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20-10-21王涵
王涵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活动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本院收治60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损需行修复治疗的患者,遵循双色球分组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给予固定义齿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活动义齿治疗,比较两组修复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的治疗有效率100%、咀嚼功能修复率96.67%大于对照组30例的治疗有效率73.33%、咀嚼功能修复率6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固定义齿修复,活动义齿修复,临床疗效更为理想,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固定义齿;活动义齿;治疗有效率;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咀嚼功能
【中图分类号】R78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101-01
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是一种治疗难度较大的疾病。牙周病属于常见口腔科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牙龈出血、咀嚼功能退化、牙齿松动等,但牙周病会导致患者丧失牙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会降低患者的外观美观程度。合并牙列缺损后,临床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大[1]。现临床有固定义齿修复治疗与活动义齿修复治疗两种疗法,但哪一种更优临床尚未明确。本研究基于此,对比分析了两种修复疗法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本院收治60例牙周病伴牙列缺损需行修复治疗的患者,遵循双色球分组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男性有18例,女性有12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45.04±5.32)岁;患牙共有37颗,其中上颌牙21颗,下颌牙16颗;缺损患者21例,缺失患者9例。观察组30例,男性有17例,女性有13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45.64±5.41)岁;患牙共有35颗,其中上颌牙20颗,下颌牙15颗;缺损患者20例,缺失患者10例。两组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30例给予固定义齿治疗,进行全口(牙体、牙列、牙周)检查后,遵循固定义齿设计原则,科学合理的选择基牙,设计相应的桥体,备牙取模,可选择烤瓷或全瓷作为桥体制作材料,制作完成后,通过粘黏剂固定义齿,完成修复。
观察组30例给予活动义齿治疗,进行全口(牙体、牙列、牙周)检查后,掌握患者的牙列缺损情况与牙槽骨吸收程度,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经济水平合理选择基托材料,制备基牙,确定修复范围,确认人工牙的排列情况,常规取模后,试戴制备完成的义齿。
1.3 观察指标
两组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1)治疗有效率,疗效标准参照文献3制定,现详细标准如下,显效:修复治疗后,义齿就位良好,可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基托下无炎症反应出现,基牙松动度小于等于Ⅰ度。有效:修复治疗后,义齿基本可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基托下基本不见炎症反应,基牙松动度在Ⅰ度--Ⅱ度。无效:修复治疗后,义齿无法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基托下可见炎症反应,基牙松动度大于Ⅱ度。(2)咀嚼功能修复率,疗效标准参照文献4制定,现详细标准如下,显效:预留牙齿和义齿无移动、松动现象,咀嚼功能彻底恢复正常,可正常咀嚼食物,言语清晰。有效:预留牙齿和义齿基本没有移动、松动现象,咀嚼功能明显改善,但尚未达到正常水平,可适当咀嚼松软食物,言语较之治疗前更为清晰。无效:预留牙齿和义齿有移动、松动现象,咀嚼功能无明显改善,言语不清。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出血指数采用t检验,治疗有效率、咀嚼功能修复率、修复治疗满意度均采用X2检验,在 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咀嚼功能修复率比较
观察组30例的治疗有效率100%、咀嚼功能修复率96.67%大于对照组30例的治疗有效率73.33%、咀嚼功能修复率6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表2。
3 讨论
牙周病是一种发生在牙周组织(牙支持组织)的疾病,牙周病的发病、发展和牙石、菌斑与创伤性咬合等因素相关。一旦患有牙周病,疾病可积累到患者的深层牙周组织,进一步损害患者的牙生理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2]。
牙列缺损可影响患者的语言功能与咀嚼功能,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导致患者恒压不完整,进而影响患者的牙齿功能。牙周病合并牙列缺损时,不仅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生理不适,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造成负担。因此,探寻一种有效的牙周病合并牙列缺损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临床治疗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时,往往通过义齿修复治疗达到目的。但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口腔医学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治疗方案逐渐增多。现临床主要应用的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治疗方法为义齿修复治疗,通过治疗牙周病,积极制备义齿,从而达到恢复患者正常生活的效果。
固定义齿修复疗法是一种建立在桥梁力学原理的修复方法,主要通过恢复缺失牙齿的天然形态與生理功能,满足提高患者外观美观度,促进患者正常生活[3]。而活动义齿修复疗法则是通过在剩余天然牙上固定卡环,利用剩余牙的作用,在适当位置修复患者的缺失牙的咀嚼功能与美观程度。但是,对于两种修复疗法的效果,临床现今还存在一定争议。有研究认为[4],固定义齿修复,可始终保持牙列、牙齿的完整,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基牙的远期健康水平优于活动义齿。该研究比较了应用固定义齿治疗实验组、应用可摘戴义齿对照组修复1年、修复2年后的咀嚼功能,95.83% VS 91.67%,91.67% VS 83.34%。但是,也有研究[5]反对这一观点,该研究认为,应用活动义齿治疗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且活动义齿更为自由,适用性更广。
由此可见,牙周病伴牙列缺损应用活动义齿治疗,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肖英英,王涛.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4):103-104.
许玉民,蒋海燕,朱强, 等.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用于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8,42(11):1076-1077.
孙国栋.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治疗中活动和固定义齿的应用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2):86-87.
韩福胜.活动义齿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口腔健康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2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