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种类及药敏结果分析
2020-10-21伊怀文
伊怀文
【摘 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含有的多种耐药菌类别,并进行药敏实验,探究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新生儿80例,分析其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及分析情况。结果:此次80例患儿感染多重耐药菌主要分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两类,前者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产期肠杆菌等,后者主要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分布主要区域为痰液、尿液、血液等处,尤其痰液占比最高(p<0.05)。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生素四环素、万古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敏感性较高,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耐药性较强。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包含多种多重耐药菌,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治疗药物,以保证疗效。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种类;药敏结果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012-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types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contained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to conduct drug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to explore treatment methods. Methods The study subjects selected 80 neonates with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n our hospital, and analyzed the types and analysis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Results The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 80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The former mainly included: Klebsiella pneumonia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Escherichia coli, and maternity. Enterobacteria, etc., the latter mainly include: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the like. The main areas of distribution were sputum, urine, blood, etc., especially the proportion of sputum was the highest (p<0.05). And are more resistant to penicillin and cephalosporin. Conclusio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contains a variety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The therapeutic drugs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rug susceptibility to ensure the efficacy.
【Key words】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multi-drug resistant species; drug susceptibility results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多为早产儿或存在严重疾病的患儿,免疫功能较弱,需要长时间留院观察、治疗,期间接受多项操作,极容易感染多重耐药菌。最近几年,伴随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药菌越来越多,对临床治疗造成了困难[1]。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新生儿始终是医疗界需要研究的内容。本文以2018.4-2019.4我院收治80例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重症新生儿为例,分析其菌株种类,并以常用抗生素为例进行药敏实验分析耐药性,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选定2018年4月-2019年4月,研究对象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新生儿80例,包括男童42例,女童38例,胎龄短则27周,长则32周,平均(30.4±0.2)周,体重最轻1000g,最重2500g,平均体重(1534.8±11.0)g。
1.2 方法
采集患儿身上细菌进行培养制备,利用细菌鉴定仪,严格遵照相关标准操作完成药敏检验。
1.3观察指标
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并记錄其分布区域,选择临床常用抗生素完成药敏试验。抗生素选择主要包括:四环素、万古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结果录入SPSS19.0软件内完成处理分析,数据间差异情况经p值验证,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多重耐药菌种类
经过检验发现,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两类,具体占比见表1。
2.2多重耐药菌分布
分析发现,痰液中分布多重耐药菌占比最高(p<0.05),见表2。
2.3药敏结果分析
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抗生素四环素、万古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敏感性较高,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耐药性较强,见表3。
3 讨论
耐药菌即是指已经衍生出耐药性的致病菌,这种耐药性是在经过长时间抗生素选择后产生,能够针对某一类或几类抗生素药性,使得致病菌的生存能力更强,致病性更强大[2]。也就是说耐药菌相比于普通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更小,使得抗生素治疗效果大大折扣,甚至出现无效的情况,而耐药菌株的产生也就使得由其诱发的感染性病变治疗难度上升。多重耐药菌即是针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致病菌,一旦出现就使得疾病的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且还需要长时间的微生物培养和鉴定才能确定哪些药物不适用于治疗,造成治疗周期严重延长,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3]。
新生儿本身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加之早产、先天性疾病等问题,就导致其在出生后需立即送入ICU(重症监护室)内进行观察和治疗,而这也就使其受到了院内多重耐药菌的严重威胁。首先,ICU内的患儿通常病情较重,即便年龄较小,也不得不使用部分侵入性操作进行诊断和治疗,而随着侵入性操作的频率、时间等的增加,也就为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提供越来越多地感染机会。同时,自源性的细菌也会由于侵入性操作而被转移至身体其它部位,就造成了内源性感染病症,而此类细菌也可能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转变为多重耐药菌[4]。其次,为ICU内新生儿进行治疗时会使用抗生素,且新生儿身体相对较弱,需根据不良反应及时更换治疗药物,这也就给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三,医院本身是多重耐药菌产生和传播的主要场所,很多医疗操作也成为了传播的重要媒介,而由于我国医疗空间相对紧缺,使得新生儿ICU病房内无法做到单人单间,只有病情极端严重者才能完全隔离,这也就使得多重耐药菌可在患儿之间产生交叉感染[5]。第四,新生儿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建立,加之疾病影响使其进一步降低,使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概率大幅度上升。
参考文献
肖倬君,彭小明.新生兒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种类及药敏结果临床意义评估[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20(7):93,105.
王丽娟,杜丽君,罗菲菲.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入院时多重耐药菌定植筛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2):714-716.
赵峻英,董剑,杨静,等.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22(10):1720-1724.
周晓文.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分析及其控制措施[J].母婴世界,2018,(17):67.
栗韦.小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21):114.