独立董事制度起步时间较晚,在董事会中独立股东的发言几乎流于形式,所产生的作用有限,进而导致治理的主体缺乏制衡。

2.3 监事会监督作用难发挥

国内上市公司的监督是基于“二元制”的董事会和监事会设置方式,从关系上看,监事会对董事会有监督权利。然而,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从属关系是平衡的,在大部分公司中监事会与董事会的权利相同,虽然监事会对董事会行使监督权,但存在较多不合理之处,监事会对财务的监督权也只是事后性的,对财务的控制权和决策权也几乎被架空,在日常的财务治理中也没有参与董事和经理间的决策。同时,我国的监事会缺乏物质的保障,监事会的权利行使需要依靠律师,但是聘请律师和专业人员的费用却无明文规定,使得监事会的权利行使缺乏物质保障,监督的作用也就难以发挥。

2.4 激励与约束缺乏效果

国内上市公司的内部激励与约束缺乏效果,存在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在激励机制上,上市公司针对利益相关人,如股东、董事、监事、经理人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动态化与长效化的效果,使得其激励作用难以发挥。在约束机制上,目前国内大多数上市公司尚未建立严格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再加上外部经理人的发展较差,使得经理人产生了有恃无恐的心态,缺乏约束感。上市公司的很多经营者利益无法在透明的制度下得到保障,导致其在决策的过程中谋取私利,或通过内幕交易等手段获得不正当利益,产生财务治理的问题,进而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

3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对策

3.1 改善财务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要保障财务治理体系的良好运行,首先就要通过重组、参股、引进投资者等形式培养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实现股权结构的分散化。结合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形势,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社会保障资金、商业保险资金等形式建立起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多元化股权结构,从而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改善财务治理的结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考虑适度多元化的问题,科学地进行股权分散,针对我国当前现行的资本市场规律和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上市公司应将股权集中在投资者的手中,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上市公司在财务治理上的效率,也能够实现上市公司股票的流通。

3.2 发挥独立董事作用

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经验表明,独立董事能够起到制衡治理主体的作用。结合国内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治理主体缺乏制衡的现状,首先,国内应建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宗旨,以健全、有效、开放等市场机制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的独立董事队伍。其次,改善独立董事内部的成员结构比例,扩大独立董事人员在董事会中的数量,规范独立董事的行为,同时需提升独立董事的能力,让独立董事可以对上市公司内部的各项财务决策实现有效的监督,为独立董事发挥制衡作用奠定基础。最后,完善董事会内部的专职委员会。上市公司要在董事会内部建立起专职委员会,设立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独立董事等不同的机制,实现薪酬、审计、提名、考核等各项工作的规范化与公平化。

3.3 提升監事会监督能力

上市公司要改善监事会的地位,发挥监事会治理监督的作用。首先,要建立以独立性为中心的监事会。我国现行的监督法规在监事任职资格、监事会资源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要弥补现有法规的不足,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挑选出中小股东监事、职工监事等,同时鼓励中小股东和职工积极地参与内部财务监督。其次,要赋予监事会独立、平等的监督权利,保障监事的专职化,坚决杜绝监事会与董事会之间的人员重叠关系。最后,监事会的监督结果需要定期公开,可以加入公司的财务年报中,通过这种公开的形式督促监事会能力的发挥和职能的提升,保证其发挥出治理监督的作用。

3.4 完善约束体系和激励体系

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可以保障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主体主动性的发挥,因此上市公司需要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实现财务治理主体在职责履行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激励体系方面,上市公司应建立起董事薪酬激励制度,可以加入期权等长效激励机制,以现金收入为主,加入适当的福利,例如增加持股比例、股权激励等,从而实现股东与公司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在约束体系方面,要根据《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建立起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约束体系,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提高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面对不规范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保障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公平与公正。

参 考 文 献

[1]周梅妍,刘彭海.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14(6):34-36.

[2]张凯.浅析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246.

[3]郝宝永.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现代商业,2019(24):53.

猜你喜欢

财务治理治理体系上市公司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建立财务治理机制 推进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财务治理浅析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