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上颌窦前内侧壁切开入路手术疗效分析
2020-10-21张焕生
张焕生
【摘 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上颌窦前内侧壁切开入路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上颌良性病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Caldwell-Luc术式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上颌窦前内侧壁切开入路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运用上颌窦前内侧壁切开入路手术治疗上颌良性病变患者时,可以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实现上颌窦内病变的彻底切除,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内镜;上颌窦前内侧壁;入路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9.6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116-01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具有窦腔容积大,窦口高,引流不通畅的特点,容易发生病变。临床上以上颌窦囊肿、真菌性上颌窦炎、上颌窦出血性息肉及上颌窦乳头状瘤较为多见。对于上颌窦发育较小、钩突外生等病例,经窦口鼻道复合体切开钩突,扩大上颌窦自然口,运用多种角度镜和特殊手术器械,仍有操作盲区[1]。因此,本文以上頜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鼻内镜上颌窦前内侧壁切开入路手术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上颌良性病变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28-41)岁,平均(33.23±3.50)岁;体质量指数(20-25)kg/m2,平均(23.12±0.74)kg/m2。观察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27-42)岁,平均(34.11±3.57)岁;体质量指数(21-25)kg/m2,平均(23.66±0.79)kg/m2。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1)年龄在18-60周岁之间,性别不限。病变均位于单侧。(2)自愿接受本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意识清楚,能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
排除标准:(1)合并传染性疾病、重要脏器损伤或恶性肿瘤者;(2)近1个月居其他药物治疗或入院资料不全者。
1.3方法
对照组:使用Caldwell-Luc术式进行治疗。所有病例术前均行鼻窦CT薄层1mm轴位扫描。手术后10d,观察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记录实验数据,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观察组:使用上颌窦前内侧壁切开入路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采取仰卧位,对侧鼻腔先插入“16”号导尿管,注入10mL0.9%氯化钠注射液,封闭术侧后鼻孔,起到压迫止血作用,同时防止冲洗时有碎骨片坠入鼻咽部。在MMA术后0°鼻内镜下15号圆头片沿下鼻甲前缘上方鼻腔外侧壁,自上而下向鼻底做弧形切开,从粘骨膜下剥离至下鼻甲骨鼻腔外侧壁附着部前端,将鼻甲根部上的粘膜进行分离,向后接近上颌窦自然口,将鼻甲根部下的粘膜进行分析,向后至鼻泪管开口附近,将患者鼻甲骨质头端暴露出来。在患者下鼻道找到顶端的凹陷处,将这个区域作为鼻泪管下端的下鼻道开口。将开放的泪前隐窝与上颌窦腔,在0°鼻内镜的直视下降上颌窦的病变清除干净,切除钩突,开放筛泡,然后在病变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除去上颌窦腔的前壁或内下骨壁,观察患者有无深陷的齿槽隐窝,保留正常窦腔粘膜,将盐水冲洗术腔,将膜性鼻泪管-下鼻甲瓣进行复位,粘膜切口对位缝合2-3针。后切开下鼻道外侧壁粘膜做下鼻道上颌窦开窗,便于熟手观察及引流[3]。
1.4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粘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内窥镜检查见窦腔粘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鼻内镜检查术腔出现粘连,窦口狭窄或闭,有息肉,有脓性分泌物。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上颌窦是一个底在上方的椎体,为4组鼻窦中最大者,平均容积13mL,有前壁、后外壁、内壁、上壁、底壁5个壁。鼻腔的黏膜均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它的表面有一层纤毛,在鼻腔内由前向后摆动,在鼻窦内由窦底向窦口摆动。所以最好的手术方式是在保留黏膜的同时,将上颌窦病变组织彻底清除,尽可能在微创的同时处理好视野盲区和操作死角是问题的关键[4]。使用上颌窦前内侧壁切开入路手术进行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该入路具有以下特点:出血少;在0°镜下操作,在同一切口处可送入吸切器清除病灶,直视下操作,手术更彻底,不易复发;并发症少,术中主动暴露和解剖出鼻泪管,将其保护起来,更不易损伤;便于术后恢复,术中保护好了上颌窦黏膜,扩大了上颌窦自然口和上颌窦后囟,便于术后观察术腔。在手术后还应该做好以下操作: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72h,48h后拔出填塞物,术后第4天开始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术腔,口服黏液促排剂。真菌性鼻窦炎未使用抗真菌药物。术后第2、4、8、12周各复查1次。在70°镜观察上颌窦内变化,如发现可疑病变,及时处理。常规口服黏液促排剂4周,鼻喷激素使用2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CT[5]。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使用上颌窦前内侧壁切开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更利于患者的伤口恢复。鼻内镜上颌窦前内侧壁切开入路手术的处理,保留了鼻腔正常生理功能,避免了眶下神经和下齿槽神经损伤,既保护好了鼻泪管,又能在0°鼻内镜下清楚地暴露和切除病变组织,看似一开始切口相对复杂,实际上是切口暴露好了以后的一目了然,迅速有效的操作,更为便捷,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在运用上颌窦前内侧壁切开入路手术治疗上颌良性病变患者时,可以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实现上颌窦内病变的彻底切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贾弘光,李希平,于湛,等.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微创治疗累及上颌窦的复杂内翻性乳头状瘤[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6):546-549.
杨璐,赵卫东,刘全,等.鼻内镜手术治疗鼻颅底神经鞘瘤:52例经验总结[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53(4):257-262.
黄海,危会萍,张克辉,等.鼻内窥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进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8,39(7):1066-1068.
王英斌,吴虹,吴桂卿,等.鼻内镜下鼻内开窗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临床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5):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