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分析
2020-10-21王维柱
王维柱
【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86例下肢创伤患者展开此次临床研究;以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43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分别为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和损伤控制疗法,对比两种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接受损伤控制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7%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参考组患者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时间为(2.1±0.2)d,住院时间为(14.0±2.7)d,均明显短于参考组患者的(4.1±0.3)d、(19.4±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针对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过程中,实施损伤控制疗法,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帮助患者更快康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损伤控制;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
【中图分类号】 R6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058-01
引 言
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往往都是遭受了严重的外部冲击造成的,承受着非常严重的创伤。受到创伤的肢体,一方面会表现出严重的功能障碍,另一方面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和出血表现。所以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急救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对创口实施有效的清理,并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旦此时的应对措施失当或不及时,有可能会造成伤口恶化,引发多种并发症,进而致残甚至会危及生命[1]。所以,对于骨科下肢创伤患者,恰当的临床急救措施至关重要。为了就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有深入了解,我院展开此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86例下肢创伤患者展开此次临床研究;以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各43例的参考组与研究组。参考组中男女分别有29例和14例,年龄在18到71岁之间,平均为(40.2±7.2)岁;研究组中男女分别有28例和15例,年龄在20到72岁之间,平均为(41.0±7.6)岁。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参考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主要的内容包括坏死组织清除、生理盐水浸泡、创伤部位修复以及必要的抗感染措施等等。
研究组患者在接受与参考组患者相同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入损伤控制,主要措施如下:首先,患者入院后,立刻对其生命体征展开全面检测,同时就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有效探查;并对创伤出血部位实施全面清理以后,基于患者的状况作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如果患者属于开放性骨折,则应迅速就创伤位置坏死组织实施有效的清除;如果患者出现了出血性休克,或者血液损失过量,应马上为患者实施输血治疗以确保患者血容量满足生理需求;如果患者属于闭合性骨折,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夹板、石膏等为患者实施固定;对于表现出肢体损坏,且难以修复的患者,应迅速实施截肢处理。在急救过程中,务必要对患者的呼吸、心率等指标保持密切关注,一旦发现指标不稳定,需立刻实施针对性救治。在伤口缝合过程中,务必要对伤口张力做好评估,要确保在无张力状况下实施缝合,以更好的保障患者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治疗后的效果。疗效标准如下:患者进过治疗,相关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则为显效;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视之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无好转甚至有所恶化,视之为无效。
(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命体征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对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展开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运用t检验,计数数据运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如下表1数据显示,接受损伤控制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7%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参考组患者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命体征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接受损伤控制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时间为(2.1±0.2)d,住院时间为(14.0±2.7)d,接受常规治疗的参考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时间为(4.1±0.3)d,住院时间为(19.4±3.6)d,研究组患者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
3 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技术和医学理念都在不断进步。当前,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损伤控制理念已经有非常全面的应用;甚至对日常疾病的治疗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损伤控制强调在针对患者实施复苏和支持治疗的同时,必须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身体反应,以便给予最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2]。
对于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务必要在急救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率、呼吸等指标保持密切关注,同时要注意体液的平衡情况。并针对性的给与急救处理,从而帮助患者度过早期的危险期。务必要首先保证患者病情稳定,度过危险期以后,再实施手术。损伤控制强调对患者要实现治疗的成果,而不是手术的成功[3]。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损伤控制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7%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参考组患者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时间为(2.1±0.2)d,住院时间为(14.0±2.7)d,均明显短与参考组患者的(4.1±0.3)d、(19.4±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骨科针对下肢创伤患者的临床急救过程中,实施损伤控制疗法,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治療有效性,帮助患者更快康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刘坤.损伤控制在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4):2451-2453.
蔡谨辉.分析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11):50.
周德平.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8):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